春桃狐貍


雙妹,誕生于1898年,在物資匱乏的時期雙妹品類豐富、全面,在上世紀30年代力壓國際品牌,成為國內的標志性產品。百年后重生的雙妹,攜手國際團隊,跨界合作,對品牌進行了徹底的革新,努力躋身高端化妝品行列。
她是雙妹,上海灘曾經首屈一指的美妝品牌。就算你沒聽過這個品牌,也一定對兩個身著旗袍的美少女眼神流轉,并肩立于百花園中的月份牌廣告畫不陌生。經歷了或動蕩或繁華的年代,雙妹被分隔兩地,在上海和香港各自開花。只是,一個高處不勝寒,一個低處自幽香,不知何時能夠重聚?
從民國走來的“雙妹”
關于“雙妹”的故事要從100多年前說起,那時還是19世紀,清朝末期,但香港早已被割讓。1898年,“新界”以租借的名義被迫從中國大陸劃分了出去,封建王朝已經到茍延殘喘的時刻。這一年,香港廣生行有限公司成立,它旗下的品牌“雙妹”由此誕生,開啟了百年的傳奇。
其實中國很早就有化妝品了,但是在19世紀末,初見外面世界的國人依然被那些通過現代化工技術制造出來的化妝品征服了。但是完全依賴進口,令化妝品成為只有外國人和少數富豪才能消費得起的奢侈品。是的,要國貨!“廣生行”由此誕生,它是中國最早大規模采用機械設備和化學方法制造化妝品的企業,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化妝品公司。創始人馮福田為這三個字記下了如今看來也值得牢記的經營理念—廣德、厚生、聚人心、行天下!
如果說創立廣生行是為了解決國民的需求,那么低價高質更是為它贏得了與形象相符的掌聲。當時,廣生行甚至擁有自己的包裝生產線。雙妹的產品線更是豐富,從用于修飾保養容顏的雪花膏、艷容霜、潤容膏、香水等,到一些日常所需的花露水、牙膏、爽身粉,一應俱全,是一個大且全的日化品牌。
1898年在香港創立,1903年在上海設立發行所,1930年在上海設廠,雙妹應該沒想到她后來的命運就和上海、香港共進退了。尤其是在設廠后,上海味就更濃了,以至于現在不少人都誤以為它是上海品牌。
然而時代的走向,讓雙妹站在了歷史的關口,兩家廣生行被迫分離。上海廣生行和其他私有品牌合并成為“上海家化”,曾經輝煌的廣生行令上海家化成為同行中歷史最悠久、生產力最大的品牌。只是,雙妹卻就此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家化旗下的“六神”“佰草集”“美加凈”等產品。
香港廣生行的命運更為多舛。廣生行的巨大名氣令它在香港淪陷時,首當其沖成為搶奪的對象。為了生存下去,在上世紀70年代,它甚至一度涉足房地產業。馮氏家族一直苦苦支撐到1989年,才不得不退出,第二年它被百富勤收購。不過10年時間,百富勤就在1998年那場著名的金融風暴中倒下。同年,香港廣生行被華人置業集團收購,直至今天。幾度飄零的她,驕傲不再。香港“雙妹”(Two Girls)走出朱雀橋,來到烏衣巷,成為了一個價格親民、具有懷舊意味的百年老品牌。
重返上海灘
真正讓更多人重新想起“雙妹”,是在很多年以后的21世紀初。上海家化改制,并于2001年成功上市。此時的上海家化急需從日化用品轉型到時尚業,急于擺脫現有產品價格低、利潤薄的現狀。
2007年,雙妹成為了那個被選中的對象。一切像在意料之外,也像在情理之中。這個富有民族記憶的品牌被重新包裝。上海家化沒有新創品牌,而是從諸多品牌里冒險地選擇幾乎在中國大陸消失了半個世紀的雙妹。
盡管如此,上海家化仍然希望新雙妹可以擁有更出色的品牌包裝和更國際化的設計。除了自己的團隊,他們還聯合了許多外部力量。請蔣介石曾孫蔣友柏的橙果團隊設計全新Logo和產品包裝;找到給D&G、LV設計專柜的法國著名設計團隊Centdegres(法尚)為其打造店面形象;生產原料更是采購自全球,就連一個玻璃瓶都來自日本的KOSE、資生堂代工工廠;請來新銳設計師Jasper Huang設計“上海名媛”系列絲巾……這一次,雙妹更象是一個屬于世界的“雙妹”,即將要走向的是她100年來都不曾涉足過的高端奢華路線。定價1 080元的玉容霜、680元的粉嫩膏、890元的夜上海香水……產品的名字還是上世紀30年代雙妹在上海最為輝煌時的稱呼,然而內容卻早已使用21世紀最新的技術重新生產了。
經過整整3年的品牌籌備,2010年,上海雙妹在上海外灘和平飯店這樣一個同樣充滿海派情懷的地方開設旗艦店,正式宣布回歸上海灘,再續“東情西韻,盡態極妍”的上海名媛之美!一時間媒體爭相報道、人們奔走相告,仿佛十里洋場的流金歲月即將歸來。
如今的消費者早已習慣了“國貨無頂級”的理念,當時也有人不無擔心地表示重新定位高端的雙妹難以贏得市場。如今,距離品牌回歸已經6年,回頭看,可以檢索到的關于雙妹產品的使用心得大多飽含贊賞,卻似乎一直銷售不佳。并且因上海家化高層人員變動,屢屢傳出雙妹已被暫停市場投入的消息,其官網的資訊欄最后一次更新也停留在2014年。一切似乎都昭示著這樣一個曾被上海家化寄予改變集團產業格局的品牌,未來并不樂觀。
重啟雙妹的上海家化曾表示,若上海雙妹取得成功,便會考慮收購香港雙妹,如今看來這個歸期也難以預測。姐妹再見,何時能成真?
時光匆匆,百年眨眼過去,香港與上海這兩座最能作為百年間中國經濟代表的城市,各自傳承著這個曾經給中國女性帶來無比欣喜的品牌,也各自承擔著這個品牌的沉浮起落。用過老雙妹的人,經歷動蕩的年代,都已老去,唯有月份牌上兩位女郎的笑顏始終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