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正確的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及閱讀能力,這樣的起步教學、啟蒙教學使小學生在這其中學習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感受知識的力量,學會初級的做人做事,同時,小學老師要積極引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啟蒙教育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逐步加深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情趣,鍛煉觀察、思維、想象、記憶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1 規范字詞讀音,快樂口語交際,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我國各民族團結的紐帶,是國家統一的象征,中華文化的瑰寶。但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人們對中國文字傳統的寫法有所改造,產生了所謂的“現代字”,也就是錯別字,這種輕易的“改寫”,使得中國文字本身失去了它原本的韻意。
規范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聽人說話,學會說普通話,能清楚明白地表達意思,閱讀程度適合的書報,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寫簡單的小學作文。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學會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常用詞語,學會查字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會寫鉛筆字和鋼筆字,在教學過程中,學會用標注的音標規范字的寫法和讀法,不管是在什么時候我們老師都要運用普通話教學,在與學生交談的時候也要讓我們的學生從小做起,規范自己的語文學習環境,針對很多常見易錯的字,應該羅列出來,比如:按(安)裝、一諾千斤(金)、名(明)信片、穿(川)流不息……這樣及清晰明了,又方便學生們記憶,另外,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為將來更高的教育打下基礎。
2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培養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們要把課本教學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教會學生理解課文,挖掘語文教材的內容,啟發學生創造意識,才能更好更快的讀懂很多課外的文章。
(1)掃清課文中中生字,利用字典或其他工具書解決文字障礙,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大致意思(先別忙著查詞典),實在不懂時再查詞典,弄清楚字詞句在文中的含義,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更好的弄懂文章。
(2)把握文章結構,理解大意,看看文章寫哪幾件事,或者哪幾個部分,用簡短的語句概括一下,看看文章是按什么樣的順序來寫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文章也使我們學生學會怎么分析課文。
(3)認真思考文章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或者自己讀后有什么感受?根據自己列出的文章結構,分段品析文章的各部分內容,首先思考是怎樣寫的,然后思考為什么這樣寫,在了解文章表面意思的同時,我們更要知道課文更深層次的哲理。
(4)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增強學生的閱讀見識,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生學習借鑒的地方,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從培養學生的語感入手,來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引導學生以讀為主,加強學生語言實踐,讓學生在說、寫中深化語感,這樣才能全面的鍛煉自己。
3 培養寫作興趣,鍛煉作文水平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語文寫作,更重要的還是看我們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上的興趣與愛好,在多讀多看的基礎上,要求我們的學生一定要多寫,在創造中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最終取決于培養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寫作,來感受其中的樂趣,提高自己的寫作興趣。
優秀的寫作往往是痛苦的產物,葉圣陶也在《和教師談寫作》一文中指出:“小學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路,語文等方面的積累”。不管這個過程怎么樣,當一篇屬于自己的文章展現在自己的面前時,那種喜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老師要鼓勵我們學生去積極寫作,發展學生的寫作創造力,啟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就等于在撥動學生創造的心弦,點燃思維的火花;在寫作中作為我們老師應采取形式多樣的命題方式,根據本班的每一位同學做出合情合理的寫作要求;改變傳統的作文思路,留給同學更多的思維發展空間,在不斷探尋中才能得出語文寫作的奧秘。
4 激發興趣——樂意學
(一)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樂意學。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學習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開展各種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樂趣化。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時間不長等特點,給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如果在教學中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就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其一,適當的講故事,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提高。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涌現過許許多的書法家,到今天還流傳著他們的奇聞軼事。如王羲之“力透紙背”的故事,柳公權勤奮學習的故事,鄭板橋“賣字助窮人”的故事等等。學生就會被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學的精神所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從而受到啟發,在學習過程中個個表現得興趣盎然。
其二,搞比賽,可以使個人之間的,也可以是小組之間的。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字教學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賽活動。在活動中,對表現好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比原來有進步的學生也給予肯定。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寫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語文教學正是處于這樣一個關鍵的位置。國學教育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下一代,從小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熱愛國學的性情,總之,在小學教學中我們老師要盡職盡責,在引導我們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學會怎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