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龍
摘 要:“守紀律講規矩”是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比較關注的一個政治命題,強調共產黨員必須增強紀律和規矩意識。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共產黨員為什么必須守紀律講規矩。
關鍵詞:共產黨員;紀律;規矩
1 守紀律講規矩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
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由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黨的先進性就體現在“兩個先鋒隊”上。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先鋒隊”的概念實際上就給我們黨畫定了一個圖像,即中國共產黨走在社會最前列,背后跟著中國工人階級,跟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這個圖像展示的是,我們黨在前面指引著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道路,帶領著國家和人民向一個目標前進。意味著我們黨作為先鋒隊,肩負的使命和任務非常艱巨。如果先鋒隊沒有嚴格的紀律規矩,就會一盤散沙,就不可能完成目標任務。所以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了黨必須對黨員嚴格要求,黨員隊伍必須守紀律講規矩,這樣我們才能協調一致,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向前邁進。
2 是由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決定的
守紀律講規矩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贏得群眾信任支持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黨在革命時期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等,這些紀律都很嚴格。毛澤東曾講過一件事:打遼沈戰役時,錦州盛產蘋果,但我們的戰士從蘋果樹下經過,沒有一個戰士去動老百姓的蘋果。
比如1949年上海解放時,當地老百姓根本不了解共產黨及共產黨軍隊。但第二天早上老百姓起來打開門一看就了解了,他們看到滿大街睡的都是解放軍戰士。當時是5月,天氣比較涼,還下著小雨。對于一個打了勝仗的軍隊,一個奪取了城市的軍隊,他們沒有敲老百姓的門、沒有住老百姓的房,寧肯露宿街頭也不驚擾百姓。這一景象引起了外國記者和上海市民的關注。一民主人士看到后感慨地說:國民黨回不來了。國民黨回不來了是對我們黨和軍隊紀律的最好寫照。為什么國民黨回不來了?這樣一個守紀律講規矩的黨、守紀律講規矩的隊伍,它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國民黨無法比擬。
我們嚴守紀律方面這樣,在執行紀律鐵面無私方面也如此。比如延安時期的黃克功案件。黃克功是一個老革命,1927年參加革命,參加過井岡山斗爭和兩萬五千里長征,身經百戰。紅軍會師時已是旅長,后在抗日軍政大學任職。期間他跟一女學生談戀愛,后因感情不合女方提出分手,黃克功逼婚不成開槍把女學生打死了。這種駭人聽聞的案件,在當時的延安絕無僅有,一時非常轟動,甚至國內外一些報刊說成是共產黨的桃色案件。法庭上黃克功自恃有功,曾亮出身上一道道傷疤,并上書毛澤東指望獲得將功補過的機會。沒想到毛澤東親自給邊區高等法院院長雷經天寫信,要求當面念給黃克功聽。信中說,正因為黃克功不同于一個普通人,正因為他是老共產黨員、老紅軍,所以我們必須對他執行更嚴格的紀律,堅決支持法院對黃克功的死刑判決。
還有新中國第一大案的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被查出,兩人被判處死刑。當時有人考慮到二人戰爭年代有過功勞,就找毛澤東替二人說情。毛澤東一臉嚴肅地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最后兩聲槍響換來了中國官場至少20年的廉潔。正因為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特別強調守紀律講規矩,才實現了革命的勝利,才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才能在改革開放30多年時間里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3 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紀律規矩。他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會議上說:“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要把政治紀律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要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黨的規矩,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遵照執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全面從嚴治黨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戰略工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2014年10月的一次演講中說:“我覺得中國1949年以后,毛澤東30年,鄧小平30年,現在習近平將考慮后面的30年,這個非常重要。”意思是說我們黨面臨一個新30年的開端,應以什么精神面貌來迎接新30年,非常關鍵。新30年可以說是改革的下半場,改革要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取決于我們黨的紀律規矩的執行情況。一個守紀律講規矩的黨對于我們完成改革的下半場意義重大。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主要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后半程主要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提供一套更加完備、更加定型、更加管用的制度體系。后半程的任務一點都不比前半程輕松。
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然要觸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而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這些觸及利益的改革實際上要對利益進行調整和再分配。如何對利益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組織攻堅克難,否則就很難克服體制機制障礙,難以撼動既得利益集團。我們只有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紀律和規矩嚴起來,才會更有信心、更有能力迎接更大挑戰。
4 是重構政治生態的必然要求
當前在黨的建設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倒逼我們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必須守紀律講規矩。這些問題歸結為一點就是政治生態問題。習總書記曾把政治生態稱為從政環境,并舉過一例子:如果一條河里面有一條魚死了,那是這條魚的問題;如果一條河里面一群魚都死了,那就不是魚的問題而是水的問題,是水環境受到了污染。他說我們的從政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類似問題。
怎么解決政治生態問題?反腐倡廉建設中有一個比喻——“爛蘋果理論”:如果把一籃蘋果放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過不了多久籃里面的蘋果有的就會爛掉。如果一顆蘋果已經爛掉,周邊的蘋果會加速腐爛。怎么解決蘋果爛掉的問題呢?是把爛掉的蘋果挑出來丟掉換上新的還是用其它辦法?可要看到一籃蘋果在這種環境下壞掉,原因可能是蘋果的問題,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所處的生態環境出了問題。設想一下,如果把這一籃蘋果放在冷藏柜里,保鮮時間會不會更久一點?會不會降低蘋果變壞的幾率?所以生態問題非常重要。現在的問題是誰是那顆爛蘋果?也許我們自己就是,也許我們正在成為它旁邊的那一顆。
這里對于蘋果來說是沒有主動性,但對于處在政治生態中的每個黨員來講,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這個主觀能動性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守紀律講規矩,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來逐漸改變政治生態。英國一座教堂有塊墓志銘,大意是:年輕的時候我幻想改變世界,后來我發現改變不了世界,那么我就去改變我的國家,經過一番努力,發現連自己的國家也改變不了,只有想去改變自己的家人,結果還是以失敗而告終。最后等到臨死的時候發現,什么也沒有改變。因此醒悟過來:如果我首先改變自己,或許我能通過我的改變影響我的家庭,進而影響我的社會,再影響我的國家,甚至改變世界。即從另外一個邏輯出發,如果我們自己能有所改變,通過守紀律講規矩來影響我們周邊的人,進而影響政治生態,這對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尤為重要。所以守紀律講規矩,對重構政治生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