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亦
(泰興市環境監測站,江蘇 泰興 225400)
含氰電鍍項目自查評估報告關注的主要問題
肖 亦
(泰興市環境監測站,江蘇 泰興 225400)
本文從產業政策、選址、工程分析、污染防治對策和環境風險評價等方面出發,重點分析了含氰電鍍項目自查評估報告編制過程中關注的主要環境問題。
含氰電鍍;自查評估;產業政策
氰化鍍銅及予銅打底工藝是鍍錫、鍍銀、鍍金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生產工藝。由于氰化物為劇毒化學品,在生產和儲運過程都對環境構成極大威脅,目前,比較成熟的無氰電鍍工藝主要為鍍鋅等少量普通單金屬電鍍[1],而鍍錫、鍍銀、鍍金全部是氰化物工藝,無氰電鍍工藝在鍍層純度及厚度、鍍層外觀、鍍層結合力等方面尚不能滿足工藝要求,含氰預鍍銅工藝仍是無法取代的工藝環節[2],《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2013年本)也將含氰電鍍工藝(予鍍銅打底)工藝列為暫緩淘汰工藝。因此,涉及含氰鍍銅及預鍍銅打底工藝的項目,在污染物達標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和總量滿足要求的基礎上,符合“登記一批”的范圍。
對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國辦發[2014]56號)和江蘇省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全面清理整治環境保護違法違規建設項目的通知》(蘇環委辦[2015]26號)精神,有序推進全市清理整治環境保護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工作,對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實施之前,已建成投入生產、未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批復文件且符合登記條件的建設項目進行自查。
筆者從產業政策、工藝選擇、選址、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環境風險評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含氰電鍍項目的重點環境問題,為做好該類項目自查評估報告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產業政策符合性是項目能否建設的首要條件。電鍍項目自查評估報告首先要明確采用的工藝是否符合產業政策,與產業政策不符的應堅決予以否決。例如,氰化亞銅的銅打底工藝,被列為暫緩淘汰工藝,不屬于鼓勵類項目。因此,在該類項目評估中還應進一步論述三個問題:一是要重點論述含氰電鍍及預鍍銅打底工藝生產的產品是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發展方向、確需鼓勵發展的產業;二是要經過專家論證,生產中確需采用含氰電鍍工藝,并且國內外又無成熟的替代工藝;三是要論證生產工藝為過渡性使用低氰電鍍。
選址是電鍍項目建設的關鍵,首先選址必須符合地區電鍍行業發展規劃、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規劃要求,還需要綜合論證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以負面影響最小為選址原則。合理的選址不僅可以減少項目運行中潛在的環境風險,而且有利于行業資源共享,降低企業生產及環境保護成本。實際工作中,很多電鍍項目由于選址不當,即使采用了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措施,也存在環境隱患,容易引發環境糾紛。
對照電鍍行業污染的特點,在實際評價中,還要關注:一是污染物排放總量須符合區域總量控制要求,有些地區對電鍍項目的數量也進行了控制,電鍍項目的建設也要符合當地同類項目總數量的要求。二是選址必須滿足衛生和大氣防護距離要求,降低潛在的環境風險。三是選址位于環境敏感目標的下風向。四是廢水要有合理的排放途徑,最好能建設在電鍍工業園內,廢水能進入專業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
工程分析是評價的基礎,目的是獲得污染源強及排放方式等基礎數據,源強分析應準確、全面,不能盲目估算,更不能遺漏產排污環節。常用的方法有物料平衡計算法、類比分析法和查閱參考資料分析法[3]。目前,電鍍項目常用的是物料平衡法,實際評價過程中,可將物料平衡法與污染源實際監測數據相結合進行對比驗證。
與工程設計不同,自查評估報告并不需要重點分析工藝的可行性,它更側重分析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工段。如果項目有環評資料,可參照環評資料工藝流程圖,如無環評資料,可根據現場的生產工藝流程,參照過程設計資料進行繪制,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工程設計。
由于電鍍企業一般生產線電鍍量小、電鍍品種多,即使同一鍍種的工藝不一定完全相同,自查評估報告應按照車間或電鍍線闡述工藝流程,繪制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和物料平衡圖,圖中還應標出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排放方式等內容,并列出物料平衡表、氰化物及重金屬元素平衡表進行對照。
對于新建項目,應算清“兩本帳”,即污染物產生量和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減量。對于改擴建項目應算清“三本帳”,即改擴建前排放量、改擴項目排放量、改擴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帶老”削減量)排放量[4]。電鍍項目多為改擴建項目,因此,總量的核算能否能夠滿足許可排污總量要求是重點和難點。
污染防治措施主要評價污染物防治對策是否科學和切合實際,首先要考慮電鍍工藝的合理性,結合產品的質量要求,是否采用了清潔生產工藝;其次采用先進的電鍍裝備(整流電源、風機、加熱設施等),并按照《清潔生產標準-電鍍行業》的要求,生產過程要全自動控制,安裝生產用水和車間排放口廢水計量表,鍍件帶出液設置回收槽及多級逆流漂洗裝置;其次是有末端處理出水回用裝置;設備無跑冒滴漏,有可靠的防范措施。
預鍍銅打底工藝廢氣主要是堿電解、研磨、中和等工段的酸性廢氣及銅打底、CN-清洗等段的含氰廢氣,廢氣單獨收集后經液堿噴淋塔吸收處理,產生的酸堿廢水和含氰廢水分質收集處理,含氰廢水一般采用次氯酸鈉破氰后,再與其他廢水混合后送污水處理站綜合處理。
環境風險評價過程中發生火災、爆炸的事故風險很小,評價重點需考慮劇毒化學品泄漏和重金屬和含氰廢水超標排放的環境風險。另外,生產中涉及的電鍍槽、儲罐、管道等設施存在破裂、泄漏等風險,生產車間地面、污水設施、應急池等設施的裂隙導致滲漏對土壤、地下水的影響常常被忽視,在環境風險評價中應重點關注上述重點防滲區域的防滲措施。
含氰電鍍企業的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預案應重點關注危化品、尤其劇毒化學品氰化物的貯存、防范及應急措施,配備防毒面具、防護服、解毒劑、破氰劑等應急設施,車間設置有毒氣體自動報警儀,廠區設置事故應急池。在自查評估報告合法登記前,企業應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風險評估編制工作,預案的內容應按導則的要求設置,并到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1)工藝與產業政策相符性和選址的合理性是評價的關鍵,評價應明確生產工藝是否符合產業政策,如屬于暫緩淘汰類,須進一步闡述工藝的不可替代性和低污染性。
(2)工程分析及污染物達標排放是評估的基礎,工程分析及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關系到整個結論的準確性,污染防治措施技術和經濟合理性、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是論述的重點。
(3)環境風險評價應重點關注含氰劇毒物原料的貯存和管理以及含氰和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風險,評價中應該依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要求,并參考同行業成熟實例,提出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
1 何建平.無氰電鍍工藝的研究現狀及解決問題的途徑[J].電鍍與涂飾,2005,24(7):42-45.
2 劉仁志.無氰電鍍工藝技術現狀[J].表面工程資訊,2004,(3):1-3.
3 陸雍森.環境評價[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4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Main Problems Concerned in Self-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Report of Cyanide Plating
Xiao Yi
(Taix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Taixing 225400,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policy, site select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preparation of self-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report of cyanide plating project are analyzed emphatically.
cyanide plating; self-examination evaluation; industrial policy
TQ153
A
1008-9500(2017)05-0102-03
2017-03-19
肖亦(1981-),男,江蘇泰興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理、環保咨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