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麥教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 中共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麥教猛
黨的十八大以來,惠州堅定不移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積極參與廣東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通過深入實施“產業培育計劃”,大力引進高端產業項目,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地位更加突出,現代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2%、40.5%,技術自給率73.9%,連續五次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2016年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九大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接下來,惠州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作出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緊緊圍繞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發展定位,堅持面向創新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發展需求,大力培育更具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聚集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將惠州打造成為珠三角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高地。
以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為龍頭,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上取得新突破。積極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潼湖生態智慧區、環大亞灣新區、珠三角(惠州)自主創新示范區等重大平臺建設,著力壯大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兩大支柱產業,充分發揮中海油惠煉二期、伯恩光學、信利AMOLED、欣旺達等重大產業項目的示范帶動效應,引進一批有利于引領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重大工業項目,推動企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躍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以突破關鍵技術為核心,在推進產業高端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實施移動互聯、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科技專項,依托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廣東IMEC研究中心、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等引領性項目,搶占科技產業技術制高點,提升前沿先進技術研究能力。積極引導人才、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技術中心集聚,努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我市產業向高端化發展。
以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為契機,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鼓勵工業骨干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引導“云計算+制造業”“互聯網+工業設計”等新模式發展。以家電家具、紡織服裝、制鞋等傳統行業為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示范應用,提高傳統產業產品研發、生產效率和水平。運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服務等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水平,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實現“二次創業”。
以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為重點,在發展新興產業上取得新突破。著力抓好云計算、LED、新型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終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培育,鼓勵和支持裝備制造企業壯大主業。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發展保稅物流、金融服務、工業設計、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努力為新興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以提升園區發展效益為目標,在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上取得新突破。立足產業集群發展和梯次轉移規律,促進優勢產業向產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聚集,強化生產要素保障,推動園區擴能增效。緊盯園區企業需求,積極搭建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孵化鏈條,促進園區企業在生產上分工協作、技術上互動創新、資源上互補共享,構建起縱向拓展延伸、橫向關聯配套的產業網絡,不斷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