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崔新謀
楊凌示范區:為脫貧攻堅戰注入“楊凌科技”力量
◎ 文/崔新謀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楊凌示范區)位于關中平原中部,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自成立以來,楊凌示范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艱苦創業,形成科技創新、示范推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國際合作、自身發展、以黨建統攬全局能力“六個大幅提升”的可喜局面,同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肩負起科技扶貧的光榮使命,為陜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注入了“楊凌科技”和“楊凌力量”。
扶貧攻堅,最根本的途徑是產業。楊凌示范區以基地為載體,以產業為抓手,把實現楊凌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省內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覆蓋作為扶貧工作目標,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聯手,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在貧困地區建立試驗示范站、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等多種舉措,幫助貧困地區增強自我造血能力,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實現脫貧致富,走出一條具有楊凌特色的科技扶貧新路徑。截至2017年9月底,楊凌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已在陜西56個貧困縣全覆蓋,在全國扶貧省份建成306個基地,覆蓋西藏、南疆等7個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秦巴山區75個貧困縣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計劃每年面向有扶貧任務的省份開展農業科技培訓4.5萬人次。
2017年7月,占地435畝的楊凌現代農業精準扶貧示范園開工建設。該園區通過開設扶貧就業崗位、開展勞動技能培訓、農民技術員“一對一”輔導等方式,使貧困農民從“被動輸血”轉變為“自我造血”,實現穩定脫貧。2017年年底,園區全部建成后將解決300余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此外,楊凌示范區于2016年建立了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先后有1000多貧困農民和職業農民在此通過承包溫室、勞務打工、現場培訓、觀摩學習學到新技術,許多人返鄉創業,成為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長期的科技示范推廣工作中,楊凌示范區逐步形成了以區內兩所農業大學的科教專家和具有楊凌農民技術職稱的農民“土專家”組成的兩支培訓推廣隊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00多名專家教授長期扎根基層推廣農業科技。楊凌科協退休老專家也積極發揮余熱,深入基地培訓指導服務,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做貢獻。楊凌利用“楊凌農科”培訓品牌優勢,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培訓。如今, 12000多名懷揣楊凌農民技術職稱證的“土專家”活躍田間地頭,在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方面大顯身手。
經過多年創新發展,楊凌示范區已步入了經濟社會發展“快車道”,成為城市功能完善、科教實力雄厚、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的農科新城。未來,楊凌示范區將沐浴著十九大的強勁東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推進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市建設,奮力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