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全科團隊對老年居民慢性便秘的綜合干預治療作用。方法:選擇本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1月間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為研究主體。分為A組與B組,A組76例,B組64例。A組給予全科團隊綜合干預,B組給予瀉藥治療管理干預。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與治療半年內的排便情況。結果: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4.74%,B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是81.25%,對比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在治療3個月后第1周與6個月后第1周的排便次數、排便困難程度與大便性狀評分均優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科團隊對老年居民慢性便秘的綜合干預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增加患者每周的排便次數,控制慢性便秘的病情發展,可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全科團隊 老年居民 慢性便秘 綜合干預 治療效果
慢性便秘在成年人群體中的患病率為11.5%左右,其中常見的發病人群是婦女和老年人[1]。相關數據表明,老年人群中約有35%的慢性便秘患者,而敬老院老人中則有一半以上患有慢性便秘。慢性便秘會影響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臨床中,多應用藥物治療,但其長期療效較差,無法根本性治療老年患者的便秘癥狀[2]。目前,全科團隊對老年居民慢性便秘實施綜合干預的效果明顯,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1月間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為研究主體。分為A組與B組,A組76例,男42例,女34例,病程為2-7年,平均(4.55±1.89)年。B組64例,男39例,女25例,病程為1-9年,平均(5.17±1.92)年。對比數據,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組給予瀉藥治療管理干預,老年患者自主就診后,給予麻仁丸等瀉藥治療,管理時間為6個月。A組給予全科團隊綜合干預,具體為:
1.2.1 實施心理治療
醫務人員應主動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緒,不可抑制排便感,應將排便時間安排在人體生物鐘的合理時段,如早起時段,叮囑患者定時排便。
1.2.2 補充纖維素和水
叮囑患者多食用麥片、蔬菜或水果等高纖維食物,每天的飲水量需固定,確定喝水時間。早起后飲250ml左右的淡鹽開水或是溫開水,每日飲水量不可<2000ml。
1.2.3 堅持運動
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需進行步行、健身操或太極拳等運動,每日的運動量不宜過大,以有氧運動為主。可適當的鍛煉腹部肌肉與骨盆肌肉,也可利用排便動作加強肛提肌功能。
1.2.4 輔以藥物治療與睡眠指導
可口服牛黃解毒片、麻仁丸、莫沙必利等藥物,也可將番瀉葉沖水服用,或在肛門里放置甘油栓、開塞露等,便秘較嚴重者可采用肥皂水灌腸治療。對于中氣不足的患者,應給予補中益氣丸。此外,長期便秘的患者不可多次服用瀉藥,防止產生依賴性。可根據患者的睡眠情況,給予睡眠指導,提醒其在入睡前4小時內不可飲酒、吸煙,不要飲水、飲食過多。睡眠期間,應降低室內的光線,減少噪音。
1.3 觀察指標
大便性狀評分:利用Bristol表進行大便性狀分型與評分,分離硬團狀為1型,團塊狀為2型,干裂圓柱狀為3型,柔軟圓柱狀為4型,軟性團塊為5型,泥漿狀為6型,水樣便為7型。其中,4型、5型為正常,其余為異常,分值為水便樣1分-硬便6分。排便困難程度:排便輕松為1分,稍有費力為2分,排便較費力為3分,十分費力為4分,觀察時間為6個月。以治療3個月后第一周、治療6個月后第一周為時間點。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每1或2天進行1次排便,性狀為軟便,未出現不適感,且排便順暢。好轉:每3天進行1次排便,性狀軟潤,無需服藥。無效:便秘癥狀無改善或加重[3]。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加以處理,大便性狀評分與排便困難程度用(x±s)表示,以t檢驗,治療總有效率用(%)表示,行卡方檢驗,若P<0.05,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治療效果
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4.74%,B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是81.25%,A組明顯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對比排便情況
A組在治療3個月后第1周與6個月后第1周的排便次數、排便困難程度與大便性狀評分均優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便秘患者中,九成以上屬于功能性便秘。經研究表明,多數老年患者在無專業指導下服用刺激性較強的瀉藥,不僅無法減輕便秘癥狀,還會造成不良反應,例如藥物性便秘、結腸黑變病等[4]。所以,早期預防、及時干預、正確治療,是根治老年患者便秘的主要途徑。研究中,全科團隊綜合干預半年內,老年患者的每周排便次數、排便困難程度與大便性狀等結果明顯好于瀉藥治療管理干預。由此,對于老年患者,進行心理治療、飲食調節、適量運動,輔以藥物治療和睡眠指導,可以明顯降低其便秘危害性,且能夠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5]。
綜上所述,綜合干預的宗旨是以患者為核心,教育其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改變易導致便秘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降低便秘對其生活的影響。全科團隊能夠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了解便秘癥狀、清楚治療原理等。此外,全科團隊綜合干預具有較高的治療總有效率,能有效發揮治療效果,并可以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6]。
參考文獻
[1] 王一峰,錢敏,高振奇等.全科團隊創新模式對糖調節受損患者強化管理的療效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4,9(16):1892-1894.
[2] 荀雪琴,易景娜,劉清等.護士主導全科團隊服務對高齡獨居老人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60-862.
[3] 易景娜,陳利群,賈守梅等.護士主導的全科團隊家訪服務對居家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2,27(2):74-76.
[4] 廖秀軍,茅偉明,武文靜等.慢性便秘患者多學科團隊評估的臨床意義[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6):488-491.
[5] 蒲藝文.養老機構對老年人實施團隊健康干預的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4.
[6] 王璞,王聿成,成磊等.用于治療便秘的非處方中成藥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藥物評價,2013,30(2):107-108,110.
作者簡介:孔令強,男,1982-04-06,安徽省阜陽市,全科主治醫師,本科,主要從事全科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