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權仕(福建省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
王中義(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值班律師制度的定位與完善
——以“有效的法律幫助”為研究視角
甘權仕(福建省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
王中義(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為了明顯提升程序效率,緩解司法資源的有限性與日漸增長的案件數量之間的緊張關系①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中的幾個問題》,《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兩高三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試點辦法》明確規定:“對于認罪認罰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十日內作出是否提起公訴的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一般應當在十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適用速裁程序,同時也意味著法庭庭審將簡化或省略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環節②《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第11條規定: “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應當當庭詢問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量刑建議及適用速裁程序的意見,聽取公訴人、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被告人當庭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適用速裁程序的,不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但在判決宣告前應當聽取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意見。”。程序壓縮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在減損法院通過嚴密的程序設置和被告人的充分辯護發現案件事實的能力。
“由于被刑事指控者往往處于自由受到嚴重限制的被羈押狀態,其所面對的是強大的國家公權,同時也由于現代訴訟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程序設計,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巧。可以說如果沒有律師的幫助,被刑事追究者就不可能在與刑事追究者或指控者對等的意義上充分有效地實現自己的辯護權。③張志銘: 《關于被刑事追究者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國際標準與國內立法之比較》,《人權》,2006年第6期。”因此,允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辯護律師行使辯護權得到有效法律幫助以對抗強大的控訴機關即是程序公正的必然內涵,也是實現實體公正的前提和基礎④陳衛東、亢晶晶:《我國律師辯護保障體系的完善》,《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雖然速裁程序案件案情簡單量刑不重,但涉及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處分自己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更需要得到律師的幫助。
律師的有效法律幫助更有利實現控辯雙方的雙贏。對于不認罪案件,如果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的,律師可以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含義和具體內容,讓其認識到該制度對其自身的影響和益處,從而對自身的處境有一個精確的定位,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⑤周嘉禾、吳高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律師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對于認罪案件,如果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促使辦案機關客觀全面地收集證據,更有利于及早的查明案件事實,提升訴訟效率⑥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中的幾個問題》,《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也可以建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選擇普通程序,進一步查清案件事實,防止冤假錯案;對于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可以通過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獲得對等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有利自身的程序性選擇、與檢察院量刑協商、與被害人達成諒解或刑事和解等。
《試點辦法》及地方具體試點文件充分認識到,獲得有效法律幫助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的重要性。為此,《試點辦法》在第5條賦予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的權利,并提出由法律援助機構建立值班律師制度,以確保該權利得以實現。為了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在第10條規定,檢察機關應當就指控的罪名及適用的法律條款、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認罪認罰后庭審審理適用的程序、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情形聽取犯罪嫌疑人及其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的意見,記錄在案并附卷;明確提出應當在辯護律師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具結書。第15條進一步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認罪認罰案件時,應當重點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有效的法律幫助應當是指充分協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理處分自身的程序性權利和實體權利,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涉案的法律知識的告知。但以具體實踐中看,保證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存在被虛化的風險。
雖然《試點辦法》及地方具體試點文件均規定了辦案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確保其了解認罪認罰的性質和法律后果,自愿認罪認罰。”但對辦案機關而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并不必然有利于工作開展,因此辦案機關主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的積極性不高。同時,是否獲得有效法律幫助也無法進行有效量化,無法對辦案機關是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進行有效評價,進一步減損辦案機關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動力。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的渠道除了來自于辦案機關以外,就是辯護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在看守所設置的值班律師。對于未聘請辯護律師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的渠道就只剩值班律師。然而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值班律師并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不能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內,除檢察機關在需要值班律師見證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安排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值班律師見面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與值班律師見面的要求很難得到看守所的許可,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希望通過駐看守所值班律師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的可能性不大。在實踐中也是如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夠見到值班律師只是在檢察院讓其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這時的值班律師多數系由檢察機關安排,其不是辯護律師,不一定能獲得犯罪嫌人、被告人的信任,加之會見時間有限,很難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以及犯罪嫌人、被告人真實意思表示,很難給予有效的法律幫助。
法律幫助應當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面、清晰地認識涉案的法律知識;第二層次是提供認罪與否的建議、程序選擇的建議、協助其與檢察機關的量刑協商、協助其與被害人達成諒解或刑事和解等。有效的法律幫助應當是指第二層次的法律幫助,即充分協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理處分自身的程序性權利和實體權利。然而,要是實現這一有效的法律幫助,前提在于值班律師對案卷材料的全面了解,因為只有辯護律師了解檢察官所掌握的證據,才能夠恰如其分地判斷被告人訴訟抗爭是否是無意義的⑦龍宗智:《刑事訴訟中的證據開示制度研究》,《政法論壇》,1998年第1期。。
然而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值班律師既不是辯護律師,也不是其他辯護人,無法享有法定的閱卷權,在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過程中,多家法院亦認為值班律師不享有閱卷權⑧鄭敏、陳玉官、方俊民:《刑事速裁程序量刑協商制度若干問題——基于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法院試點觀察》,《法律適用》,2016年第4期。。由于值班律師無法完整閱卷,僅能從檢察機關提供的起訴意見書和量刑建議書了解案件事實。但是檢查機關的起訴意見書重在指控犯罪,對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的案件事實和證據存在未能全面客觀記載的情況,同時,起訴意見書僅僅只是對證據的簡單羅列,值班律師無法據此作出合理和理性建議,最終淪為檢察機關的見證人。
《試點辦法》及地方具體試點文件要求,在審查起訴階段,對于“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具結書。”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應當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在實踐中,律師是否在場成為法院在審判階段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具結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重要依據。為此,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對于值班律師在場簽署具結書的積極性十分高,但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獲得有效法律幫助并不十分關心。同時,基于效率的考慮,檢察機關一般會在同一時間段同時安排幾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簽署具結書,值班律師漸漸的就淪為負責見證的見證人。
然而,見證不是辯護。值班律師在行使見證職能時,不是辯護律師,既不能享有法定閱卷權,獲得犯罪嫌人、被告人的信任,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也不能以辯護人的身份,對抗檢察院的控訴,起到監督、制約檢察權的作用,因此根本無法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
值班律師制度作為犯罪嫌疑人、報告人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的制度選擇,完善值班律師制度對于有效法律幫助的實質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認罪認罰案件的審查起訴階段納入通知辯護的范疇能夠利用有限的司法資源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最大限度的有效法律幫助。《試點辦法》在偵查階段只要求偵查機關在移送審查起訴時,在起訴意見書中載明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的情況。該階段僅涉及犯罪嫌疑人的從寬幅度,不涉及犯罪嫌疑人對于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同時,偵查階段律師不能閱卷,僅能基于犯罪嫌疑人自身的陳述,給予專業的法律意見。在審判階段,根據《試點辦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依法應當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著重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雖然被告人對其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是在審判階段完成的,但是其作出處分的決定卻是在審查起訴階段作出的。所以,審查起訴階段才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核心環節⑨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中的幾個問題》,《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將審查起訴階段納入通知辯護范疇,法律援助律師作為辯護律師的身份,享有法定的會見、閱卷權,能夠基于其對全案的了解,滿足犯罪嫌疑人在是否認罪、程序選擇、量刑協商、刑事和解、取得被害人諒解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同時也將有限的司法資源集中在最需要的部分,符合訴訟經濟的原則。
同時,將審查起訴階段納入通知辯護范疇更簡單易行。賦予值班律師會見和閱卷權需要突破《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但是如果將審查起訴階段納入通知辯護范疇,則只需要最高人民檢察院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43條的規定,將其納入可以通知辯護的范疇即可。
2.制定詳細的辦案流程,提升程序效率。在偵查階段,建立電子卷宗管理制度。公安機關在偵查結束后,對全案卷宗電子化一并移送檢察機關。對于認罪認罰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未聘請辯護律師的第一時間,將辯護通知書及電子卷宗移送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24小時內指派援助律師。援助律師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會見犯罪嫌疑人和閱卷。援助律師在閱卷和會見后,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就定罪、量刑、程序選擇等與檢察院協商并提出書面意見。檢察院認為意見合理的,應當予以采納,并附卷移送人民法院;認為不合理,決定不采納的,應當向援助律師和犯罪嫌疑人說明理由,并記錄在卷隨卷移送人民法院。
3.制定詳細律師會見規范,保證辦案質量。律師會見的根本目的在于確保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選擇是在獲得與之相稱的信息的情況下的理性選擇⑩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因此,首先,援助律師應當就其掌握的所有影響定罪量刑的證據材料向犯罪嫌疑人核實,保障犯罪嫌疑人對檢察機關掌握的犯罪事實以及罪輕罪重等證件材料的知悉權;其次,詳細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以及認罪認罰后享有的程序選擇、從寬處理和量刑協商等權利;再次,援助律師應當根據其掌握的全案證據材料以及專業知識,就程序選擇和量刑協商提供相應的建議:對于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不符合適用速裁程序條件的,應當向犯罪嫌疑人釋明,并及時反饋檢察機關;對于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的,應當在詳細分析不同程序選擇的利弊的基礎上,對程序選擇和量刑給出建議;對于未與被害人達成和解或取代被害人諒解的,應當詳細分析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對程序選擇和量刑方面的影響,并積極協助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達成諒解;最后,協助犯罪嫌疑人在與檢察機關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對于認罪認罰案件,除了審查起訴階段納入通知辯護范疇外,如何保障偵查階段和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的法律幫助就只能依托于現有的值班律師,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完善現有值班律師制度。
1.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求會見值班律師的權利。被羈押無力聘請辯護律師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的根本障礙是渠道不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值班律師是否享有會見權和閱卷權。因為,即便突破《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賦予值班律師會見權和閱卷權,沒有辦案機關的協助,值班律師也不知道要會見誰,閱誰的卷。因此應當改變現有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單一會見模式,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求會見值班律師的權利,建立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律師的雙通道會見模式,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需要時能夠主動提出并會見值班律師。
具體可以規定,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會見值班律師的要求,看守的應當在24小時內安排其與值班律師會見。在會見場所不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利用視頻通話的技術,在看守所與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駐看守所值班室之間建立視頻會見室,允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通過視頻的方式會見。
2.細化法院值班律師工作流程。認罪認罰的案件,定罪量刑的工作在審查起訴階段已基本完成,尤其是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庭審調查和法庭辯論都將省略或簡化。人民法院的主要工作在于審查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因此,只要被告人未對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提出異議,期間并不需要值班律師的介入。對于被告人提出異議的,則區分是對法律適用部分還是案件事實部分。對于法律適用部分,則人民法院應當允許被告人向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咨詢,必要時應當允許值班律師查閱卷宗材料。對于案件事實部分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值班律師在審閱全案證據材料后為被告人提供咨詢服務,在咨詢后,被告人仍有異議的,應當終止適用速裁程序,根據情況轉為簡易程序或普通程序。
3.簡化法律援助申請形式。通過簡化法律援助申請形式,讓值班律師獲得辯護人身份,進而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由于偵查階段和審判階段并未納入通知辯護的范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僅能通過值班律師制度獲得法律方面的專業意見。由于值班律師身份的限制,無法協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行使其它訴訟權利,例如代理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申請調取證據材料等。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會見值班律師時,值班律師發現確需要以辯護人身份才能提供有效法律幫助的,應當引導其申請法律援助。因此,建議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向值班律師提出法律援助申請,并填寫格式的申請表;值班律師在當天將書面申請表轉交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則在1個工作日內聯系看守所,由看守所在當天配合提供申請人在看守所的賬戶流水信息作為申請人的經濟狀況證明;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法律援助中心應當在24小時內指派援助律師。
通知辯護與委托辯護不同,委托辯護基于被告人或其親屬與律師之間的契約關系,其辯護質量可以通過市場競爭和價格來把控。但是在通知辯護中,辯護律師與被告人之間并沒有契約關系,其辯護質量依靠的是援助律師的職業道德、執業經驗以及一套可行的評價機制。
1.提高值班律師和認罪認罰案件中援助律師的準入門檻。值班律師和援助律師的服務質量,最可靠的依靠是律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經驗。因此,法律援助機構在選擇值班律師和援助律師時,應將重點放在律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執業經驗上。建議在律師選擇上,援助機構可以采取律師自愿報名形式,擇優選擇近2年未被有效投訴,累計辦理刑事案件6件以上的律師組成認罪認罰刑事法律援助專業隊伍。
2.完善法律援助激勵機制。一是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現階段,法律援助機構一般會支付值班律師值班補貼,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也會再支付辦案補貼。然而,現階段法律援助經費保障力度還不是很充分,法律援助經費投入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向新林、廖紅軍:《對法律援助立法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國司法》,2017年第4期。,法律援助機構所支付的補貼還僅限于彌補律師的成本支出?以廈門市為例,廈門市法律援助機構給予值班律師每天300元的值班補貼,對于審查起訴階段的法律援助案件支付1000元的辦案補貼。。雖然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補貼,但是有足夠吸引力的補貼對于吸納更多的優秀律師加入和留下無疑是極大的幫助。二是加大精神激勵力度。在補貼不能成為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的主要動力的情況下,精神激勵無疑尤為重要。因此,在工作中應當加大對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優秀律師的宣傳,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提高值班律師和援助律師的曝光率;對法律援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律師,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
3. 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價機制。為了保證質量評估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可以建立包括法院、檢察院、援助中心、援助律師、當事人在內評估小組,采用形式審查、實質審查、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值班律師尤其是審查起訴階段援助案件質量進行評估。形式審查由法律援助機構通過卷宗材料的形式要件進行審查;實質審查,可以采取同行專家評估的方式,由法院、檢察院、援助律師組成專家評估小組,對援助律師在工作過程中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受援人,調查值班律師、援助律師的服務態度、是否盡到必要的告知義務、是否有收取財物等情況。評估結果應當作為獎優罰劣的依據,對于案件質量被評為優秀的,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案件補貼差額支付、公開表彰等方式給予物質或精神獎勵;對于案件質量被評為不合格的,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采取批評教育,向其所在律所通報、扣除一定辦案補貼、強制退出援助律師隊伍等形式給予懲罰。
(責任編輯:朱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