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為 曾志勇
弘揚“三紅”精神 傳承老區基因
李增為 曾志勇
廈門市翔安區共有82個老區基點村,占全區社區(村)總數的72.5%,是福建省最早的革命老區縣之一,共有100多名優秀兒女為了建立新中國獻出寶貴生命,贏得了“星火早燃,紅旗不倒”的美譽。
近年來,隨著“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規劃的全面實施,為了促進革命老區建成全面小康,在翔安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區有15個村(居)建立了“社區書院”,其中老區村書院占12個。2015年以來,區老促會認真學習貫徹中辦發[2015]64號文件和福建省關于開展老區“三紅”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亮出“老區牌”,打好“老區牌”,充分利用社區書院等教育平臺,在老區基點村大力開展弘揚紅色傳統、發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三紅”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許多年輕干部和青少年感慨地說:“三紅”教育讓我們了解翔安老區的光榮歷史,生在老區應知道老區、熱愛老區,更好地建設老區。忘記老區就是一種背叛。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區老促會主動聯合了區民政局、老干部局、關工委、教育局等部門,組建了一支由離退休干部志愿者、老黨員志愿者、老教師志愿者、青少年網絡志愿者等組成的老區紅色傳承宣傳團隊,共30人,走進社區,登上社區書院講臺,傳播紅色歷史文化和老區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堅定政治信念,不忘老區革命歷史,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紅色傳承團隊深入全區各老區基點村,了解和收集有關紅色史料,編寫紅色教材。其中有《兵哥趣事》《杏壇情緣》《彭德清將軍在安南同邊區領導的革命斗爭》《紅色沙美》等革命回憶錄,頌揚了彭德清將軍等老一輩革命先驅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光榮歷史功績。區老促會秘書長李增為編寫的《“星火早燃”的紅色記憶》教材,老教師志愿者發揮美術專長編繪出版的《鋤山英烈傳》連環畫冊,歌頌地下黨抗日游擊隊在鋤山地區的抗戰事跡。紅色傳承團隊近兩年來共編寫紅色宣傳文章達35萬多字,受到老區基點村干部群眾的喜愛。
紅色傳承團隊分為6個組,由區老促會領導帶頭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大力開展“三紅”教育。翔安在革命戰爭時期涌現出彭德清、陳先查、彭友圃等著名開國將領和革命先烈,他們的豐功偉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翔安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一年中,共宣講56場次,聽眾達4.2萬人次。為了讓廣大青少年對老區紅色歷史有更深的了解,還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彭德清紀念室”“紅色沙美紀念館”“沙美農民協會舊址”“鋤山抗日游擊隊訓練遺址”“陳先查烈士墓”“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等革命遺址,緬懷先烈。
為了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精神,2015年圍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這個主題,廣泛開展了紅色記憶系列活動。先后在5個鎮(街)舉辦了10場唱紅歌文藝演出活動,吸引了2萬多名青少年和村(居)民前來觀看,讓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與此同時,還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演講、征文、智力競賽等活動;舉辦紅色夏令營98場次,共有11545名青少年學生參加。通過舉辦紅色記憶系列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不忘老區的光榮歷史和老區人民的偉大貢獻,激勵老區人民積極融入美麗鄉村建設。
(作者單位:廈門市翔安區老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