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讓紅色傳承彰顯出新時代價值
程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紅色基因是信仰的種子、精神的譜系,每一片紅色熱土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
閩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紅軍的故鄉、將帥的搖籃,是彪炳千秋的古田會議召開所在地和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都曾在這里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新中國成立后授銜的十大元帥中有九位、十位大將中有八位、57位上將中有過半,都曾在閩西戰斗過。當年閩西有10萬兒女參加紅軍,在冊烈士2.36萬人。1955年至1965年間授銜的閩西籍開國將軍68位,占福建籍將軍總數的82%。這一個個閃光數字的背后,是不能忘卻的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造起來的巍然屹立的歷史豐碑!
波瀾壯闊的斗爭史,光輝燦爛的革命歷程,形成了閩西豐富多彩的紅色資源,積淀了厚重殷實的紅色基因。紅色,是閩西人民的驕傲,也是閩西人民的傳家寶。但是,如果沒有傳承,再豐厚的精神財富也難有價值。當今研究紅色歷史、開發紅色資源、做大紅色品牌、傳承紅色基因,我們閩西有巨大潛力可挖,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肩負的責任也很沉重。正如龍巖市委書記李德金所說,閩西子弟為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有責任、有信心、有決心把閩西紅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單純地灌輸崇敬與景仰之情,便顯得有些蒼白了。讓“紅色文化”走進現實生活,不能僅僅是懷舊或簡單復述。當前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應考慮當下的社會發展現狀,既要做紅色資源的傳承者,也要做紅色資源文化的發展者和創新者。既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也要做到多元化、大眾化。同時,要把旅游搭臺、經濟唱戲、人文熏陶、生態休閑等結合起來,使紅色文化在傳承中創新。一方面,要以紅色文化為龍頭,大力加強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出一批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使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休閑旅游、革命歷史文化旅游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紅色資源中孕育的時代價值。另一方面,應加大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要積極利用網絡應用技術建設紅色文化資源庫、網上博物館、紀念館,制作多媒體影像,開發微電影、微課程等等。定期舉辦一些大型群眾性文藝活動,如紅歌賽、征文大賽等,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學生的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要繼續在全市深入開展“紅色文化育新人”等實踐活動,組建“紅色大篷車”“紅色宣講團”深入各中小學、社區巡講,使紅色文化、蘇區精神教育入腦、入心。通過常走革命路,常溫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克服眼下困難,開創傳承新局。
哲人說過,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各級各地黨政部門以及紅色文化資源的產生地,都應自覺擔負起紅色資源的傳承、發展和創新的重責。當年革命先輩之所以能在危亡和艱難困苦中絕處逢生,靠的就是紅色基因所蘊涵的堅定信仰和獻身精神。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上,我輩更應該珍惜紅色基因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用紅色的激情和脈動去擁抱時代、擁抱事業、擁抱人生,讓紅色傳承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作者單位: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