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欽仰
發揚井岡山精神 打贏脫貧攻堅戰
林欽仰
2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登《井岡山:革命老區脫貧了》一文,報道雞年伊始,江西省井岡山市莊嚴宣告:率先脫貧摘帽。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戰勝貧困,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寬廣大道,廣大干部群眾和廣大網民普遍給予積極評價,為井岡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度、深度、廣度、實度點贊,認為井岡山脫貧攻堅發力精準,成效顯著,經驗可貴,為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增強了更大信心。當前學習借鑒井岡山脫貧摘帽的經驗,發揚井岡山精神,對于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具有重大意義。
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最難實現的就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這個目標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這樣一個重要時期,應該保持怎樣的精神狀態,才能最終戰勝貧困,如期實現目標。這就需要我們發揚井岡山精神,保持實事求是和艱苦奮斗的信心和決心,拿出愚公移山的勇氣,咬定目標,苦干實干,下一番“繡花”功夫,走完脫貧摘帽長征路。
放眼全國,脫貧攻堅進行到現在,己經取得了階段性成績。自2013年至2016年4年間,全國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減貧5564萬人。這說明,向貧困宣戰,我們有豐富的經驗積累、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有強大的制度優勢。但同時也要淸醒看到,經過多年扶貧開發,容易幫扶的對象已基本脫貧,余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如果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脫貧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硬骨頭無論多硬,都能啃下。攻堅戰無論多難,都必須限時打贏。
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因地制宜,始終把“精準”貫徹始終。就是要精準找準“貧”根,抓住“困”因,因人因地因貧施策,聚集各方資源,強化問題導向,多點發力,共同給力,形成全社會的脫貧攻堅合力,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安居扶貧、保障扶貧等扶貧措施,加快扶貧步伐,實現如期脫貧。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擺脫貧困奔小康,不是平均的脫貧,而是不能落下老區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老區貧困群眾;不是臨時的脫貧,而是穩定的脫貧、是拔除窮根的脫貧、貨真價實的脫貧。決不能認為貧困群眾脫貧了、貧困村摘帽了,就萬事大吉了,必須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生活與生計、既顧當前也管長遠的關系。要增強好日子靠干、新生活靠拼的意識,避免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善始善終走完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
(作者:福建省政府辦公廳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