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冬
脫貧攻堅要在“精準”上狠下功夫
陳開冬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規劃一項戰略任務,“不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從行動上積極起來,在“精準”兩個字上狠下功夫,不獲全勝,決不罷休。
當下,一些地方開展扶貧工作,存在不顧客觀實際,盲目跟風,照搬照抄別人的成功經驗;或是搞一刀切,給點資金或物資,接著就走走過場了事。這樣的扶貧可能暫時取得一些效果,但過一段時間往往就返貧了。這樣不僅浪費了國家財力、物力,而且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不滿意。
精準扶貧,關鍵是精準。各級各部在扶貧工作中只有找準貧困人口,分析致貧的根本原因,才能準確鎖定貧困人口,而且要善于把脈,號準貧困群眾的貧困原因,對癥下藥,扶到“點子”上。要加強貧困農村、貧困戶的考察,避免扶貧工作的盲目性。要從“千篇一律”轉變為“一戶一策”地為貧困戶“量身定做”的幫扶模式,增強幫扶的針對性、實效性、長效性。對有勞動力,缺乏資金、技術的貧困戶采取依托各類合作社、村里的致富能人結對幫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對有勞動力、智商較低的貧困戶,采取由村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結對幫扶,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增加經濟收入。對因病返貧的貧困戶,采取醫療衛生單位結對幫扶,做好各項醫療服務工作,使他們能得到很好治療。對“等、靠、要”依賴型的貧困戶,要加強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自力更生的思想,自我積極發展生產,自我脫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主要采取以社會保障兜底,助他們擺脫窮境。
毋庸置疑,要真正實現精準扶貧,在號準貧窮病根,找準“病灶”的基礎上,關鍵還要辨癥施治,扶到“點子”上。換句話說,精準扶貧,要把“輸血”與“造血”結合起來,全方位、多角度地想方設法增強“造血”功能。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采取資金扶貧、設施扶貧、技術扶貧、項目扶貧、思想扶貧、就業扶貧、醫療扶貧等針對性強的扶貧措施,扶貧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幫得準,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漳平市和平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