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但遠軍
人淡如菊
文/但遠軍
上周末,某景區搞菊展,妻子正好休息,于是和她一起去看了看。雖說號稱首屆,但和好多不是首屆的菊展比較起來,仍是有較大差距的。也許是經驗不足,也許是花源不夠,總之,在偌大的景區轉了一圈,也沒看見有幾朵真正像樣的恣意開放的菊花,倒是小花兒不少,鋪天蓋地,無縫對接。不過,既稱為菊展,只有小朵小朵的花兒,再多,也配不了真正意義上“菊展”的詩意和大氣,好比咱們搞寫作的,“豆腐干”寫得再多,也只是“豆腐干”罷了,成不了“大師”和“巨匠”。當然,時代前進了,如今也有寫過幾篇“豆腐干”便自稱為“大師”的,做“大師”和“巨匠”不再難,稍稍用點功夫即可,但未必別人認可、社會認可。
想起一些往事來,不由心生感慨。我們生活的時代,的確和以往大不同了。到底多久以前才可以叫“以往”呢,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和年輕那陣子肯定是大不同的吧!年輕那陣子,人人謙虛、個個內斂,沒啥張揚的。即便某人某事有點兒拔高,但也總拔高不到不著邊際的地步。如今的人好像特別需要、也特別渴望張揚,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如今哪怕不是好酒,也怕巷子深了。巷子一旦深了,就永無混出世面的時候,于是人人爭著往巷子外面跑,個個都跑到繁華熱鬧的大街上,用高分貝的喇叭聲嘶力竭地呼喊:“我是釀酒大師,我家里有百年、千年、萬年的陳年老酒……”也不管人家愿不愿聽、想不想聽。這不是笑話,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多如牛毛,像我生活的這座小城吧,經媒體報道過的“大師”和“名人”少說也不下千二百。稍出門,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大師”撞上,一不小心你就會和“著名的”某某某窄道相逢。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也搞活了人們的想法。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凡是能想到的字、詞、句,通通被搞活、通通被用到“張揚”上、與“張揚”扯證結婚生了娃。
我是不大喜歡這樣過日子的。該做什么自己不聲不響地做什么,偶爾發點微信說說什么的,也只關乎個人心情,不關乎“宣傳”“形象”。干一輩子宣傳活兒,提到“宣傳”兩個字多少有些反感。還事情本來面目,還人物本來面目,尊重事實,尊重人性,多好,為什么非要搽脂抹粉,把一個好端端的清秀姑娘打扮成濃妝艷抹的“坐臺女”呢!因此,我不拔高了去“包裝”別人,也拒絕別人拔高了來“包裝”我。凡是涉及“包裝”的事我都離得遠遠的,不沾邊兒,這也好比某些場合概不與之有染一樣,不是自己清高,是自己潔身自好罷了。蘿卜青菜,人各有愛,我不愛“張揚”,非得四處去兜售和叫囂,豈不是太苦了自己、太憋屈了自己嗎?
有位朋友,發了幾張成都近期菊展的照片給我,瞧著照片,突然想起“人淡如菊”幾個字來。
人若如菊,何事不淡,又何事看得不淡呢?
喜歡大型菊展活動中展出的那些開得十分“張揚”的菊花,也喜歡默默地、靜靜地開放在鄉下田間地頭的野菊花。不論處在何種環境里,都自管自地開。條件好,開得燦爛;條件不好,開得含蓄但也不失嫵媚。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淡如菊”幾個字的含義體會愈深。像如今,熱鬧的場合是少去的了,熱鬧的地方也少去。人家做事是給別人看的,我做事只給自己看。相信楊絳說過的那句話很有道理,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你快樂也罷,不快樂也罷;成功也罷,不成功也罷;日子都得一天天地過,總不能兩天拿做一天過,或者一天拿做兩天過。吃什么、喝什么、幾點鐘睡幾點鐘起,說白了都是自家的事,別人即便關心,也多半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所以,別太在乎別人怎樣看你,多在乎自己怎樣待自己。天冷加衣了么?肚子餓吃飯了么?把自己照顧好,別的嘛,該咋扯淡咋扯淡去!
秋深了,秋的尾巴漸漸收藏了起來。在秋盡的時節,踏青賞菊,是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挺喜愛的“雅事”。我不是啥文人,也談不上“墨客”,但對“賞菊”還是有興趣的。身居小城,沒啥高規格、高檔次的菊花可賞,到鄉下去,或者去一些養菊的朋友家里,走馬觀花地看看,也著實是美得十分開心!
現在不少人愛談“養生”,大街小巷,做“養生”生意的店家鱗次櫛比,似乎如今人人都把小命看得特別地重要了。但與此相伴的,很多場合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職場為了混得更上一層樓,不顧忌自己肉體和心靈的承受力,使盡“洪荒之力”也要硬往樓上擠、往樓上爬;官場上,自不必說了,得一官職,眉開眼笑,那也是情理之中,但若是失去了,不依不饒,非要去找盡關系、使盡花招弄回來。商場上呢,涉及錢,也不用說。小一點,一些個體商販,為了養家糊口、多掙幾個錢,熬更守夜,是可以理解和體恤的,不過,一些大老板,錢多得早已用不完了,還那么爭分奪秒、錙銖必較,我真不贊同,起碼對于“養生”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每每看見那些打著“養生”招牌招徠生意的店家,我就要想,你們賺別人的銀子,能真幫助人家“養生”么?心未養好,縱然天天美容美膚、舒筋活血又怎樣?
養生先養心,心養好了,已是八分的健康,再不爭不吵不折騰,凡事多一些忍讓、退讓、理解、包容,順其自然、不過分地為難自己,我想,不刻意去“養生”也是能“養生”的。
人淡如菊,好一個“淡”字了得,因了這個“淡”字,菊便力壓群芳,美得不能再美了。其實,人稱花中“四君子”的梅、蘭、竹、菊,哪一個不是因“淡”而入畫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