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歐陽紅
山東男兒譜寫濃濃援疆情
——記山東省立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崔新剛
□黃 莉 歐陽紅
2016年12月8日,新疆的伊犁下著茫茫大雪,山東省立醫院的脊柱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崔新剛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作為中組部第17批博士服務團成員,毅然放棄了在山東所有的名利,告別了難以割舍的妻女以及父母雙親。來到兵團第四師醫院,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醫療支援。
從萬里之外的山東來到新疆伊犁,崔博士努力克服地域差異帶來的各種不適,全身心投入到醫院工作中,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造福伊犁河谷的人民。
到四師醫院以后,崔博士發現目前脊柱學科的兩大前沿新技術的微創椎間孔鏡技術、脊柱側彎/后凸畸形矯形技術,在整個伊犁州都沒有開展起來,完全是地區空白。
“要把此項技術在伊犁地區開展起來、要讓身患這些疾病的患者不出伊犁在四師醫院就能接受手術治療。”崔博士在取得了四師醫院領導的支持和鼓勵后,和骨一科全體醫護人員確定了奮斗目標——占領本地區脊柱畸形矯形和微創孔鏡這兩項在當今脊柱外科技術的頂尖高地。他手把手的將自己多年來精心改良的“數字化靶點椎間孔鏡技術”教會四師醫院的醫生們。對科里的醫師從最基本的操作進行細致的培訓,花費了一個月時間培訓他們測量穿刺的深度、角度,又花了一個月時間培訓他們擺放體位、畫線等技術,并且手把手的帶教手術關鍵步驟。在他耐心的教導下,目前該科的3名醫師已經較熟練掌握了椎間孔鏡技術,技術團隊已經成形。在崔博士援助結束前,脊柱外科的醫師都可以順利掌握這項新技術。
很多患者不知道四師醫院開展了這項新技術,崔博士積極申請每周二全天門診坐診,耐心細致地向每一位患者講解。
2016年12月15日,一位來自七十九團的滕女士因腰椎間盤突出下肢疼痛、麻木了3個月,疼痛得下不了床,只能靠輪椅代步。當從崔博士的講解中,得知這項技術相比過去的開放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而且術后恢復效果明顯,她立即要求手術治療。2016年12月21日,崔博士成功為滕女士實施了微創椎間孔鏡手術,滕女士術后疼痛、麻木完全消失,術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走路,手術效果非常理想。這也成為四師醫院乃至伊犁州第一例微創椎間孔鏡手術,填補了地區空白。
崔博士在四師醫院所做的工作,在伊犁及整個疆內迅速傳開。疆內其他地市的兄弟醫院,請求他去幫助開展工作。崔博士沒有一絲猶豫,熱情的答應并成功為北疆3家兄弟醫院(五師、八師、新醫大五院)開展了微創椎間孔鏡手術,填補了他們該領域的地區空白。近日,南疆的兩所兄弟醫院也陸續向他發來邀請,他已經答應盡快前往給予幫助。崔博士認為,自己援疆的目的就是要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幫助的醫院越多、幫助的病人越多,越能讓自己不枉此行。
不僅如此,在努力帶動業務發展的同時,崔博士還積極牽頭推動學科學術水平的提升。2017年5月13日,由他牽頭成功舉辦了“伊犁首屆微創椎間孔鏡學術研討會”;7月1日成功舉辦了“四師醫院椎間孔鏡手術100例慶典暨山東省立-兵團四師醫院脊柱沙龍”。大力提升了四師醫院脊柱科的學術地位和區域知名度。
為了保持援建的長期性和連續性,崔博士發起成立了“山東省立-兵團四師兩院脊柱外科友好協作科室”并掛牌,為四師醫院學科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強大后盾和保障。他還積極聯系山東省立醫院和四師醫院高層面的合作交流和調研,加深了兩院交流合作,為以后繼續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年的時間里,崔博士沒有向醫院提出回家探親的要求,都是趁著學術交流、論文答辯匆忙返鄉又迅速趕回新疆。
目前在崔博士的帶領下四師醫院椎間孔鏡手術數量已穩居兵團第一、全疆第二,今年有望完成200例。科室脊柱病人已經占比80%,比去年增長了4倍;脊柱手術量達到了300余臺,預計今年脊柱手術量可達400余臺。崔博士為四師醫院脊柱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如今,四師醫院脊柱學科已經成為公認的伊犁地區龍頭并帶動了整個伊犁地區脊柱微創及脊柱畸形矯形的學科發展。
這些成績的背后,是崔博士堅持不懈的努力和默默無聞的奉獻、是崔博士萬里之遙的雙親和妻女在他背后無聲的支持,他用為人民服務的赤膽忠誠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此次援疆的使命。□
欄目責編: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