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華
陪伴是最美的浪漫
□尹新華
傍晚時分,美麗的烏什水夕陽西下,屯墾小區的林蔭道上,一位推著輪椅的老人歪著頭和坐在輪椅里的老伴親切地交談著,并細心地從老伴身上撿掉一片金黃的落葉,他們就是一起走過50多年風雨的夫妻楊世玉和李學英。
楊世玉是1964年從北京空軍部隊轉業來疆的軍人,今年79歲,退休前一直在九師一六八團從事放映工作,比他小四歲的老伴李學英是家屬,家中還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2004年,因老伴身體不好,楊世玉一家回到了老伴李學英的老家四川達州,在那里生活了20年。然而不幸還是接二連三地降臨到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2010年前后李學英的身體徹底垮了,不停地生病住院,先是患上了糖尿病,不久又因腎囊腫在四川武警醫院做手術摘除了一個腎。病好后好日子沒過兩天,又因股骨頭壞死在四川達州中心醫院做了左腿股骨頭置換手術。可病魔還是沒有放過多病的李學英,2012年7月她因突發性腦梗住進了四川達州中心醫院,楊世玉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打擊:老伴醒來后,可卻站不起來,說不出話。醫生說,這是因腦梗塞□致使腦萎縮造成的,當時醫生給出的診療結果是病人有可能偏癱。老伴不想拖累丈夫,經常流淚。楊世玉安慰老伴說:“有我在,病一定能治好!”為給老伴治病,楊世玉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
兒女工作繁忙,照料老伴的重擔壓在了楊世玉身上。他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休閑時間,十幾年沒回過河北老家看望家人。由于老伴吞咽能力差,每頓飯楊世玉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喂她。楊世玉的兒媳也很孝敬,為照顧病中的婆婆她每天都會早早起床做飯。為保證營養,楊世玉每天都要為老伴準備一個雞蛋,然后將蔬菜煮爛搗碎混在米粥里。楊世玉說,老伴的飯要做得特別軟特別碎,即使是豆腐、面條,都要弄得很碎很碎,這樣才不會噎著。喂飯、喂水、擦拭身體,晚上倒好洗腳水讓老伴泡腳,這是楊世玉每天必做的事兒。不知多個夜晚,楊世玉起身數次,照料老伴上廁所,在老伴喊疼的時候幫她按摩;不知多少次,老伴發脾氣,他強忍心中難過安慰她,然后在角落里獨自傷心。他對孩子們說:“你們放心工作吧,有我在。我會經常幫你媽鍛煉四肢,不會讓她一直癱下去。”那段時間,楊世玉堅持每天幫助老伴活動四肢,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久了,老伴兒由當初的臥床不起,到現在在楊世玉的攙扶下能走上一段路,在小區里的空地上曬曬太陽。
為了讓老伴得到更好地恢復,楊世玉每天都要扶著老伴鍛煉,有時老伴鬧脾氣不愿意走路,他就像哄孩子一樣哄著她走,有時又不得不狠下心來“訓”老伴幾句讓她走。每到一個熟悉的地方,楊世玉就問老伴:“還記不記得這里?以前我們經常來逛的。”見老伴搖搖頭,眼神迷茫,楊世玉就不厭其煩地給她講過去的故事,試圖讓她能夠慢慢想起來一些往事。陪伴是最好的良藥,在楊世玉一家人的精心呵護下,李學英的身體狀況較之前有所好轉。“以前我工作真的是忙,特別是節假日要一個連隊一個連隊去放電影,根本顧不上家,都是她照顧我照管孩子們,現在她病了,該我照顧她了,有我陪在她身邊,她就不會覺得孤獨害怕。”
四川達州雖然比新疆條件好,氣候也好,但冬天沒有暖氣,為了讓李學英得到更好的恢復,在和老伴溝通商量后,2014年楊世玉和小兒子一家又回到了曾經工作生活過的九師一六八團,楊世玉感慨地說“在這里人也熟地熟,心情也好,團里的民政部門還給予了很多的幫助,還是我們兵團好啊!”
回團場后,楊世玉和老伴的心情好多了,因團場冬天有暖氣,老伴的腿也再沒有以前那么冰涼了。楊世玉每天用輪椅推著老伴或用三輪車載著老伴兒溜大街、觀賞團場變化,呼吸新鮮空氣,把歡樂和真愛灑向了烏什水的大街小巷。
在楊世玉家,筆者看見他扶著老伴從衛生間出來。因為腦血栓后遺癥,老伴要人扶著一點點往前挪著步子,才能勉強行動,她說話不太利索。她的兒媳李君說“婆婆2012年前后做了幾次大手術,又因腦梗致使偏癱,每次上衛生間都要人扶著或抱著,公公歲數大了,抱著婆婆很費力,我們又都忙,公公這些年真的很不容易。”“開始那會,真是太艱難了,都不愿相信這事是真的。想想老伴跟著自己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突然得了這個病,以后都得在床上度過余生,心中滿是愧疚,就想著要好好待她。”楊世玉看著老伴深情地說。
細細地回味楊世玉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的故事,心中又溢滿了深深的感動。當陪伴變成了老伴,餐桌擺設再也不孤單,等待繁華褪盡,能夠陪伴身邊相攜相挽,相濡以沫的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最浪漫的浪漫。□
欄目責編: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