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晶
陳景華和他的維吾爾族媽媽
□董晶晶
一個是二師塔里木水管處的衛生員,一個是二師三十六團阿不旦村的65歲老人,他們雖然相距400多公里,但是通過“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開展,他們的心連在了一起,關系親如母子,綻放出一朵絢麗的民族團結“幸福花”。
4月16日天近黑時,塔里木水管處的陳景華驅車400公里來到結對親戚吐遜汗·司地克家,每到節假日,他都會來吐遜汗家看望老人,并向老人學習維吾爾語。
陳景華是塔里木水管處的一名衛生員,工作中需要與民族群眾打交道,由于不會說維吾爾語,這讓他很著急,如今吐遜汗老人成了他免費的維吾爾語老師,他心里非常高興,更讓他感動的是,自己的這位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關心他。
每每得知陳景華要來,吐遜汗老人就會備好瓜果小吃,還做上一碗熱騰騰的拉條子迎接自己的漢族親戚。去年冬天看到陳景華來時都凍紅了耳朵,老人就為他送了一條圍巾;老人發現陳景華喜歡吃紅棗,每次過來都給他準備了紅棗,回家時還讓他帶一點。在吐遜汗老人眼里,陳景華和自己的兒子一樣,陳景華也把吐遜汗老人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吐遜汗老人患有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腿腳不方面,作為醫生陳景華還肩負起她的私人醫生,陳景華在從醫20余年的經驗中,自學成了腕踝針灸法,每次來看望老人時都會帶上醫療設備,給老人量血壓、幫助老人針灸治療關節炎,這讓她非常感動。
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二師塔里木水管處50名黨員干部與三十六團阿不旦村少數民族群眾結為親戚,其中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陳景華醫生與低保戶老人吐遜汗·司地克結成了親戚,他們常來往,勤走動,是母子,更是師徒,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佳話。□
欄目責編: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