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紅
不悔支教行
□鄭燕紅
在我們匆匆的人生旅程中,沿途會經歷很多,或糟糕,或美好。無論有怎樣的經歷,都將會成為我們人生一段難忘的記憶。這樣,當我們行至暮年,看著漸行漸遠的人生,回首曾經時,會滿眼含笑驕傲地說:一路走來,我做了自己想做的,此生無悔!
2017年8月31日,懷著不舍與期待,我踏上了開往南疆的列車,前往我報名的支教點――第三師五十團第三中學。一天一夜的車程,隔著并不那么清晰的車窗望去,目之所及均是茫茫戈壁和漫漫黃沙,荒涼充盈滿心。我今后要工作的地方也是這樣嗎?內心忐忑、恐懼。25個小時后,我們一行43人到達五十團,受到五十團領導、二中學校領導熱情地接待。第二日,我們便投入到為期三天的集中學習。雖然,校領導告知我們在職教師可以在宿舍休息不用學習,但我還是和那些年輕孩子們一起聽課、做筆記。不是愛學習,只是為了讓時間過得快點,好削減我思鄉的情愫。
在五十團二中三天半的集中培訓結束后,9月6日下午,我們重新背上行囊到達支教點五十團第三中學。這所中學距離團部28公里,在夏河營營部,是一所擁有2000多名維吾爾族學生、140多名維吾爾族教職工的九年一貫制民族學校。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的綠色,精美而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建設:動物角里的孔雀、錦雞、珍珠雞、鴿子、小白兔、鴨子、大白鵝……暗示著學生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一輛舊式的木制車架靜靜停在草坪里也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似乎在告訴孩子們夏河營先輩勤勞的歷史;一排排平房教室的每扇窗前種著不一樣的攀爬植物:牽牛花、爬山虎、葡萄……不僅美觀還為孩子們遮擋酷熱的烈日;在教學樓正門的兩側墻壁上,廢舊的車輪胎一分為二,里面放置垂下的花花草草。一個大樹根、一塊大石、一個舊木桶、一根木頭上面刻上圖案與文字都在為裝扮校園立下功勞,廢物利用到極致,這其中滲透著校領導、民族師生的智慧與審美!
舒適的校園環境使人神清氣爽,更令我們溫暖的是領導、師生的熱情,記得第一天下午迎接支教老師召開的全體教職工會議,當我們走進會議室時,會場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和藹親切的笑臉以及他們投來的友善目光;在以后的日子里,校園內隨處可見女老師之間相遇相互擁抱貼面或親吻額頭;男教師一邊問好一邊相互握手,孩子們見到老師也會伸出雙手主動與之問候。每天,我們上下課穿梭在校園,與學生們對面走過,總會有很多學生熱情地迎上來滿面笑容地主動與你握手,用生硬的普通話問候:老師您好!發自內心的快樂與溫暖油然而生。當你選擇一處風景想自拍時,孩子們會擁上來喊著:“老師,我也照”。這里的師生沒有距離!
努爾姑·亞森,是我所在教學班的班主任,剛見面的第一天對我說的最多的話:“老師,您辛苦了!”下午,她給我帶來一袋油炸食品,說:“老師,你吃,好吃。”我上課時,她坐在最后一排一邊同孩子們學習,一邊幫我管理課堂。下課后,我無心的一句:“奴爾古老師,圖木舒克離這遠嗎?”她一邊思考如何組織語言一邊認真地說:“星期六,老公開車,我們一起去,電話給你。”我不好意思地一再推辭,奴爾古卻一再堅持。周六,奴爾古帥氣的老公開著他的本田越野帶我們行駛至圖木舒克超市、商場門口,我們無所顧忌地購買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午飯時間,夫妻倆又請我們在圖市品嘗好吃的炒面、烤肉、酸奶。我們除了一再地道謝,還是道謝。
從離開家出發到今天為止,我的支教生活才只有短短的半個月,可我似乎已經經歷了很久很久。飲食上的不習慣、環境的不熟悉,生活中的種種不便都讓我思鄉想家。我知道這僅僅才是個開始,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許還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難題,但我都會笑著面對。因為,不經歷坎坷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經歷支教的老師不會成為一個幸福的老師。
無悔,我的支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