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黃琪玉
鍥而不舍推進老區扶貧開發
——在福建省革命老區扶建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會議上的講話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黃琪玉
(2017年9月1日)
今天,我們召開省革命老區扶建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老區建設的決策部署,總結近年我省老區建設發展情況,部署下一階段老區扶建工作。剛才,省民政廳廳長池秋娜同志代表省老區辦匯報了近年來我省老區扶建工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省老促會謝先文會長參加會議,并講了很好的意見,充分體現了老領導對老區工作的關心支持,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省發改委、財政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扶貧辦)等單位負責同志就下一步如何加快老區發展進行了討論發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建議。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老區扶建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職,盡心盡責,積極投身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老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老區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老區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由于受自然、歷史等多重因素影響,老區發展總體相對滯后,老區困難相對較多,我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是蘇區、老區縣,有21.501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45.483萬的47.3%。目前,全省貧困村2201個,其中貧困老區村有1575個,占71.6%。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由于老區地處偏僻,發展基礎薄弱,不僅要解決“兩不愁”的問題,還要解決“三保障”以及養老等問題,老區的開發建設和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因此,各成員的單位要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全力做好老區扶建工作。下面,我就如何進一步加快老區建設發展,強調幾點意見。
我省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國最早成立黨組織的地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深入我省的蘇區老區調研,了解干部群眾的心聲訴求,多次深情表示:“忘記老區,就是忘本,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飲水思源、勿忘老區。”“加快老區發展,使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歷史責任,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期間強調:“福建山區多、老區多,當年蘇區老區人民為了革命和新中國的成立不惜流血犧牲,今天這些地區有的還比較貧困,要支持和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人民的深厚感情,對蘇區老區人民群眾的牽掛關懷,是我們扎實推進老區開發建設工作的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老區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指出,加快老區發展步伐,做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讓老區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致富,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老區建設發展。省委尤權書記每年都要到老區調研,強調要發揮生態優勢,堅持綠色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于偉國省長多次深入老區縣辦實事解難題,強調要切實改善蘇區老區群眾的生活,全面落實扶持蘇區老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從規劃、項目、資金、法規等方面加大傾斜和幫扶力度。當前,我們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就沒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我們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指示和省委尤權書記、于偉國省長有關老區工作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深化對老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帶著感情去推動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區脫貧攻堅步伐,為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基礎。
為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中央和省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經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明確任務和責任分工,加大政策項目實施力度,積極對接落實好中央政策和項目,突出重點,全面落實好實施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
一要以支持重點縣為重點,加快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要把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作為老區脫貧攻堅和開發建設的重中之重,實行傾斜政策,推動相關資源要素向重點縣優先集聚,民生政策向重點縣優先覆蓋,重大項目向重點縣優先布局,增強重點縣“造血”功能,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二要以扶持貧困人口為重點,全面增進老區人民福祉。把切實解決好老區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老區開發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因戶施策,精準幫扶。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技能培訓、產業扶持、小額信貸等多種措施實現脫貧。提高扶貧開發針對性、精準性,讓老區貧困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要以集中解決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推動老區開發建設。認真梳理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利用、特色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建設、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選準主攻方向,統籌人、財、物等資源,充分發揮我省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這一品牌優勢和平臺作用,對接好中央給予我省的有關優惠政策,爭取中央有關部委在項目、資金、技術上的更大支持,破解制約老區發展的瓶頸,進一步改善老區面貌,進一步提高老區人民生活水平。
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老區脫貧工作已經作出了全面部署,并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老區開發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我們要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貫徹落實好,持續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老區全面加快發展。
一是加大脫貧攻堅力度。要通過大力實施扶貧工程、老區村跨越發展工程,整體推進老區建設發展,提升老區脫貧的內生動力。針對老區貧困群眾不同的致貧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增強脫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實施“造血式”扶貧,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堅持“獎、幫”結合,激發貧困老區群眾的自我發展潛能。實施“減負式”扶貧,通過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行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解決好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實施“兜底式”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開發性扶貧措施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要全部納入低保,給予低保兜底保障。
二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老區蘇區的重大項目建設。各成員單位在制定規劃、項目安排、具體運作等方面,對涉及老區的要進一步給予傾斜照顧。要加強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老區公路、鐵路、機場建設,持續提升老區交通運行能力,帶動老區經濟發展。要不斷完善能源基礎設施,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面提升老區農網供電能力。要積極推進老區水利設施建設,推進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完善老區中心城市和縣城防洪排澇設施。要科學布局老區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和工藝,因地制宜推進老區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實施寬帶入鄉進村工程,加大對老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傾斜支持。
三是加大社會事業發展力度。我省老區大部分在山區,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老區特別是貧困老區的傾斜支持力度,按照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的要求,加快補齊老區民生短板,促進老區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要補齊老區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老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優化老區中小學校設點布局,加快老區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發展,確保老區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要補齊老區醫療衛生短板。大力加強老區縣級醫院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升工程,促進醫療資源向老區基層農村流動,實現老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基本設備雙達標。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能力和醫療救助水平,減少老區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要補齊養老服務短板,加強老區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設施建設,提高養老服務覆蓋率。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運營管理,提高鄉鎮敬老院的床位使用率。支持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增強護理床位供給,滿足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要補齊老區民生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老區交通體系建設,改善老區群眾出行條件;加快江河流域和城鎮內澇防治,增強防澇抗災水平;保護老區綠水青山,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提升環境質量;推進公共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切實把紅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一要維修保護好革命遺址。革命遺址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依托。各級政府要加強革命遺址的維修保護工作,完善革命遺址配套設施和功能,并植入宣傳教育內容,使之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二要發展好紅色旅游。我省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獲評國家4A級景區的革命舊址、遺址共有6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有9個,這些都是傳承紅色基因和推進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載體。要合理利用紅色資源,統籌做好紅色旅游景區建設,積極打造紅色經典旅游路線,促進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要抓好紅色文化宣傳。要采取多種有效形式開展紅色基因宣傳,講好老區故事,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了解我黨的光榮歷史,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當前,老區加快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國家對福建老區發展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政策效應十分明顯。我們要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發揮革命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這一紅色品牌作用,進一步完善機制,凝心聚力,形成促進老區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要健全老區扶建工作機制。2012年我省成立了革命老區扶建領導小組。老區辦要充分發揮作用,多出謀劃策,落實好老區扶建領導小組會議和老區工作通報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實聯絡員制度,主動與成員單位溝通聯系,圍繞老區重點扶持項目,爭取成員單位在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加快老區全面小康建設步伐。各成員單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根據各自職責,把促進革命老區發展納入本部門的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確保財政專項資金和各類扶持資金繼續向蘇區老區傾斜支持,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落地。
二要強化掛鉤幫扶機制。2004年以來,省里確定了四輪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共892個,其中老區村711個,占79.71%。我們要狠抓責任落實,強化掛鉤幫扶,除了對口幫扶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外,對其他欠發達的老區村也要實行省直部門掛鉤、干部駐村、資金捆綁等綜合措施,集中力量實施一批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建設、民生工程項目,推動老區村整體加快發展。
三要建立考評督查機制。要組織開展老區脫貧攻堅工作督查,對落實老區政策和資金傾斜情況進行督查考評,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細化責任目標,明確完成時限,確保督查發現的問題整改到位。請省革命老區扶建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于9月20日前,將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情況報省政府辦公廳。
四要發揮老促會等社團的作用。《福建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老區建設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和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社會團體在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方面的作用。實踐證明,老促會等社會團體是黨委、政府做好老區工作的重要參謀和咨詢機構,是黨委和政府聯系老區人民的重要橋梁。正是因為他們關注老區、情系老區,經常深入老區調查研究,建言獻策,促進了老區加快發展。衷心希望老領導、老同志繼續發揮優勢,為進一步推動我省老區扶建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加快老區發展,促進老區全面小康建設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一項光榮任務。我們要真抓實干,扎實工作,確保老區人民與全省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