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平 中共雙柏縣委書記
改革路上的雙柏縣創新實踐
李長平 中共雙柏縣委書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沖鋒號”。雙柏縣該如何深化改革,促進跨越發展,成為全縣干部群眾關心關注的頭等大事。作為集山區、民族、邊遠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縣委、政府審時度勢,堅持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全面深化改革已經成為推動跨越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的引領工程、動力工程、民心工程。
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全力打好“四穩”工作攻堅戰;圍繞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2016年縣委以全會的方式專題研究部署全縣四大重點產業,出臺了雙柏縣重點產業發展“1+4”文件。立足夯實發展后勁,千方百計抓項目投資,認真落實“構二破三”“調二提三”項目建設工作機制。著眼破解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資金瓶頸制約,先后成立城投、林投、水投、交投等10余個縣級投融資平臺,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近三年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主要指標均呈現出“兩位數”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核中排名逐年上升,從2012年的第41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4位,連續4年排名進入全省前50位。2015年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被省委、省政府評定為二類縣A級。2016年,全縣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7億元,增長12%;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 3.65億元,增長15.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4億元,增長9%;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 51億元,增長 30%;招商引資州外到位資金61.82億元,增長30%;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000元和8400元,分別增長10%和11%,順利實現“十三五”開門紅。
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放、管、服”改革,全縣共減少行政審批項目98項,精簡率達28%。取消縣級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35項。深入開展商事制度和“先照后證”改革,“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成果不斷鞏固,“五證合一”穩步推行,推動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穩步增長,2016年全縣新增市場主體1102戶,增長20.4%。目前全縣市場主體達6609戶,非公經濟增加值達143406萬元,占全縣GDP總量的43.2%,從業人數近19000多人。全縣納入權責清單梳理的政府部門、鄉鎮及依法承擔行政職能的機構共39個,共涉及行政職權5809項、責任事項44854項。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截至2017年2月,共設置事業單位154個,已完成事業單位分類的單位共152個。
縣委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意見》《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有力促進人大監督作用發揮,推動協商民主建設規范。同時,縣委、政府積極探索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新途徑、新手段,制定《雙柏縣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細則(試行)》,進一步規范和促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制定《關于新形勢下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雙柏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規劃》,全力加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步伐,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步。
立足森林資源豐富,但林農生產投入乏力的現狀,圍繞國家、省、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配套相關政策,積極推行“3個一”林業生產融資模式(即:政策扶持一點,林農自籌一點,林權抵押貸款一點),著力解決林農融資難,在全州率先發出第一本經濟林木(果)權證,在全州成功發放第一筆經濟林木(果)權證抵押貸款。2016年全縣共受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1935宗,林權抵押貸款面積12.5691萬畝,評估總價值43019.95萬元,抵押貸款金額13282萬元,讓林權所有人真正體會到“綠色銀行”的魅力。扎實開展土地確權登記改革,鼓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全縣土地經營權流轉全面鋪開,“公司+基地+農戶”經營合作模式全面推廣,綠汁江、馬龍河流域熱作綜合開發初見成效,土地租賃、打工報酬、入股分紅等多種增收途徑,讓農村群眾變成了“產業工人”“地租老板”。成功創建《雙柏縣馬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雙柏縣盛鑫魔芋產銷專業合作社》2個州級示范社。
“局縣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雙柏縣成功與楚雄州環境保護局、州水務局簽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合作框架協議,為全縣綠色產業發展、污染防治、生態創建以及水資源管理配置、水資源保護、水利建設等方面贏得更多的政策、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支持。與州農業局合作的高原生態農業示范區,與州民委、文體、旅游部門合作的民族文化展示區建設相關方案正加緊推進。教育、衛生方面與南京大學、上海楊浦區、州人民醫院先后達成人才、智力等幫扶協議,縣人民醫院與省紅十字會醫院積極創建“醫共體”,加大鄉村醫生培養力度,補齊鄉村醫生這塊短板。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從小學到高中階段的教學質量名列全州前茅。司法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完成了法官、檢察官入額和人員編制上劃等工作;縣公安局完成了大部制改革,內部機構得到精簡,基層派出所力量得到充實。依法行政治理工作全面加強,清理確認執法主體47個,執法人員840名。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有效落實,縣人民政府和7個行政單位共聘請17名法律顧問。司法公開扎實推進,進一步增強執法司法透明度,確保了執法司法權最大限度地在陽光下運行。
結合縣鄉黨委和村(社區)兩委換屆、縣鄉人大、政協、政府換屆,干部選拔渠道不斷拓寬,全縣從事業單位、大學生村官、村干部等“三類人員”中選拔黨政領導干部17名;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候選人提名推薦和考察審查工作不斷規范,縣鄉人大代表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高。鄉(鎮)黨代會年會制、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黨員旁聽基層黨委會議和黨代表列席同級黨委有關會議等制度有效推行,黨的建設制度不斷完善。出臺《雙柏縣縣屬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填補了對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的制度空白。制定《雙柏縣異地掛職(頂崗)鍛煉干部選派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共選派 63名縣鄉機關干部到省州部門頂崗跟班學習。建立黨外干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加大黨外干部的培養選拔力度,提拔黨外干部12名。全面推行雙柏縣綜合績效考核末位淘汰、雙柏縣綜合績效考評工作約談辦法、實職科級領導干部實績排名等制度,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制定落實雙柏縣黨委(黨組)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及獎懲辦法和“兩報告兩評議”制度,各級黨委(黨組)聚焦主責主業抓黨建氛圍更加濃厚。制定《雙柏縣“興雙人才獎”評選獎勵暫行辦法》等“1+6”系列人才工作文件,成功開展首屆“興雙人才”表彰獎勵,人才工作活力不斷激發,為全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雙柏縣深化紀檢監察機構改革,完善“雙重領導”制度化建設。紀檢部門內設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實現人員力量進一步向監督執紀一線傾斜。縣委巡察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成立了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縣委正科級工作部門,目前完成了對4個鄉鎮、6個縣級部門的兩輪巡察。紀檢監察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制定《雙柏縣關于在監督執紀中加強和規范組織處理的暫行辦法》等文件,進一步加強與審判、檢察、公安等機關在查辦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違紀違法犯罪案件中的協作配合,實現紀法銜接。“雙重領導”機制全面落實,制定《鄉鎮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縣紀委派駐紀檢組長、副組長提名考察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紀檢監察干部提名考察的職責權限、工作程序。干部監督難題有效破解,制定了《雙柏縣科級黨政“一把手”監督辦法(試行)》《雙柏縣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黨員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監督觸角不斷延伸。全縣上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愈加清明。
出臺《中共雙柏縣委關于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激勵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實施辦法》,旗幟鮮明地支持和保護黨員干部大膽干事、積極有為,構建支持改革、保護創業、鼓勵實干、寬容失誤、鞭策保守、治理不為、懲治腐敗的良好政治生態,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不讓“領頭羊”成為“替罪羊”,不讓“出頭鳥”受傷害,形成一個全縣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圍。
鎖定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力爭達到12%的目標任務,持之以恒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全力打好“四穩”工作攻堅戰,深入開展“十大專項行動”。重點在投融資體制改革、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取得突破。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工作,著力解決束縛創業創新、投資經營和便民服務的突出問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打破民營企業發展“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阻礙,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力爭年內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戶、州級龍頭企業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戶、市場主體600戶以上。堅定不移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約和大健康產業、旅游文化產業、綠色食品和消費品制造業“四大”重點產業,實施好四大重點產業發展“基礎夯實、龍頭引領、項目支撐、品牌培育、精準招商、基金扶持”六大工程,多方籌措400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確保產業招商到位資金占比達60%以上,達到53億元以上。力爭年內新增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1個,申報地理標志產品1個、云南老字號1個、國內知名品牌1個,為全縣跨越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堅持按照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的發展定位,不斷拓展局縣合作模式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扎實開展綠色經濟轉型升級行動,全力加快“四大”重點產業發展,加快培育優質糧食、特色蔬菜、茶葉、桑蠶、冬桃、熱帶水果、特色中草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綠色旅游產品和綠色服務業,積極構建綠色商貿物流。嚴格執行國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考核、生態惡化地區懲戒和約談機制。不斷加強生態文明示范建設和生態保護管理,全力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縣,深化省級“生態鄉鎮”、州級“生態村”“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生態細胞創建。大力開展生態宜居環境行動,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著力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行動,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糞便等污染治理,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動城鄉生產、生活、生態完美融合。
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4個農村改革試點,積極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度改革,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方式,加大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切實增加農民來自土地的財產性收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強農村基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能力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堅持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農村群眾長期致富、穩定致富。
雙柏縣是“查姆故地”“中國彝族虎文化故鄉”。要堅持按照“要留住我們的鄉韻、記住我們的鄉愁”要求,統籌謀劃文化體制改革與其他各領域改革,統籌謀劃文化體制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確保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切實加強彝族查姆文化、虎文化、“三笙”文化的傳承保護、挖掘推介,使優秀民間民族文化活起來、傳下去。要結合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有歷史記憶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麗城鎮、美麗鄉村,集中力量打造查姆彝藥小鎮、嘉國家公園小鎮,做好“產、城、人、文”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要結合加快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筑牢“全域”旅游理念,重點策劃包裝一批文化底蘊深厚、彝族特色鮮明、綠色生態優勢彰顯的旅游文化項目,探索推行旅游文化項目PPP模式,加快推進以哀牢山國家公園、中國彝虎文化園為牽引重大項目建設,研究制定大力扶持發展鄉村旅游發展政策措施。
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部署的目標任務,抓緊籌備召開縣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重大問題,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研究制定出臺《深入全面從嚴治黨的實施意見》《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意見》等制度文件,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堅實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方面,按照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認真抓好黨員“雙學雙考”制度,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維護意識形態安全、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方面,堅持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作為縣委巡察、紀律審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度考核、述責述廉、專項紀律檢查、民主生活會的重要內容,加強整改督促、嚴肅追責問責。在選用好干部方面,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強化干部日常管理,抓緊建立領導干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制度,完善干部上掛、下派實踐鍛煉制度,健立完善關心關愛基層干部機制,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