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俊發
專欄
對中國物流機器人的幾點認知
文/丁俊發
2016年10月20日,《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辦,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廠商,這次大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服務機器人的展出大量增加,包括物流機器人。在大會22場專題論壇中,就有一個“智能物流與機器人應用論壇”,我應邀參會,講了三個觀點:
智慧物流與物流機器人是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智慧物流與物流機器人是供給側改革中補物流短板的重要舉措。
物流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要開步走,但其發展要切合中國實際。
當今,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機器人、3 D打印等12項技術將影響著未來世界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這12項技術中,有一半與物流有關。因此,這也為智慧物流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物流成本高是一個短板,解決這一矛盾要打組合拳,尤其要解決技術、裝備上轉型升級這關鍵的一環。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與智慧已擴展到國家、城市、產業、企業、家庭層面,其中機器人的應用不僅限于工業生產,并已開始向服務業沿伸,智慧物流離不開物流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可以代替或協助人,又高于人,雖然不可能完全代替人,但這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2014年統計,每萬名工人所擁有的機器人密度,韓國437臺,日本323臺,德國282臺,美國152臺,中國30臺。根據《中國制造2025》以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機器人己列入重點發展領域。物流業是機器人應用的重點之一,我認為,物流機器人的應用主要在以下五方面。
物流數字化管理系統。物流業是一個系統工程,由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技術和裝備、物流運作主體、物流行政和行業管理構成。物流涉及到流具、流量、流速、流向的全局。物流的運行需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要求縱向與橫向資源整合,形成產業生態。物流發展的方向必然是數字化物流,物流的管理必然是數字化管理,要有一個“機器人物流大腦”,來彌補人大腦的不足。2016年10月15日,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宣布,傳化股份改名為傳化智聯,用互聯網提升集約化、組織化水平,打造公路物流“大腦”。
智慧運輸系統。物品的位移離不開火車、汽車、輪船、飛機,他們己代替了人的大部分搬運功能。智慧運輸系統要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化、可視化、可追溯和無縫連接,從而打造一條高效物流通道,包括無人機與無人車的應用。2016年,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開始小規模進行無人駕駛車輛試運行。中國一汽、長安汽車等企業研發無人車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國內有的快遞公司開始在一定線路上試用無人機投送。
智能倉儲系統。智能倉儲系統包含了倉儲內部與外部,涉及包裝、分拆、拼箱、碼垛、識別、分揀、流通加工、運輸等,目前已出現無人自動化系統,也出現了AGV無人駕駛搬運車以及按人指令完成一定規范動作的協作機器人。2016年10月26日,京東商城“無人庫”亮相,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智能識別、大數據應用等先進技術,讓物流機器人可以進行自主判斷,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商品類型與形態,完成各種復雜任務。
智能生產物流系統。按照供應鏈管理的要求,今后物流業與制造業、流通業、農業將融合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種情況下,物流機器人將與工業機器人并肩作戰,形成一體。德國的工業4.0,最核心的是人工智能創新,零部件可以自己找車、找設備、找工人,進行最優化的加工。原材料、產品可以自己找車、找庫、找人,進行最優化的采購、庫存、包裝和支付。
特種智慧功能系統。有些物流活動人們無法在該環境中作業,如高溫、高寒、高壓、深海、管道、有毒等環境,必須借助物流機器人來完成物品的轉移、識別、切割、回收等作業。
中國物流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必須快速起步,但由于機器人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驅動、傳感和交互,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許多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還不成熟,因此要根據中國的實情、根據每個企業的實際,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