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蘭西縣老促會 王亞義
第3期《習近平:脫貧攻堅關鍵在落實》一文讀來令人感慨。總書記話語感人肺腑,切中要害。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當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各級老促會自覺找準位置,拉滿弓弦,在工作上比拼才智,在落實中體現作為,成為新的工作導向。
設立“老區節”就是飲水思源的高尚情操。因此懇切地期盼有關部門的重視且早日實施。我們建議將9月30日定為“老區節”。將國慶節前一天定為老區節意味著正是因為依靠了老區人民英勇奮斗的昨天,才有了我們的今天。
(江蘇省啟東市北新鎮老促會 張家其)
設立“老區節”的建議,很有見地,非常符合老區建設和老區工作實際。這一具有特定意義的紀念性節日一旦設立,對于進一步凝聚老區人民的紅色記憶,更加深入地弘揚老區精神,深化老區建設的內涵,激發老區人民共建美好家園的內在動力,調動社會方方面面關心和支持老區建設的積極因素,促進老區建設和發展提質升級,所起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
(天津市寶坻區新聞中心 王宗征)
第3期《卷首語》《特別策劃》等欄目都是關于設立老區節的內容,我們讀后既感到歡欣鼓舞,又感到責任重大。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對老區的重視空前,老區工作者也更加熱愛本職工作,特別是就老促會而言,由于近年來參與了扶貧攻堅和老區經濟發展的實質性工作,改變了人們覺得老促會是一個虛設機構的認識。如果真的能設立一個紀念節日,我相信,各地老區建設工作將會更上一層樓,老促會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績。
(江蘇省阜寧縣溝墩鎮老促會 陳海泉)
設立老區節,能讓人們牢記革命先輩為推翻壓在人民頭上“三座大山”作出的巨大犧牲,教育群眾更加珍惜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得的幸福今天。設立老區節,讓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把老區精神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擼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新的長征路。
(湖北省黃梅縣老促會 蔡桂茂)
第3期《特別策劃》非常好。設立老區節,是老區人民的期盼,其重大意義在于用固定的時間,增強國人的記憶,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地給國人加油給力。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嶺東區老促會)
第3期《特別策劃》一組文章是加大不忘老區聲音、鼓舞人心的好文章。筆者對這組文章的評價有“三好”:即時機選擇好、稿件編排好、文章寫得好!貴刊抓住今年是建軍90周年,老區誕生90周年的契機,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鼓勵老區人民,喚起社會各界關注老區,這種做法值得點贊。這組稿件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做好老促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湖北省當陽市老促會 賀大新)
第3期《特別策劃》鏗鏘有力地闡述了設立老區節的目的和深遠意義,也道出了老區人民的心聲。設立老區節,既是我們表達對老區崇高敬意的最好方式,也是牢記我們黨從老區走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忘老區人民的重大貢獻和犧牲,真情回報老區的方式。
(廣東省肇慶市老促會 趙根樹)
今年由中國老促會與央視農業頻道聯合舉辦的“溫暖同行 感恩老區春節大聯歡” 在CCTV-7播出,讓老區人民及老區工作者歡欣鼓舞,熱血沸騰,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貴刊第3 期在封面、封二、封三刊發老區春晚精彩節目剪影,再次把我們拉回那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此時此刻老區人與老區工作者真正感受到了老區的春天來臨了!
(黑龍江省訥河市老促會 張寶昌)
當看到第3期封面丁曉君在“溫暖同行 感恩老區春節大聯歡” 上演唱《天下鄉親》熱淚奪眶而出時,我想,這時的她已與老區、老區人民、老區精神融為一體了。回想2月4日晚上那場精彩的演出,電視前的我同樣熱淚盈眶,只因為我生在老區、長在老區、工作在老區,如今退休了,又有幸在老促會工作,盡力為老區鼓與呼,怎會不感同身受?
如果今后每年都有主題相同的 “老區春節大聯歡”,那么,老區人民盼望已久的“老區節”不就形成了嗎?
(福建省華安縣老促會 李世長)
第3期封面歌手動情的表演,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引起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它把人們又一次帶到過去革命戰爭年代,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讓我們再一次想起過去老區人民把僅有的一碗米送去當軍糧,把僅有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總之,我們就是這樣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成立新中國。
(江蘇省盱眙縣 江川)
看到第3期封面丁曉君演唱《天下鄉親》熱淚奪眶而出的畫面,我不禁為之動容。這不僅給老區人民帶來了溫暖,也使眾多心系老區、關愛老區的人倍受鼓舞。
從丁曉君身上尤其讓我們欣喜地看到老區精神在年青一代的傳承,又如何能不令老區人民因此倍加感受溫暖?真情令人特別溫暖,溫暖永遠激勵人們奮勇前行。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老科協 隋星)
第3期《六盤水市農村“三變”改革調查》一文介紹的“三變”改革這種模式有新意。這種經驗很典型,效果好,促農業發展,讓農民得實惠。對于指導農村改革有很強的指導性、實用性,值得推廣應用。
(福建省沙縣老促會 黃其魁)
第3期刊發的《釘子會長”李鋼丁》,既讓老區人民群眾領略了像李鋼丁這樣的老區工作者的風采,也給千千萬萬個工作在一線的老區工作者樹立了學習的標桿,將激發越來越多的社會各界人士都來關注老區、扶持老區。
(黑龍江省訥河市老促會 何靜)
《中國老區建設》在堅持正面宣傳的同時,也敢于實事求是地報憂。尤其是《呼聲》欄目,反映老區群眾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老區群眾訴求和呼聲。這在當前媒體喜歡報喜的環境下,是難能可貴的。
當今處于改革的攻堅期、社會的轉型期、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每天都有新情況發生,需要媒體客觀反映情況。希望今后記者和通訊員都能既當“喜鵲”,也當“啄木鳥”。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老促會 費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