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燕 冉軍
重慶墊江:“微警務”鑄平安
文、圖/陳燕 冉軍
微信群里曬嫌疑人照片,聯動破案效果好;微鏡頭下聚焦治安管理,犯罪分子無處遁形;微消息平臺警情提示,將“安全錦囊”的福利第一時間送到群眾身邊……
重慶市墊江縣公安局緊盯社會發展新形勢,聚焦公安管理、破案打擊、為民服務等群眾新期待,以“微平臺”做大文章,充分整合基層一線警力資源,不僅把“微平臺”變成破案“利器”,還以“微平臺”問計民生平安,建成“便民服務臺”。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和探索,走出了一條巴渝丹鄉特色的“微警務”之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犯罪分子的手段也逐步向智能化、專業化、科技化的方向轉變,給公安機關治安防范和打擊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民警因缺少合成平臺導致信息交流共享不及時而貽誤戰機,“信息脫節、共享不暢”的問題致使“貓”“鼠”不同步,偵查民警、技術民警、社區民警、巡邏民警及圖偵民警“五指”合而不攏、握而不緊,難以及時形成打擊犯罪的“利劍鐵拳”。
結合墊江縣實際情況、立足當前工作的需求,墊江縣副縣長、公安局長馬強履新以來,率領縣局黨委班子成員和相關警種、部門,進行了多次調研論證,不斷探索破解這些難題的新機制。
墊江縣公安局依托微消息平臺、微鏡頭視頻、微信群交流等“微警務”,不斷賦予其新內容,取得了新成效:通過微消息平臺及時向群眾發布防騙寶典、防盜常識、消防知識,架起服務平安民生的橋梁;將治安管控、交通管理、服務群眾聚焦于指揮大廳微鏡頭下,及時調度警力,優化疏堵、巡邏防控,把群眾需要及時送到群眾身邊;將涉案視頻、嫌疑人圖像、協查指令、緊急求助在民警微信群中發布,擴大共享范圍,廣辟線索來源,群內民警可即時反饋信息,實現了“信息快共享、偵查大合成”。
2016年4月,家住墊江縣硯臺鎮的村民賀某接到一個170開頭的陌生電話,電話那頭告訴他,近日,國家正在為貧困家庭發放困難生活補助費,每人1500元,賀某家三人可得到4500元的補助費。這筆款項將直接打入賀某的銀行卡,賀某只需告知其開戶銀行信息和卡號即可。
面對從天而降的“餡餅”,賀某并未信以為真。平日,警方微消息平臺推送的防范信息和社區民警進村入戶開展的安全防范知識,他已牢記在心。“十有八九是騙子”!為了核實真相,賀某決定向警方求證。經警方核實,果真是詐騙行為。“好在早有防范啊!”賀某不禁為民警點贊。
無獨有偶。2016年8月28日,墊江縣高安鎮余女士在網上購物后,收到貨的第二天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她網上所購產品有瑕疵,可以辦理退款,讓余女士持卡到ATM機操作。“得了東西,還能退款,有這種好事?”帶著疑慮,余女士到派出所咨詢。得知是詐騙后,她心有余悸:“以前收到公安機關發的防范類短信息,還覺得不太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看一眼也就刪除了。以后我要將這些防范常識轉發到朋友圈,讓我身邊的人共同抵制詐騙、遠離詐騙!”
據了解,自該縣公安機關創建微消息平臺以來,累計發布各類警情提示、安全防范、服務群眾等方面的微消息數十萬條,成功阻止被騙事件十余起,被廣大群眾親切地譽為“警察蜀黍(叔叔)的‘安全錦囊’福利”。
“夏季天氣炎熱,請廣大市民加強防范意識,嚴禁私自下塘、下河洗澡,注意防火防盜。”“防范電信詐騙,不點莫名鏈接,不向陌生人匯款。”墊江縣公安局微消息平臺推送的消息并非一成不變,而是緊扣時間節點和當前社會治安現狀,把群眾最想知道的事第一時間推送到他們身邊,增強了服務性和時效性。
“有了攝像頭監控,小偷來了都要畏懼三分。”墊江縣澄溪鎮居民譚光文說。2013 年,重慶市墊江縣澄溪鎮為提高社會治安防范能力,率先投入30余萬元,在場鎮主要路口、街道等復雜場所安裝攝像頭,將全鎮主要路口、街道的攝像頭通過專線連接形成監控網絡,完成了對全鎮的實時監控,并落實專人專班值守,實現了社區街面、公共復雜場所全覆蓋。
2016年9月初,該鎮步行街某服裝店女老板在忙生意之際,手機被人“順”走。案發后,民警立即調閱了案發地附近的視頻監控。通過微鏡頭視頻追蹤和精準的分析研判,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和身份信息。三天后,犯罪嫌疑人落網。在指認作案現場時,看到高高在上的攝像頭,犯罪嫌疑人追悔莫及:“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再也不能干違法犯罪的事了。”
“視頻監控,為我們破案提供了很大幫助。”派出所民警表示,轄區內安裝了視頻監控,不僅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也極大地震懾了犯罪分子,為案件偵破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5%。目前,該縣立足于數字化墊江建設、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公安機關刑偵、治安、交巡警等工作長遠發展需要,對全縣武裝封控卡點、智能交通卡口、治安監控和交通糾違監控點位進行了優化設置,科學布建武裝封控卡點九個、智能交通卡口32套、交通糾違監控點38個,全縣視頻監控系統鏡頭數量達1355個,實現了交通道路卡口、城市重要部位、鄉鎮場鎮視頻監控的“全覆蓋”。全縣1355個“不換崗、不眨眼”的“警力”日夜將監控數據匯集到該局指揮中心,在極大震懾違法犯罪的同時,積極服務人民群眾。
2016年7月15日中午,該縣縣城西門橋附近一名70多歲的老人中暑倒地,這一幕被正在開展視頻巡查的指揮中心民警發現,迅速將指令下達至附近巡邏的派出所民警。不到兩分鐘,民警趕到現場救助了老人。9月16日10時許,指揮中心民警在視頻巡查時發現縣城南新街附近車流量增大,車輛通行秩序較混亂。指揮中心立即向交巡警下達指令。三分鐘后,交巡警駕乘摩托車趕到現場開展交通疏導分流,很快恢復了通行秩序。
與此同時,該局還將微鏡頭視頻用于對民警巡防工作的日常監督考核,創新形成了“視頻點名”工作機制。在城區12個特警、交巡警、派出所必巡點啟動了“視頻點名”工作,強化民警巡防工作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見警率和管事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得到進一步增強。
“請大家注意發現圖片中的嫌疑人,該人多次在縣城中數個餐飲場所實施扒竊,極有可能再度作案。”2016年春節期間,墊江縣公安局桂溪派出所民警通過“光榮與夢想”公安微信群發出了一條信息,無論在崗執勤民警,還是在家輪休的民警都收得到。次日18時許,一名休假民警陪同家人剛剛走進某餐廳吃飯,一個疑似照片中的嫌疑男子也鬼鬼祟祟地進來。盡管嫌疑人戴了一頂帽子,但還是沒有逃脫民警的“火眼金睛”。為了進一步確認嫌疑人,民警裝著撥打電話翻看了微信照片進行比對。就是他!鎖定嫌疑人后,民警在群眾的幫助下,成功將該扒竊犯罪嫌疑人抓獲。
微信群成了該局民警茶余飯后的“破案戰場”:分享案偵線索、交流辦案心得、探討疑難案件……不僅如此,該微信群衍生出的“治安巡邏群”“社區平安群”等微信群在服務群眾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6年6月28日晚,該縣桂溪街道某小區樓道有一個醉漢不省人事,一名熱心群眾將此情況發到了微信群。不到三分鐘,正在附近開展夜巡的隊員在民警的帶領下趕來,很快聯系到醉漢家屬,并將其安全送回家。
“治安巡邏群”“社區平安群”成員涵蓋轄區社區干部、綜治成員、保安、治安積極分子、熱心群眾和轄區威望較高的村民代表等,采取“鍵對鍵”與“面對面”結合的方式服務群眾,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和贊同。
“有了案偵線索,第一時間曬在微信群里分享,大家都來出謀劃策,既集思廣益,變單兵作戰為協作聯動,還能在遇到群眾求助時作出快速反應,真正成為破案戰場和便民服務的平臺。”談及微信群凸顯的作用,墊江縣公安局長馬強頗為自豪。據初步統計,截至2016年9月,該局通過微信群平臺發布共享線索32條,抓獲犯罪嫌疑人29名,抓獲網上逃犯八名,破案62起,服務群眾108起,有力地發揮了微信平臺的“鐵拳利劍”作用。
墊江縣公安局創新“微警務”以來,不斷致力于“微平臺”做大文章,公安管理更加高效、破案打擊更加有力、問計民生更加便捷,用看得見的工作成效回應群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