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延安大學各院籃球隊的發展現狀研究
王 勇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延安大學各院籃球隊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院隊的籃球整體水平偏低,隊員的運動能力和技術都需要提高;院隊籃球經費不足,需要通過專門的部門解決;院隊的管理制度不夠規范化;院隊的訓練體系不夠系統合理化;教練員不夠專職化。
大學;籃球;院隊;發展現狀;對策
延安大學每年都有籃球比賽,各院隊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漲,為了集體的榮譽各院隊都早早地開始選拔技術高超、身體素質好、有拼搏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的籃球隊員,進行籃球訓練,只為在學校籃球賽中能展示自己院隊的風采和精神面貌。
1.1 研究對象
延安大學各院籃球隊的發展現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大量書籍報刊和著作,為本研究的分析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咨詢相關的專家、學者和查閱文獻,設計了籃球院隊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調查問卷。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 2007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1 各院籃球隊運動員的情況
通過調查顯示,學校30個院籃球隊運動員都是通過高中文化課考試考上大學的,并不是特招而來的。他們中有22.6%的隊員有很好的籃球基礎,接觸籃球5年以上,技術和身體素質在院里都是佼佼者;48.1%的有3~5年的籃球籃球基礎,這一部分在學院里屬于可以再提高的潛力股;還有29.3%的只有1~3年的籃球基礎,這部分隊員在隊里需要加大籃球訓練,在今后的兩三年里能夠成為院隊主要得分進攻手;還有少部分是身體素質好有籃球的防守意識被選進來的,不過籃球比賽經驗很少。調查顯示,只有20%的學生在學校可以平均進行一周3次的籃球運動,30%的學生有3次左右的時間進行籃球運動,50%的學生只有周末進行籃球運動,平常課程比較多,很難抽出時間來組隊打球和訓練。
2.2 各院籃球隊的訓練情況
根據調查和訪問得知,他們平常的訓練時間大多是在課余時間,只有少數的占用上課時間。訓練頻率大致是1月3~5次,再加上平常的院隊之間的友誼賽。訓練時間都超過8小時,不到15個小時。機電工程學院一周訓練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包括籃球教學比賽30min,一月大概在12個小時以上;而人文學院的訓練時間每次在2個小時左右,一月達到10小時以上。各院籃球隊的訓練時間基本一樣,在9月以后開學訓練的都是賽前訓練,目的是通過短期的訓練有針對性的訓練,訓練的強度不太相同。訓練比以前積極的有147人,占42%,入院隊后訓練與以前一樣的45.7%。可見大多數隊員覺得訓練還是比較能接受的。只有這12.3%的學生覺得訓練很輕松,沒有太大的動力,這說明學院在安排訓練的計劃有問題,不夠豐富,這樣訓練態度就會有所放松,不專注,影響到訓練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練員對這部分運動員進行心理的引導,轉變對訓練的心態,同時要了解隊員在訓練的哪些方面有需求和興趣,從而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系統化的訓練計劃,也可以有一些激勵和懲罰的措施來改變隊員的訓練態度。運動訓練是為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特意進行的、有計劃的、循序漸進的、需要仔細部署的活動,不能急于求成。通過有限的訓練時間提高運動員訓練的質量,同時要保證訓練的強度和負荷,這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遵循運動訓練的客觀規律,認真執行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可以有效提升訓練質量。針對這種情況,教練需要在球隊開始訓練之前就制訂好詳細、科學的訓練計劃,為學生全面地講解籃球和訓練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籃球及訓練。另外,教練也要在訓練過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從而激發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籃球隊在訓練內容上,不夠全面和科學,訓練計劃沒有長期性,僅僅是課時計劃、周計劃、月計劃,缺少系統的訓練計劃,并且缺少力量的對抗和整體的力量訓練,很多內線球員都不能在比賽中適應高強度的對抗。
2.3 各院籃球隊的比賽情況
在舉行的3屆校內籃球賽男子組中機電工程學院得了2次冠軍,可見他們院隊的技術水平及訓練效果是院隊里面最好的。這從另一方面也看出,機電工程學院的男生人數在學校是占前三的,生源多且容易找到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籃球人才,再加上都是理工男,頭腦靈活,敢于挑戰,不怕艱難的風格,平常的訓練也證明了訓練是有效果的,因而這支院隊在每屆籃球賽上都有很穩定的發揮。經濟學院的進步確實令人眼前一亮,3年的時間里2次亞軍,不得不使各院進行借鑒和學習。從調查中可知,他們的隊伍里有2位校隊的成員,賽前的訓練都很認真積極,敢于吃苦,注重團隊合作,相信隊友等。管理學院的進步值得每一個管院人自豪和驕傲,3年的時間里從第6名、第7名到2016年的冠軍,一方面有校隊的2位成員全力發揮,另外是隊里的敢于拼搏、上下一心,各方面都是在進步。第3名的爭奪也是異常激烈,2屆都是動物科技學院,可以看出其學院的籃球水平也是值得其他院隊學習的,雖然人數不多,但敢于拼搏。研究生學院能夠奪得冠軍主要有好的內線,身高臂長和強悍的體形,再加上穩定的發揮,使得對手無法應對。這個情況與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基本一樣,突出的隊員有良好的投籃能力和快攻的意識,是目前比賽最主要的進攻手段。
2.4 各院籃球隊的管理情況
目前院隊的建立主要靠體育部和宣傳部,還有組織部和后勤部對球隊的支持。院隊的經費主要靠隊員的籌集,很少是來自外面單位的贊助。院里組織的比賽活動有迎新生籃球賽、送大四籃球賽,這些都是每年必定舉行的。院系主要負責他們學習方面的情況,體育部主要負責日常的訓練,通常有2院隊間的友誼賽,主要靠隊長的溝通和聯系。比賽中的裁判員大多找體育學院的籃球專業學生,期間的運動飲料和器材都由體育部來負責。院隊對校籃球賽的重視程度是很大的,院領導也在賽前對運動員進行鼓勵,并且有一定的激勵政策。
對隊員調查顯示,對院隊的管理制度有21.9%的隊員不滿意,看來制度還需要完善和修改。將近40%的隊員滿意度一般;僅有10.4%的隊員對院隊的管理非常滿意。制度包括獎懲制度、招生制度、組織日常的訓練、比賽等,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管理。還有,在比賽時要有球服和運動休息時的飲料,這些經費來源一部分由院里撥款,另外的就是隊內籌集。對院隊的管理情況,目前主要是沒有發揮各級的優勢,積極性不太高,也就是管理體系不夠合理化。
在時間上的管理也有同樣的問題,如要對訓練的隊員進行點名、一少部分遲到、時間安排不合理。再加上學習的時間不夠多,經常上課時間沒有去學習,這樣就需要學習部和團委不定時的抽查考勤情況。
2.5 院隊教練員的基本狀況
一支強大的教練員隊伍是高水平籃球隊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例如,人文學院女籃是體院的大三學生,藝術與設計學院男女籃也是體院的學生,化工與制藥學院、經濟學院都由有大四的學生擔任。調查顯示,教練員有65%地都是技術好的大三、大四學生和體育學院籃球專業的學生;35%的是體育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專職化的很少。有18位教練對有待遇薪資的有很大的關聯,占40.9%;而16位教練覺得沒有太大的關聯,占36.4%;有10位教練覺得沒有關聯,占22.7%。但根據實際情況,占用教練的時間,有的教練任務繁重,年齡也比較大,又有家庭和孩子,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因此給教練員發一定的薪酬是合理、合情的。
這樣做對院隊的訓練成績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院隊的成績一直沒有提高,訓練也不系統科學,沒有長遠的目標,這就是院領導和體育部沒有做好對教練員的鼓勵和溝通,不投入一定的經費。只注重結果的時代,現在都已經過時,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也需要教練多進行相關方面的學習和進修,在科研方面也能夠多做出一點新的研究。對于大部分學生擔任教練職務,也應該多做出一些改變,以提高院隊的比賽成績為目標,同時也是鍛煉自己的組織戰術和臨場應變能力的好機會。這樣既豐富了校園的業余生活,增加了比賽的經驗,還激發了教練員的工作熱情。
3.1 目前,籃球院隊隊員的招生情況主要通過班級比賽隊員的場上表現來選拔,少部分是由班長和教練推薦。訓練的時間和頻率都比較固定,隊員的選擇基數有一定的差距。
3.2 籃球院隊的發展狀況主要靠院領導和院體育部的共同努力,還有教練的辛苦培養和隊員的不懈奮斗及付出。
3.3 院籃球隊隊員普遍存在學訓矛盾,容易影響文化課學習,在訓練上態度不夠端正,沒意識到平常訓練的重要性。還有運動損傷,比賽機會比較少,沒有好的訓練計劃,體能、戰術和防守都需要加強訓練。
3.4 各院籃球隊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和規范化,出現問題沒有專人來解決。對隊員的學習也沒太多的關心和幫助。
3.5 院系對籃球隊的重視度不夠高,對籃球方面的投入較少。在教練員的選聘上沒有很嚴格的制度。教練員的訓練態度及工作熱情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如工作任務繁重和工資報酬比較低,隊員的訓練積極性不夠高等,都會影響教練的工作狀態。
[ 1 ] 李曉紅.美國高校競技籃球與職業籃球人才輸送鏈銜接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5):126-128.
[ 2 ] 池建.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管理[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26-27.
[ 3 ] 王萍麗.美國高校運動獎學金管理探析[ J ].體育文化導刊,2012(3):121-124.
[ 4 ] 孫輝. CUBS與NCAA籃球聯賽的比較研究[ J ].體育文化導刊,201l(1):119-122.
[ 5 ] 王曉東.由中美大學籃球聯賽運行機制比較看CUBA可持續發展[ 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27-29
[ 6 ] 陳慶熙.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經費來源基本結構分析[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1):15-18.
G841
A
1674-151X(2017)10-05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28
投稿日期:2017-03-22
王勇(1990—),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