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肖云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從足球學校的興衰看校園足球的發展
高肖云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足球學校的興起和衰弱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得出,我國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足球運動文化和氛圍,制訂健全的管理和評價模式,同時需要政策與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最后需要給青少年運動員更多的出路。因此,完善的足球聯賽體系是檢驗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重要標準。
足球學校;校園足球;足球運動
1.1 政策的推動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曾經說:“我看了幾場國際足聯16歲以下柯達杯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他們踢得很有朝氣,是世界足球運動的希望。中國隊也踢得不錯,我們中國足球運動要搞上去,要從娃娃和少年抓起。”為了響應鄧小平同志發展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號召,隨后一些省、市體委下屬的體工大隊開始辦足球學校,有一些足球學校是由體育運動學校直接轉變過來的,這種由國家主導開辦的足球學校主要是受國家政策的導向,是以培養足球后備人才,提高我國足球水平為目的的。由于這種國家政策的導向,才使得足球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1.2 經濟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GDP保持在10%的高速增長,人均收入有了質的提升,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健身意識也得到了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不斷地高漲。正是由于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騰飛給足球學校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群眾基礎。
1.3 中國足球后備人才的需要
自從我國足球職業化以來,對足球運動員的需求逐漸的增多,一些足球俱樂部在開始也并未建設自己的后備隊伍,使得一些地區后備人才不足,再加上足球產業的迅速發展,足球人才需求大于供給,以往學習蘇聯和東歐的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足球職業化所產生的巨大的人才缺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地完善,足球職業化所帶來的競爭使得以往由政府辦業余體校制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逐漸出現了由政府辦、社會辦的足球學校。這種對人才需要促使了多種形式的培養模式,使得足球學校迅速地產生。
1.4 足球體制改革
20世紀90年代,在經濟體制改革為基礎的全面改革的大環境下,1992年中國足球協會在足球工作會議中討論和研究了中國足球改革方案,會議中表明了我國足球必須進行職業化道路,同時將足球俱樂部制度建立了起來。經過2年的籌劃,職業足球聯賽于1994年初正式推出。中國足球的職業化道路的開始使得足球后備人才的需求得到了進一步的刺激,而以往的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市場對足球運動員的需要。曾經在很長的時間里培養了很多中國球員的“三級訓練網模式”也向著多元化培養模式轉變,在一些足球基礎和氛圍相對較好的地區,社會力量也逐漸進入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正是這種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發展的需要,為足球學校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1 足球環境的影響
中國足球環境越來越惡劣是足球學校衰落的重要原因。在我國剛剛進行足球職業化的幾年里,足球學校異常火爆,許多家長都爭相將自己的孩子送到足球學校進行鍛煉,那時候隨處可見踢足球的孩子們。但在隨后的中國職業足球接連爆出“假、賭、黑”,致使許多家長讓其子女投身足球事業的想法受到打擊,足球漸漸成了讓人嫌棄的項目。在中國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的過程中,長期重競技輕教育。孩子如果進入足球學校學習就意味著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是最好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得到全面發展,家長自然不會支持。由于這樣的足球環境使得家長都不愿再讓自己的孩子踢球,足球人口也不斷地縮減,讓足球環境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足球學校在這種環境中難以生存。
2.2 收費太高
根據一些足球學校的招生簡章可知,足球學校的年收費標準在萬元左右,如八一足球學校,每生每年2.2萬元,另一次性交建校費2萬元或每年繳費2萬元,另一次性交保證金3萬元。學踢足球花的錢遠遠超過了其他運動項目,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出現了貴族化的傾向。根據當時的研究數據可知,正是由于學足球的費用過高使得學生和家長望而卻步。
2.3 就業出路單一
雖然足球學校在培養模式上采用的是精英教育模式,但是每個足球學校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幾十名學生,全國最多時有3000多所足球學校。從這些足球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足球隊根本不可能全部接收。而其他沒有能夠進入職業隊成為職業球員的學員,主要是通過體育特招和參加統一的體育高考進入高校學習,還有一些沒能考上大學的,就在社會上參與足球培訓服務或進行其他經營。如此單一的就業出路及足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又有幾位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進入足球學校呢?
2.4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足球學校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相關的、合理的、科學的審核和評估體系未能及時的建立,從而導致了許多足球學校不合格,而只是借足球的名義去掙昧良心的錢。由于在制訂和審批足球學校的過程中,缺乏一系列的嚴格的條件和要求,致使許多投機者一哄而上,而這種經濟利益驅動使得足球學校的發展和自身定位出現偏頗。正是由于這種原因使足球學校充斥著許多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也就逐漸暴露出來,如學校收費問題、教練員上崗資格問題、學生出路問題等。
3.1 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良好的足球運動文化和氛圍
足球學校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足球處在一個“假、賭、黑”的環境中,致使許多家長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從事足球運動。建立良好的足球文化和氛圍是順利開展校園足球的前提條件。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的營造需要從多方面進行:首先,學校要重視足球運動的教學,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理解和運動水平;其次,校園足球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足球比賽體系,通過校內校外的多種多樣的比賽,既可以豐富同學們業余文化生活,也可以提高他們對足球的興趣;最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視,如參加學校的相關足球俱樂部,通過各種媒體讓學生加深對足球運動的理解,積極做好宣傳工作,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3.2 校園足球發展需要健全的管理和評價模式
現階段校園足球的管理模式是由教育部主導,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協同管理的模式,聯合設立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指導校園足球工作。雖然各部門聯合成立的領導小組職責和分工明確,但是各部門只是在形式上存在聯合,而在實際過程中內部的協同機制尤其是在工作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缺少配合和溝通。我國校園足球的管理應多參照其他有成功經驗的國際的管理經驗,在制訂和執行政策的過程中應該多咨詢基層的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從足球學校發展的經驗來看,在足球學校發展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學校評論體系和師資問題。所以,在校園足球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相關評價體系和建立機制。在學校層面應該建立足球學校考核評價機制、特色足球學校等級制度等。教師方面應建立足球教師考核評級體系,建立教師長期從事足球教學的激勵機制,制訂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計劃等。學生在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過程中應建立學生持續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激勵機制,完善安全保險制度等。
3.3 校園足球發展需要政策與社會力量的共同支持
應建立在市場條件下由政府支持的多方面籌集資金的投入機制來支持校園足球發展。當前我國校園足球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在過去的幾年,國家體育總局負責校園足球活動,每年中央的撥款為5 600萬元,但是現在向國家申請的資金為3.5億元,國家不可能下撥那么多。有些校園足球開展得好的省份,已經設立了地方校園足球的專項資金,如江蘇省。然而這些經費相對我們的49個國家級布局城市、3個試點縣、68個省級布局城市、8 627個足球特色學校,即使政府財政下撥了3.5億分配到這些單位也是杯水車薪。而且80%以上的布局城市并未執行“不小于1:1的比例進行配套”,從而導致活動經費捉襟見肘。所以,政府應加大對校園足球活動經費的支持力度。同時,政府也應通過一些政策的引導和完善相關政策來激勵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及個人參與校園足球相關活動的發展,為發展校園足球的經費拓寬道路。同時也應充分發揮職業足球俱樂部和體育運動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激勵社會組織和企業為校園足球的發展開展相關的公益活動。
3.4 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完善的足球聯賽體系
從校園足球開展至今,全國各地的4級聯賽已經初步的建立起來,但是隨著聯賽的開展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競賽體系與當地實際情況不符,許多聯賽都無法按照要求完成。建立完善的競賽體制關乎校園足球成功全面的良性發展,同時足球聯賽開展的情況也是檢驗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重要指標。競賽體系要形成“校校參與、層層選拔、全國聯賽”的足球競賽格局。構建良好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內容,包括校內競賽,校際聯賽、區域選拔組成市、省、國家各級別比賽。應建成有效的校園足球聯賽機制,縱向貫通、橫向銜接小學、初中、高中和高校。實行賽事分級管理,建立縣級、地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制度。
3.5 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給青少年運動員更多的出路
從足球學校失敗的經驗來看,我國足球培養體系不完善,培養的足球人才就業出路單一。校園足球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在校園足球發展的各個層次中足球人才的選擇渠道,應注重足球人才的多層次培養,最大程度的保護這些孩子。校園足球要發展,一定要為有天賦的、熱愛足球運動的孩子們提供更多的、供他們選擇的未來發展道路。
[ 1 ] 張鯤.由我國“足球學校”的興衰引發的思考[ J ].遼寧體育科技,2014(3):13-15.
[ 2 ] 王景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組織機構管理初探[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5).
[ 3 ] 陳鵬.我國足球學校發展動力與運行機制研究[ D ].溫州:溫州大學,2013.
[ 4 ] 李衛東.中日韓學校足球競賽體系的比較與展望[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05-110.
G843
A
1674-151X(2017)10-08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43
投稿日期:2017-04-06
高肖云(1990—),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