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樂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簡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道德教育在開放視角下的多元融合
王小樂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當前教育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教育過程、教育特點等都能夠與道德教育相互融通。而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相互滲透和多元融合,一方面能夠促進體育教育的改革,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精神,培養其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需要在明確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上,從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師示范作用、改革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考核指標等方面入手,真正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水平。
體育教育;道德教育;融合
2006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中提出,高職教育需要深化道德教育的作用,以德育人。而道德教育,主要是以社會中基本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規范為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影響其后期的社會行為。體育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基本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與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有助于深化學生對體育教育精神的認識,增強學生自身的紀律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從整體教育結構來看,體育教學與道德教育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在體育課的常規教學中,利用各項規范化的教學制度,能夠幫助學生明確遵守紀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規則的認識;在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確定過程中,應挖掘學生的基本體育知識、運動技能、體育品格等教學內容與道德教育的結合點,并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結構及實際教育條件,進行針對性教學,以加強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及體育精神的理解;另外,通過選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如組織學生進行團隊性鍛煉、強化學生的相互保護意識等,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團隊意識。總之,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教育特性,而體育教育強調團體精神、競爭意識的教育特點也使得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全面展開。
2.1 教學目標
高職教育中開展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形成知識內容學習及奠定社會實踐的基礎。道德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通過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從教育目標層面來說,道德教育和體育教育最終都是為學生后期的社會實踐奠定思想和身體基礎,進而促進學生體育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在這一背景下,將道德教育與體育教育相互融合,能夠為兩者提供基本的教育保障。
2.2 教育過程
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利用競技類體育項目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培養其良好的競技精神。利用接力賽等體育項目的鍛煉,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事實上,在一般的體育教育中,由于對道德教育不夠重視,很多學生可能過分關注體育競技結果,忽視比賽的精神及體育項目展開的真正意義。將道德教育融合于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中各類體育項目及體育教學規章制度的認識,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促進體育教育作用的有效發揮。
2.3 教育特點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育更注重實踐教學的內容,其強調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身體各部分技能的素質。與體育教學內容相類似,道德教育同樣需要學生利用社會實踐過程體會各項教育內容的本質,進而形成對道德教育觀點的正確認識。將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突出兩者實踐性較強的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夠深化教育的價值。例如,通過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其投入到體育鍛煉當中并實現體育鍛煉的目標,培養其自信心和堅韌的品質;通過籃球、足球等團隊協作性要求較高的體育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增強其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另外,還可以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團隊合作精神的延伸,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提高其對社會各項分工的認識,進而培養其集體榮譽感和愛國精神等。
3.1 促進體育教育改革
在當前社會中,道德缺失引發一系列道德失范事件,如老人倒在馬路上沒有人幫扶;遇到不慎落水的人,大部分圍觀拍照卻無人下水營救等,不僅顯示出人們對他人、對社會的冷漠,而且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阻礙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更不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道德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高職教育的體育教學需要結合自身教育特點,融合道德教育的精神,轉換傳統的教育形式,將學生的體育技能訓練與學生遵守紀律、在體育鍛煉中互相監督和保護等意識的培養相互結合,激發學生的社會道德情感,進而帶動學生總體道德素質的提升。
3.2 培養學生體育精神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夠幫助促進學生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的提升。在當前社會中,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總體生產結構的優化促進各行業競爭及國際之間競爭的加劇。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各企業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依靠團隊力量,增強企業內部團隊協作意識。鑒于此,學校的道德教育必須強調集體榮譽和團結協作精神,高職院校在體育教育中融合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身與集體關系的認識,促進團隊和個人的良好發展。另外,在集體化的體育教育中,進行道德教育,能夠有效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幫助其培養良性競爭意識,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升整體素質。
3.3 培養學生興趣愛好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過程中,通過體育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而道德教育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體育的熱愛,促進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持續體會體育教育帶來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
4.1 教師的道德示范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各類體育動作的示范,幫助學生規范化各類體育動作,避免受傷。為促進體育教學與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首先,自覺規范自身言行,避免課上對學生漠不關心,或者對學生錯誤規范不及時引導等。從自身出發,增進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進而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為道德教育的進行打下基礎。其次,抓住各類教育時機,引入某些道德模范。例如,體育教育中可以將一些體育運動員作為學生學習的道德模范和道德榜樣,引入殘奧會上運動明星的例子,向學生傳達頑強的意志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
4.2 教學內容的改革
原有高職教育中以學生技能培養為主的教育,不利于道德教育的進行,并且無法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應從教學內容入手,改革現有教育內容,改善理論教育策略,同時開展主題類教學活動,豐富體育教育的形式,促進學生良好體育精神的培養。根據體育活動和學生職業發展的基本特點,體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以身體的勞累換取健康體格的過程,進而引發其對自身職業發展的思考,培養其為提升生活品質拼搏奮斗的精神。另外,按照基本教育要求,結合定期的主題教學活動,利用體育鍛煉過程模擬道德實踐過程,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增強其紀律感等。例如,利用定時的體育訓練內容,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如若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則需要承擔更多的體能訓練負荷。
4.3 教學設計方式的優化
體育教學對實踐性的要求為道德教育展開提供條件。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明確學生未來職業道德要求,進而優化教學設計方式,以創新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將職業道德理念與體育訓練結合起來,進而有效促進其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尤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利用集體性項目,促進學生與其他隊友之間的磨合,同時幫助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能的過程中,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培養自身獨立性和自信心等,有助于其總體道德素質的提升。
4.4 體育教學考核辦法的創新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融合,同樣體現在體育教學考核辦法的創新上。一般的體育教育中,教師注重學生的技能訓練,因不作為主要學科出現,對學生的考勤、團隊奉獻精神等培養不足,因此導致學生在某種程度上的道德缺失。在教育融合理念下,進行教學考核辦法的改革,可以從紀律觀念和奉獻精神的考核入手,提高學生對道德教育的認識,進而提升其道德水平。首先,有關紀律觀念的考核,可以從學生的考勤、技能訓練情況、對抗賽表現情況入手。體育課上,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學生的遲到、早退情況,關注學生在日常體能訓練中是否故意說笑、干擾他人等,進行學生紀律意識的考核,并將其作為學生成績考核的一部分。其次,有關奉獻精神的考核,主要表現在關注學生是否自覺領取器材,是否幫助訓練過程中受傷的學生,引導學生形成維護團體利益的意識和能力。在集體性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具體表現,以明確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在競技性項目中是否具有良性競爭意識。道德教育的展開,能夠從道德層面規范個人言行和社會行為,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提高社會總體道德素質。在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應促進道德教育與體育教學的相互融合,重視每一個體育教育環節中道德教育的滲透,在充分發揮體育教育作用,幫助學生強身健體的同時,豐富體育教育的內涵,深化學生對教育本身的認識,培養出更多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
[ 1 ] 沈克印,周學榮,周麗萍.體育科技與體育倫理理性整合的支點[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7).
[ 2 ] 申建勇.論大學生體育道德教育的困境及體育道德能力的培養[ 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 3 ] 楊亞閣.如何在體育教育中實施道德教育[ J ].考試周刊,2016(41).
[ 4 ] 馬柏平,李曉春,李達.基于職業需要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 J ].教育與職業,2010(12).
G807.4
A
1674-151X(2017)10-12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64
投稿日期:2017-04-01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JY-1501“高職院校大學生公民主體意識養成研究”的理論研究內容。
王小樂(1982—),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