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
(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論現代體育的形成與發展
劉 爽
(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現代體育發端于19世紀中葉的英國,體育規則的統一、體育組織機構的建立、體育與教育的結合、觀賞性體育的發展以及大眾媒體的影響,助推了現代體育的形成和發展,進而使體育成為一項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制度。
現代體育;規則;組織;教育;大眾媒體
現代體育始于19世紀中葉的英國。但這并不意味著,現代體育的諸多形態、慣例和規則等都是由當時的英國人獨自創造出來的。除了19世紀末在美國誕生的籃球等少數幾個項目之外,大多數的體育項目很難說出準確的時間,都可以追溯到近代以前歷史悠久的民俗競技。稱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的足球就是如此,從古代開始已經存在類似足球形態的民俗競賽,我國古代的蹴鞠就是很好的佐證。但世界各國普遍公認1863年10月26日是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是因為在這一天,倫敦11個最主要的俱樂部和學校在倫敦的弗里森酒店 (Freemason’s Tavern)舉行會議創立英格蘭足球協會,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統一的足球規則。
英國人對現代體育發展的最大貢獻就是統一了之前各自為政的體育規則,并成立了規范的體育組織機構。1787年作為板球控制機構的英國板球聯盟本部成立后,出臺了對球的重量和球拍的寬度等明確的規定,使競賽開始走向標準化。1863年成立了足球協會。1875年成立了最早的羽毛球俱樂部。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統一了羽毛球比賽規則。1899年英國羽毛球協會主辦了首屆全英錦標賽。1875年現代意義的曲棍球運動出現在英國。1883年,英國成立了溫布爾頓曲棍球俱樂部,并于1886年在倫敦成立了英國國家曲棍球協會,對比賽規則做了統一。19世紀末隨著以奧運會為代表的國際體育賽事的頻繁出現,體育的規則開始形成國際化。1894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世界范圍內體育規范化控制機構的誕生。今天這些組織機構形成了從世界性到各國乃至各地區的有序的網絡,從而非常有序地管理和經營著幾乎所有的體育活動。
隨著體育組織機構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體育的雛形,其主要的表現就是體育的標準化。在體育組織機構成立之前,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隨意性,不同地域有各自的規則,有的團體性競賽的運動員參賽數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在不同地域或學校之間進行比賽時,首先要商定這次比賽采用誰的規則或現場協商規則。隨著體育組織機構的成立,規范了從前體育的隨意性,逐漸統一了規則,形成了現代體育的復雜的規則體系。直到今天,現代體育很多項目的規則雖然還在不斷地修改,但仍然保持著其基本的形態。同時,體育組織通過對體育活動的管理和控制,使體育逐漸與宗教脫離關系,走上了世俗之路,賦予了嚴格的規則秩序,無論是誰違反了這種秩序,都將受到相應的制裁。所以,體育具有了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按統一規則進行游戲的普遍性,也就預示著現代體育的產生。
單靠體育組織機構的成立和規則的統一,不能使體育扎根于社會,還需要新的手段,而教育恰恰承擔了這種角色。事實上體育的發展受到現代產業社會發展的影響之外,還與19世紀中葉英國教育機關的現實需要有著密切的聯系。
近代以后,英國上流階層子弟私立中學(public school)面臨著學生不服從教師的管理,有時引起校內暴亂,時常與學校周邊的農民產生摩擦,直接挑戰學校權威的嚴重危機。面對這類現象,學校采取了兩項改革舉措:一是把學校組織改編成寄宿體制,二是積極引入了體育活動。體育課的活動成為學校管制青春期男學生的有效手段。體育可以釋放這一部分學生的旺盛精力,從而阻止學生放縱的行為。學校引進體育的初衷雖然是為了管制學生,但卻成為體育擴散的始端,并與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推進了體育的不斷發展。其他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私立中學改革時期所處的社會地位
一直到18世紀中葉,在英國社會仍然存在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而到了18世紀末開始出現變化。這個時期,很多非貴族血統的工商業者通過財富的積累,成為新興資產階級,其中的上流階層很快融入到了支配階層中。所以,19世紀私立中學成為新的支配階層子女們通過共同生活形成連帶意識的空間。而形成“新的規則體系的足球、橄欖球、棒球等體育活動就成為出身背景不同、休閑愛好也各不相同的學生共同喜歡從事的新的休閑活動”,體育成為上流階層內部形成一體化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成為與外界的被支配階層相區別的象征,即參與特定體育與否成為了區分身份的外在符號。
2.2 產業化初期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的影響
進入19世紀,隨著產業化的急速進展而形成的都市化,造成了下層勞動階級居住地區的衛生環境的惡化,而這成為社會的焦點。另一方面勞動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前的土地貴族經常頻繁地進行野外活動,而城市化帶來的是非活動性職業的上班族越來越多。這種環境和勞動方式的變化觸發了對青少年健康的憂慮。尤其是這一時期醫學的快速發展,也更加突出了這種憂慮,同時,人們普遍增強了衛生意識,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從而人們開始認識到體育可以成為治愈產業化社會中都市生活所帶來的對身體的危害的有效手段。
2.3 英帝國主義
在世界擁有很多殖民地的英國,要統治殖民地需要很多人力,私立中學起到了供給所需人才的作用。在對殖民地人進行教化的過程中,需要一種強壯的身體及其物理性力量來馴服殖民地人,同時也需要健康的身體來適應與本國完全不同的地理和氣候的殖民地環境,從而學校的體育就成為培養這種強健人的有效手段。
當時的人們認為,體育首先能夠培養保衛國家所需的堅強的軍人。其次是對培養團隊精神的作用。再次是對堅韌、克制和不屈精神等個人品質方面的作用。最后是業余主義的核心要素,即對公正或服從紀律等品質的作用。對體育功能的這種認識后來被稱為體育精神,而這種體育精神形成于19世紀中葉的英國,成為在青少年教育中強調體育教育重要性的理念。隨之體育精神被廣泛地擴散,體育成為私立中學的重要課程之一,后來私立中學仿效傳統的學校積極開展體育活動,體育成為英國私立中學的一個特色。
在體育與教育結合過程中,體育開始具有了教育的形態。與此同時,雖然由于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有些國家是以學校體育為主,而有些國家是以俱樂部體育為主,但不管是何種形式的體育,都是針對社會成員的成長階段而有系統地進行了配置。高年級與低年級同場較量的情景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按年齡段進行的比賽;過去同輩的兄長充當的指導角色,現在是由成人教練來擔任,并指導孩子們的活動;過去以松散的方式學習的游戲,被系統的科學計劃指導下的訓練過程所代替。
總之,隨著體育的制度化,以及體育與教育的結合,在學校內形成了標準化的體育,而標準化的體育作為促進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主要社會化手段,吸引或“強制性”地吸收無數的學生,這既擴大了享受體育的基礎,也打下了體育大眾化的根基。
當體育成為對其社會成員進行社會化的有效手段時,僅僅依靠體育與教育的結合是遠遠不夠的。一般而言,學生畢業后,其參與體育的程度(尤其是集體項目的參與程度)明顯下降。雖然在大眾體育俱樂部發展好的歐洲國家,人們通過俱樂部的形式堅持參與體育活動,但這種參與具有明顯的階層特征,較低階層人群的體育參與率在任何社會都非常低。
從參與性體育(sport as participation)到觀賞性體育(sport as spectation)的轉變,可以說是現代體育最明顯的特征之一。觀賞性體育的發展使體育活動不影響日常工作成為可能,使體育變得更加安全。翹首以盼的休息日,人們成群結隊地去直接參與體育活動,但一旦受傷就會影響星期一的正常工作。然而,除非突如其來的極特殊的情況所致受傷,在觀賞體育比賽過程中受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觀眾通過觀賞性體育,避免直接參與體育可能帶來的多種危險,從容而安全地享受著競賽場上激烈的比賽,體驗著體育所蘊含的意義。平日職業體育的競賽大部分安排在下班之后的時間段,所以觀賞的結構和日常生活的結構不發生沖突,并且通過嚴格組織和控制使比賽處于社會正常秩序范圍之內。就像韓國職業棒球,如果比賽時間超過晚上10點30分,即使未能分出勝負也不允許進入下一局比賽的規定,就是為防止體育的觀看影響日常生活結構的典型事例。
因此作為現代社會終身教育的一項內容,觀賞性體育被高度重視。觀賞性體育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體育的商業化,狹義的角度說就是職業體育的發展;另一個是大眾媒體與體育的結合。
觀賞性體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體育的商業化進程。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勞動與閑暇逐漸分離,為體育的商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職業體育正式發展的時期是19世紀末,正是以英國為首的先進工業社會向大眾閑暇社會轉變的時期,勞動時間大幅度縮短,特別是隨著5天半工作制的實施和工資收入的提高,為享受休閑活動打下了實質性的基礎,一直處于長時間的勞動束縛而少有閑暇的一般勞動者開始融入到“有閑階級”的行列中。簡要地說,在這種社會背景的綜合因素影響下,作為針對大眾的商品——觀賞性體育開始得到了發展,在工業化過程中一時處于低迷狀態的足球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重新復活的。職業體育的發展也可以從這樣的背景角度來理解。
在觀賞性體育迅速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的就是大眾媒體的影響。據資料顯示,1744年報紙首次報道體育,但是到了19世紀初體育與大眾媒體才形成具有商業性意義的結合。隨后20世紀20年代,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無線廣播電臺— 美國的KDKA廣播電臺第一個報道了體育比賽。1928年的第9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廣播與奧運會首次聯姻。1948年倫敦奧運會上英國廣播公司(BBC)首次進行了現場實況轉播。1936年柏林第11屆奧運會策劃了世界上第一次賽事電視轉播,并在柏林的一些主要地區安裝了電視機,方便大眾觀看,從此開啟了電視被譽為“觀賞性體育”的重要媒介的序幕。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進行了衛星直播。電視媒體的加入無疑為體育的全球化打開了一扇門。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建立了第一個奧運會官方網站。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互聯網作為新媒體正式登臺,給世界各地的網民送去了豐富的信息。現在大型運動會建官方網站已成為潮流,極大地縮短了體育活動與人們的社會距離,轉播賽事的國家數量急劇膨脹,收視人群、影響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觀賞性體育的迅速發展和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體育與大眾媒體的結合起初就是出于一種純粹的商業目的,但它不僅對體育的迅速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加速了體育的標準化。大眾媒體以驚人的傳播力把一直處于地區范圍內的大眾對體育的關心擴散到了國家的范圍,并成為體育標準化的催化劑,大眾媒體在形成個別體育項目,乃至整個體育項目標準化的形象并加以傳播。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媒體不僅僅局限于單純地把體育傳達給受眾,而是有意識地構建了以特定的方式接受體育的受眾。在體育的報道過程中,大眾媒體也同樣發揮了“議題設置”(agendasetting)理論的功能,使受眾關注和思考大眾傳媒所關注的問題,使受眾以大眾媒體所設置的議題的方式去觀賞比賽,很多并不喜歡體育的人們也受其影響并接受其事實,從而形成了關心和關注體育,進而喜歡體育的龐大的群體.也就是說,在這一過程中,體育得到了迅速傳播。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體育組織機構的建立、體育與教育的結合、觀賞性體育的發展以及體育與大眾媒體的結合對現代體育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更加顯現了體育的社會化功能,從此體育開始成為一種傳播社會價值的社會制度,完成了現代體育的形成和發展。
[ 1 ] 李楊.大眾傳媒影響下體育形態變化研究[ D ].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1.
[ 2 ] 何南吉,吳東燮. 英國精英教育與體育活動[ M ].漢城:21世紀教育社,1996: 77-82.
[ 3 ] Ellis Cashmore. Making Sense of Sport [ M ]. 鄭英俊,譯. Hanul Publishing Company,2001:388.
[ 4 ] 李相律. 奢侈與資本主義[ M ].漢城:文藝出版社,1997:26.
[ 5 ] 李健熙.媒介體育[ M ].漢城:大韓媒體出版社,2004:19-20.
[ 6 ] Margaret C.,Michael A. Messner. The Media Image of and Gender, Mediasport [ M ]. London: Routledge, 1998:173.
[ 7 ] Jennifer Hargreaves.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 M ].London: Routledge Kegan & Paul, 1982:41.
G80
A
1674-151X(2017)05-12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66
投稿日期:2017-03-28
劉爽(1987—),初級教練員,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