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濤
(北京市海淀區體育中心,北京 100080)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跆拳道精神的研究
盧 濤
(北京市海淀區體育中心,北京 100080)
本文從精神層面探究中國傳統文化與跆拳道的內在聯系,旨在通過這種聯系感染和啟發跆拳道運動員,在跆拳道練習中更加認真,在不斷完善自己技術的同時,通過跆拳道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忍耐、堅強、自強不息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所倡導的,而這種精神與體育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契合的。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跆拳道;禮儀;傳承
1.1 中國傳統文化對韓國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除了不斷地吸收外來民族文化的精華以充盈自身,還將自身的文化洶涌地傳播出去,尤其是對東亞周邊國家的影響很大,如韓國、日本、越南等,在他們的文化中都可以看見中國文化的影子。其中韓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吸收很多,在朝鮮半島已經有了很長的發展歷史,被韓國人所推崇。在李氏王朝時期,儒教是國教,影響了不計其數韓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甚至韓國國旗的設計也與《易經》有著很深的淵源。而早在公元3世紀,道家思想已經進入了朝鮮半島,在朝鮮史籍《三國史記》中有記載,當時《道德經》在百濟、新羅社會中流傳十分廣泛,朝鮮新羅仙風也具有濃郁的道家色彩,寧靜、淡薄、無為而治的情調和思想無時無刻不在顯露出來,足以見得我國傳統文化精神對其影響有多么的深遠。
1.2 儒家文化對跆拳道精神的影響
從歷史的軌跡來看不難發現,儒家文化很早就出現在了朝鮮半島,而跆拳道的產生和發展與儒家思想的不斷傳播在時間上是有所重合的,這說明跆拳道精神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是必然的結果。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義、禮、智、信、讓”,孔子對“禮”十分重視,尤其是在為人處事方面,孔子教導自己的學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而在跆拳道的學習中,練習者不僅要學會跆拳道的技術與技巧,更要掌握跆拳道的禮儀,無論是在正式比賽中還是日常訓練時,都要在一種禮數周全、仁愛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將“智、仁、信、勇、嚴”作為信條。在跆拳道教練剛剛接觸跆拳道的初學者時,就要帶領他們熟知跆拳道的歷史文化及其起源和發展,更要了解和認識跆拳道的禮儀教學與跆拳道技術訓練一樣重要,讓這些初學者從開始接觸跆拳道時就形成跆拳道精神,在之后的道路上通過跆拳道運動不斷磨煉自己的心性、磨煉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品格、振奮自己的精神。在跆拳道運動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需要運動員同時具備堅硬的身體素質、高超的格斗技巧及隨機應變、堅韌不拔的心理特質。而對跆拳道練習者進行從始至終的禮儀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其心理進行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在跆拳道比賽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如遇到裁判誤判或其他不公平的情況時,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這時的禮儀教育就發揮了作用。所以,應將這種禮儀教育滲透到跆拳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讓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同時,真正的跆拳道運動員始終恪守跆拳道運動的規則和信條,在生活中同樣能夠規范自己,對“禮”“仁”的思想進行發揚,這無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1.3 道家文化對跆拳道精神的影響
道家文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虛靜”,其中虛是不主觀,靜是不躁動。老子的這種思想是對現實生活中各項事務的應對方式,在防止這個社會帶來傷害的同時希望能夠做到“以柔克剛”。這種思想固然有其消極、被動的一面,但是運用在跆拳道當中卻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跆拳道運動中攻擊與防守同樣重要,如果能夠采用巧妙的方式在對手進攻時進行有效防守,在降低對手攻擊力對自己造成的傷害的同時,不斷地誘惑對手,將其引入自己布置的戰術陷阱中,從而戰勝對手。然而在實戰中,許多初學者由于緊張或是面對攻擊時不自主所產生的恐懼,會發生防御過大的現象,導致顧此失彼,遺憾落敗。在實戰中,防守的意義不僅是避免身體傷害,更要根據自己所處的局勢和自身的特點,采用主攻搶攻、聲東擊西等手段為自己下一步的反擊創造條件。所以,這種“虛靜”的防守思想在跆拳道運動中是更為積極的,是能夠促進跆拳道技術的不斷發展的。不僅如此,道家文化的“虛靜”實際上與儒家文化的“仁”“禮”有著共同之處,這些思想都不斷影響著跆拳道運動員與跆拳道練習者,使其能夠在比賽與練習時排除心中的雜念,冷靜沉著地在分析戰術的同時進行穩、準、狠的攻擊和防御。而一旦他們能夠達到道家文化所提倡的“無我、無私、無畏、無名、無利”的心智,那么無論是在跆拳道技術上還是應對各種問題時,在心理狀態的調節上,都會達到十分理想的境界,這也是跆拳道運動所不斷追求的目標。
儒家文化是曾經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直到今天,儒家文化中的“禮”仍然是中華美德的核心,是我國傳統文化精神對人道德品質的硬性要求。尤其是在經濟、文化飛快發展的今天,能夠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體現出文明禮貌的素質程度,做到講禮貌、懂禮儀甚至已經成為衡量社會風氣的標準。在當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于關注,而忽視了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性,更沒能從小對孩子進行周全的禮儀教育,導致有一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尚可,但是沒有禮貌。然而練習跆拳道的孩子在禮儀上相比較于普通孩子,待人接物十分有禮貌,這正是因為跆拳道中的禮儀教育是跆拳道精神的核心部分。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土壤中,跆拳道運動發展出了完善的禮儀教育系統,“尊師重道”是每一個跆拳道練習者必須遵守的準則,尊敬師長、謙虛平和是每一個跆拳道練習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習跆拳道,可以練就堅韌不拔的意志,同時提升個人素質,形成友好恭敬的個人品德。雖然跆拳道運動不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但是當前跆拳道運動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發展。1994年末,北京體育大學正式將跆拳道運動引進,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跆拳道運動員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獲得了許多世界冠軍,我國的各大城市中更是擁有各種跆拳道館的身影。目前,跆拳道已經成為許多現代人青睞的健身方式。跆拳道運動能夠強身健體,更能夠通過訓練收獲形體美、心靈美、高雅美,跆拳道的流行能夠將其精神內涵中的積極影響得到更好地發揮,不僅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與傳播,更促進了現代人由內而外的進步,促進了人類與社會的發展。
跆拳道運動在我國如此火熱的背景下,應借著這股東風,將跆拳道運動中特有的、極具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禮儀內容進行傳播,讓這種精神走進社會、走進校園、走進千千萬萬人的心中,將其影響力發揮到極致,不斷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推動社會精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 1 ] 黎曉勇.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文化[ J ].四川體育科學,2008(2):66-67.
[ 2 ] 黃臘梅,劉重新.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跆拳道[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1):32-34.
[ 3 ] 張向輝,劉偉,魏曉宇.跆拳道與儒家文化[ J ].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2):27-30.
G886.9
A
1674-151X(2017)10-14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75
投稿日期:2017-03-27
盧濤(1978—),中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