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
關于推進安徽省縣域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思考和建議
王斌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
當前安徽省縣域城鎮化發展受到產業支撐不足、規劃滯后、要素約束強化、體制機制障礙等因素制約,下一步應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加快推進安徽省縣域新型城鎮化進程。
安徽省 縣域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
“十二五”以來,安徽省縣域城鎮化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城鎮化整體質量和水平仍然較低,2015年縣域城鎮化率僅為38.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8個百分點。當前必須高度重視縣域城鎮化發展,在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的同時,將縣域城鎮化作為未來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著力點。
(一)城鎮產業支撐力不足
由于我省縣域經濟整體實力仍然偏弱,工業和服務業發展不足,部分城鎮缺少主導優勢產業帶動,產業層次不高,2015年安徽縣域三次產業結構中,一產比重比全省高6.8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低7.3個百分點。其中,25個縣(市)一產占比超過20%,部分縣超過30%。二三產業的發展滯后直接造成縣域城鎮的人口集聚能力不足。
(二)城鎮規劃嚴重滯后
相對于省級和市級城鎮規劃,縣域城鎮規劃嚴重滯后。部分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仍然缺乏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或者沒有及時進行規劃修編,大部分城鎮規劃的質量和水平不高,沒有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趨勢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由此造成安徽小城鎮數量太多、規模過小,特色不突出,功能不完善。
(三)土地、資金要素約束強化
一是城鎮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有限的建設用地指標大部分被用于合肥、蕪湖等大城市建設,縣域城鎮化發展獲取的土地指標更加有限。同時小城鎮的土地利用效率普遍低下,也加劇了土地資源的約束。二是資金瓶頸突出。一方面我省大部分縣(市)本級財力薄弱,上級財政的支持也非常有限,相對于不斷增長的城鎮建設資金需求,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市場化融資能力較差,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
(四)體制機制障礙未得到根本消除
在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縣級和鎮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相對不足,擴權強縣和擴權強鎮措施沒有得到有效落實。部分縣域的行政區劃已經不適合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城鎮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平衡,還不能滿足所有居民的需求。
(一)強化特色產業支撐
把促進產業發展和集聚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強化與周邊大中城市的經濟聯系,發揮比較優勢,明確產業定位,以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為核心,培育壯大有競爭力的專業化、規模化的縣域主導特色產業。著力做大、做強、做精縣域省級工業園區,積極支持重點城鎮特色產業集中區建設,引導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向園區新區集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完善園區的居住、商業等生活服務功能,著力打造現代化新城區。
(二)建設綠色低碳智能特色城鎮
在新一輪城鎮化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精心編制并嚴格執行城鎮規劃,以科學合理的規劃來規范和推動縣域城鎮化。發展基礎好、人口規模大的縣城應按照中等城市的目標進行規劃和建設,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要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突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加強城鎮綠化,完善污水處理、垃圾回收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完善城鎮信息化基礎設施,有序推進“三網融合”,加強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電子服務應用,提升城鎮建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強化對歷史遺存、古建筑及近現代優秀建筑、特色歷史街區等歷史文化的保護,積極推動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城鎮建設,避免千鎮一面,凸顯城鎮特色。
(三)建立以市場化為主的融資體系
改革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進一步理順縣(市)與重點鎮的財力分配關系,適度提高財政留鎮比例。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各類專項資金,集中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爭取新型城鎮化或小城鎮建設專項貸款,探索設立縣域城鎮化建設基金。探索利用省市級投融資平臺優勢,通過統貸統還方式,幫助縣城或重點鎮融資。挖掘盤活國有資源、資金、資產、資本,通過拍賣經營權、城市基礎設有償使用權、冠名權等形式籌集城鎮建設資金。鼓勵和支持央企、省屬企業、知名民企等對縣城和小城鎮進行集中連片綜合開發。
(四)適度擴大縣域行政管理權限
在貫徹落實擴權強縣政策的基礎上,積極深化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逐步擴大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切實增強縣(市)加快城鎮化發展的自主權。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賦予基礎條件好、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重點鎮相應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擴權強鎮的若干意見》,適時擴大政策支持的范圍和力度,力爭在行政審批和執法權、規范建設管理權、土地收益和財政返還、用地制度、試點鎮投入、干部政策等方面有新突破,切實增強其自主決策和統籌協調的能力。
(五)大力培育特色小(城)鎮
特色小(城)鎮建設是新時期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是促進縣域就近城鎮化的有效載體。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特色小(城)鎮歷史機遇,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文化、產業集聚等特色,大力引進的戰略合作者,加快建設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的特色小鎮。促進特色小鎮因地制宜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休閑體育、生態農業、文化創意等特色優勢產業,通過新建、做強、補足、或延伸產業鏈條,拓展和完善上下游產業配套和社區功能。著力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級特色小鎮,打響安徽特色小鎮品牌,提升其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安徽省統計局.縣域經濟壯大占居“半壁江山”[EB/OL].http://www. ahtjj.gov.cn/tjj/web/info_view. jsp?strId=1461832711565334,2016-4-28.
[2]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Z].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