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菲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亞投行金融助力“一帶一路”:戰略關系、挑戰與策略選擇
門菲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亞投行,為“一帶一路”提供金融支持創造了一個重要平臺。其在完善融資體系、拓寬經濟合作渠道、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和“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了重要的、緊密的戰略關系。亞投行的成立,不僅為“一帶一路”提供了強大的金融支撐,也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出更大的國際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雙向的,既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也使中國的發展策略面臨著諸多挑戰。對此,要正確發揮亞投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帶動國內的其他銀行加快全球化布局,加強外匯儲備的戰略支撐,并充分提升人民幣在相關貿易中的地位。
亞投行 “一帶一路” 戰略關系 挑戰 策略
2014年,我國首次提出成立亞投行的設想。這個設想得到了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贊同。是年10月份,亞投行21個意向成員國正式簽約。至今,亞投行的成員國已增加至85個,涵蓋了包括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五大洲國家。從戰略意義上講,亞投行的成立,是“一帶一路”建設實現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量。從成立的宗旨上講,亞投行要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是政府間多邊合作性機構,其發展定位與服務的范圍和“一帶一路”具有高度吻合性。
(一)亞投行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戰略支持。1.金融支持。一方面,亞投行成員國數量多,來源廣泛,這有利于提升其資信等級。這帶來的不僅是可利用資金在規模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金融杠桿的比例,使其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更大。另一方面,亞投行的成立有利于扼制成員國的資金外流。“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量十分巨大,亞投行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這一需求,而且還可以提高成員國家資本的利用效率,引導和吸引資金向亞洲流動。
2.經濟合作平臺支持。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使內外兩方面的問題日益暴露了出來。一是外部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逐漸減弱,二是國內產能過剩,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亞投行通過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可以搭建起中外經濟交流的廣闊平臺,為亞洲國家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完善提供機遇,而且有利于我國產能與國外需求進行對接,從而平衡我國經濟結構性的失衡。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可以在各個國家內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分工體系,使產業得到整合。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產業特點也千差萬別。如,中亞礦產資源豐富,但制造業落后;許多亞洲國家工業化處于初級階段,但英法德等國已處于后工業化階段。這種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但正是這種差別的存在,使經濟交流產生了巨大的互補性。亞投行通過對“一帶一路”提供支持,可為國家間的經濟合作交流提供金融平臺,以金融為杠桿,撬動起大量資源,服務于各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1]。
(二)亞投行助推“一帶一路”彰顯國家影響力。1.強化國際規則上的話語權。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少數發達國家控制國際規則的制定權。當前,新興經濟體群體不斷壯大,對國際規則的話語權要求越來越強烈。亞投行的成立,則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這種局面。亞投行由發展中國家主導,發達國家參與,共同制定了投融資規則。
2.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亞投行為各個國家貨幣互換,以及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提供了平臺,并且通過人民幣貸款和投資,促使人民幣離岸市場加快發育。人民幣是亞投行資本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投融資領域使用的主要幣種,隨著亞投行業務的深入開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和投融資規模會越來越大,必將成為拉動國際貿易和內需的重要力量。
3.補充投融資體系。當前,亞洲國家基礎設施面臨很大資金需求。但是,國際投融資機構遠遠無法滿足這種資金需求,亞洲國家在基建方面處于嚴重“饑餓”狀態。亞投行將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作為服務的主要領域,恰恰補充了國際投融資體系的缺口。
(一)投資風險問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難度高、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另外,還愛到政局變動、自然災害以及恐怖勢力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具體到亞投行來講,其風險一是財務風險,主要是借款國家財政實力不足,導致項目中止或償還無力;二是其他風險,如政權更替、軍事沖突、恐怖主義、地緣政治矛盾、種族沖突等。
(二)技術問題。技術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金融杠桿利的利用。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如果只憑借原始資本,那么其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亞投行在運營中必須運用杠桿作用,擴大資源資金規模,利用信用評級的作用,提高融資效率。即一旦信用評級上得不到很好的支持,那么其資金使用效率也將十分有限[2]。第二,融資方式的拓展。吸引私人部門是亞投行豐富融資方式的有效途徑。因為其對投資回報的敏感性,在項目審查上也會更加嚴格,這有利于風險控制。所以,亞投行要通過與多邊性金融機構合作以及PPP模式等,積極吸納私人部門參與。
(三)治理結構的問題。治理結構決定著亞投行的科學、高效運轉,也決定著其使命的實現。當前,亞投行采取的是董事會、理事會、管理層三級治理體系。在治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過程中,應充分借鑒其他多邊金融機構的經驗,科學分配名額,協調解決高管配置問題,將各國利益與共同利益最優化。在最為關鍵的投票權上,亞投行選取了混合式該案,即投票權的一部分是基礎性投票權,一部分和成員的貢獻相聯系。基礎投票權在各成員國之間平均分配。在這種情況下,既要避免權威方式對投票權的霸權,又要保證股東應有的權利,這方面的制度安排,考驗著中國的智慧。
(一)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成員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但是,基建投資風險大、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私人部門參與的困難很大。因此,要充分發揮政策引領的作用,構建起多邊合作融資的機制,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長期資金,并引領市場、撬動私人投資。而發揮這一作用的主體主要是亞投行,以及絲路基金等政策性投融資機構。
(二)推動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當前,國內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偏少,與先進國家銀行相比仍處于落后地位。因此,國內金融機構要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轉變經營思路,調整經營戰略,加快在“一帶一路”國家中的布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已具備了較豐富的國際競爭經驗,也有了一定的實力基礎,有能力和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實現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博弈。可通過收購、兼并、新建等方式提高業務拓展的速度與效率,與亞投行合力實現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戰略布局。
(三)加強外匯儲備支撐。在“一帶一路”范圍內,大部分國家是經濟外向型國家,外匯儲備量較大,有利于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對于支持應急儲備,以及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發展銀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亞投行實施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于有效利用外匯儲備服務經濟發展、緩解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3]。為此,要擴大利用外匯儲備開展委托貸款的范圍與規模,對優質企業的外向型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利用外匯儲備建立擔保基金,使信用評價較低、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也能得到有效支持。
(四)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隨著亞投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在國際中的地位將得到不斷提升,這有利于在“一帶一路”范圍內形成一個人民幣區域。因此,要大力加強和“一帶一路”國家的貨幣互換與人民幣結算力度,形成制度化和常態化,使多邊貿易活動呈現出鮮明的人民幣結算特征,推動金融機構加快發展人民幣融資租賃和結算業務。
亞投行的成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強大的金融支持,也搭建起了多邊經濟合作的廣闊平臺。同時,在亞投行的助力下,“一帶一路”也有利于強化我國在金融規則上的話語權,并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彌補國際金融體系對缺口。但是,亞投行金融助力“一帶一路”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突出表現在投資風險較大、金融杠桿的利用、融資方式的拓展、治理結構的優化等幾個方面。因此,在亞投行金融助力“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策引領的作用,推動國家銀行機構加快國際化布局,同時通過加強外匯儲備支撐、推動人民幣區域化等措施提高亞投行投融資的效率。
[1] 賈根良.“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阿喀琉斯之踵”及其破解——基于新李斯特理論視角[J].當代經濟研究,2016,(2):40-48.
[2] 王娟娟,杜佳麟.基于亞投行平臺構建人民幣國際化模型[J].經濟問題,2016,(2):50-55.
[3] 吳青,卞金鑫.亞投行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路徑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6,(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