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天津地鐵資源投資有限公司
淺談地鐵站點的地下空間功能及其商業開發
劉曉紅 天津地鐵資源投資有限公司
地鐵作為一種先進的交通工具而受到了社會群眾的青睞,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緩解城市的交通運輸壓力,完善城市的交通運輸建設,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地鐵站 綜合開發 地下空間
圍繞地鐵車站的周邊,開發利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間,其功能、形態、開發動因及其特征分析如下。
(一)交通功能為主的開發
此類功能的地下空間主要有四種形態。
1.地下過街通道。天津地鐵1、2、3號線以及目前在建的5、6號線的大部分運營線路都是在地下通過,大部分車站出入口布置于道路兩側人行道或建筑物內,本身兼有地下過街通道功能。部分位于道路一側或交叉路口的車站,日均數萬人的客流給地面原本擁擠的交通增加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疏解進出地鐵車站的大量客流,方便地鐵與地面公交的換乘,一般是根據出入口的相對位置、進出站客流流向及組織、車站形式來開發過街通道空間規模。
2.連接通道
地鐵車站與附近建筑的地下空間,比如商業街、超市、地下停車場在建設的時間上有先后,在空間上也存在水平距離和垂直高差。修建兩者之間的連接通道,使地鐵車站與附近的地下建筑空間聯成一體,這樣既可以大大疏解地鐵站域地面交通的壓力,又可以使得乘客由附近建筑物內直接進入地鐵車站,同時又為與地鐵車站連通的地下商業建筑增加了客流。但是由于附近地下建筑與地鐵車站規劃上缺少整體考慮和協調,加上又受地下市政管線的制約,許多通道的走向和高差往往非常別扭,施工又與車站不同步,單位造價非常大,所以制約了連接通道空間開發規模。
3.換乘通道。不同軌道交通線的相鄰車站之間由于線路走向、站位、地下構筑物以及地面建筑等因素的限制,常常無法實現直接在站廳層平面或垂直換乘。為了緩解因客流集中而出現的安全隱患問題,必須修建換乘通道。
4.地下車庫。在交通樞紐站區,伴隨著大量的人流必然有大量的公交、出租和社會車輛過往和停留。通過建造與地鐵車站相連的地下車庫,把出租、社會車輛引入地下,改善地面交通和環境,也方便了地鐵、出租車和駕車族的換乘。地下車庫空間開發規模一般較大。地下一層為出租車上下客集散,地下二層為社會車輛停放,有連接通道與地鐵新客站車站相連。
(二)交通和商業功能并重的開發
此類功能的地下空間主要有兩種形態。
1.地下商業街。當地鐵車站連接通道長度超過50米時,地下狹長通道單純的交通功能給人帶來單調乏味的感覺。在滿足交通功能需要的同時,適當增加通道的寬度,在通道兩旁設置商業設施,是常見的開發措施。商業功能的引入為原先沉悶乏味的地下通道帶來了全新的活力,也進一步帶動了站域地下空間的開發。地下商業街寬度一般在15米以上,長度可達數百米,兩邊設商店,中間為步行道。商業街為出入地鐵車站的乘客提供了商品瀏覽和購物方便,巨大的客流量也為將地下商業街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2.地鐵車站商場。大型地鐵車站兩側或上部具備可開發的地下空間時,結合地鐵車站同時開發建設的地鐵車站商場是站域地下空間開發的一種很成功的模式。這種商場兼具交通和商業的功能,客流經商場可便捷快速出入車站,地鐵客流的通過和停留又增加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商業回報。地鐵車站商場通常與地鐵站廳層連為一體,可以看作是非付費區的延伸,通過面狀的地下空間連接起車站各出入節點,同時具有商場、過街道和連接通道等多重功效。
(三)商業功能為主的開發
市中心地鐵車站有許多位于城市商業、文化中心。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這些中心地帶建有大面積的綠化和廣場。由于這些地段的土地商業價值高,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綠地、廣場下的地下空間用作地下商場,已成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個熱點。這類地下商場通常位于地鐵車站的附近,開發面積較大,特別注重與車站的連接,以引入地鐵的客流。
地鐵并不是純粹的供乘客出入的交通站,而應該根據其地上和地下空間來綜合考慮考慮,是一種滿足乘客在出行過程中各種需要的城市綜合服務體系。
首先,我市地鐵的人流高峰基本出現在上下班時間,說明乘客中有很大比例的人都是上班族,他們一般行色匆匆,因此,讓他們在乘坐地鐵的時候能夠順便完成日常的生活事物是最理想的。有洗衣店的營業員反映他們生意最好的時候一般是在一天中的早晨上班時間,這也正反映了上班族乘客的這種心理。地鐵站應包含金融、商業、郵電、咨詢和交通等各種功能,讓乘客在地鐵站或站的附近就能完成各種(例如購物、娛樂、業務)出行目的,這樣也能大大減少交通量。
其次,地鐵站的地下空間除了商業功能之外,還應該兼有行人通道的功能,即人車立體分流,把地面的一部分行人分流到地下,我市每年因交通擁擠損失的產值達百億元,人車立體分流不僅能有效緩解地面交通,還能間接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
最后,“停車難”是我市目前城市交通的突出問題之一,可以考慮修建地下停車場。地下停車場容量大、用地少,布局合理,接近服務對象,特別是結合地鐵站修建地下停車場便于換乘地鐵到達城市中心,有助于減輕城市中心區的交通壓力,提高了地鐵的利用率,又減輕了汽車造成的公害,上海人民廣場地下停車場就是一個成功范例。
結合地鐵建設進行地下商業空間開發,具有充分發揮“地下經濟”的優勢、實現地鐵和地下商業空間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組織緩解地面地下的交通壓力等重要意義,使地鐵車站功能更加完善,但是當前還存在諸多問題,作為工作人員必須對地下商業空間的開發利用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管理力度,及時解決問題,為城市建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1]姜帆.城市軌道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1,(4):108-110
[2]建筑向心研究——向心空間模式的建立.臺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