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好好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廖好好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知識創新在帶來利益的同時,兼具一些問題和不足。其中常見的問題有:知識產品保護認知意識薄弱,致使成果遭竊??;知識產品保護教育欠缺,引起諸多糾紛;維權意識不到位,導致爭議等。而通過普及知識產品保護相關理念、改革其教育模式、建立健全維權保護制度,進行有效維權等策略,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保護意識,確保各方權益。
校企合作 學生知識產權 保護
校企合作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創新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既幫助到高校進行知識創新、人才培養以及信息優化,也幫助高校完成了資金和技術市場的有效安排。然而,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知識產權保護受到一系列的干擾,例如: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過程中,解決學生知識產權認知不全面,在維權意識和制度管理并不明確條件下保障自身權益等。因此,深入這一問題的研究,對有效預防和維護校企和學生自身利益有極高指導意義。
(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視知識產權的體現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舉措。創新勢必跟知識產權的發展緊密相連,不僅保證知識產權的有效執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促進其發展。而培養學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既是對學生智力成果的肯定,也是激勵其不斷進行科研學習,積極創新進而促進科教與社會進步。校企合作環境下促進學生知識產權保護,能在一段時間內支持學生的進行創新,保障知識產權的排外性和支配性,在競爭和配置以及資源集聚的地方展開高效創新,是促進科教興國戰略有效實施,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保障。
(二)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能力,提升競爭力
校企合作模式是當前高校保證學生聯系社會最直接的形式,極易讓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生產并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的到來,知識創新逐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知識產權已然發展為公司競爭的中堅力量。校企合作模式在這種環境中應運而生,并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各種技能要求愈發嚴格。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保持高漲是創新熱情和不斷挑戰和不放棄的精神,學生不但要具備較強的動手創新能力,而且要尊重保護他人智力成果,做到在科研的過程中不侵權。在校企合作中,企業投入資源來幫助學生進行科研學習,極易形成大批的智力成果和知識產權。但隨高校創新評比的白熱化程度,受淡薄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管理影響,校企合作下的知識創新產物被竊取的事件時有發生。而如何保障學生的產權成果,幫助其提高保護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競爭力,進而減少和除去不必要的竊取侵權事件成為重點。
(三)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增強適應力
當今社會,不僅是知識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最主要的是加強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幫助其不斷提高適應力。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人才流動、獵頭挖角是常有事件,學生在單純的校園環境中,必須培養起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不斷開展的實習實踐活動,能有效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當中去,也能促進學生快速轉換職業角色,發揮出自身特長和綜合能力。眾所周知,知識能力培養是進行知識產權創新的基礎,高校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和自主創新,其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在提高綜合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其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知識產權保護認知意識薄弱
在校企合作中,雖然都重視學生和知識產品的開發研究,但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仍缺少認知。不論是校企還是學生自身,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和認識僅停留在生產發明上,而對不規范競爭與維權措施卻鮮少了解。在高校中,學生不知道要對自己發明創新的產品申請專利,進行有效的維權,甚至會誤認為產權等是上級或法學專業接觸的事情,自己沒有必要接觸。同樣,校企管理方出于對學生知識產品認知不夠,覺得達不到申請產權保護的階段故而忽視這一環節。因此,當他人竊取勝利成果并進行注冊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損失。
(二)知識產權保護教育欠缺
在當前高校教育體系中,面向知識產權保護教育的師資力量僅達千余人,而重視學生知識創新的更是少之又少。知識產權保護法是法學必須課程之一,卻不屬于其他專業應涉及內容,故而,極易造成非法學專業學生認為該法律與自身有聯系,最終造成創新產品成為他人的成果。同樣,由于高校知識產權課程的缺位,課程教育流于形式,重在講究理論,除去講座和法學知識宣傳外,無法將相關內容普及到學生中去,使得學生對其的重視度和認知度不高。因此,在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活躍性并不高,無法促使其主動參與宣傳。
(三)維權意識不到位
我國非常重視個人或團隊對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的創新,鼓勵并支持申請專利進行維權,受知識產品的無形和專業性等特征影響,許多學生不懂如何進行保護自己的這一權益。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最常見的現象是,非??粗兄R產品創新和人才挖掘培養,甚至會加入許多的財力物力支持創新創作,卻對創作果實進行忽略,缺少相應的保護措施。而另一方面,重要的知識產品一旦被竊取,許多學生會難以接受并放棄繼續創新,而相對容易的實驗成果則易陷入創新成果未被侵犯或被使用是很正常的事件。這從側面反映出不論是校企方還是學生自身的維權意識不強,保護措施不到位。
(一)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理念
首先,針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在高校內重視相關產權理念的普及宣傳,打造維護科學技術創新維權新理念。同時,重視校園內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的營造,比如開設板報,舉行相關知識競賽等,幫助學生在校企合作競爭中培養起知識產品保護理念工作。
學校還可開設相關專項專業和課程,打造和培養專業人才,系統學習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知識,建立起初步認知并能在關鍵時候維護自己的權益。通過一步步的改變錯誤認知,進而調動起其學習興趣,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發明比賽,引導提升維權理念,并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素質。
(二)改革知識產權保護教育模式
如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生知識產權保護認知并未到位,不利于學生走出學校接受社會的直接競爭。要改變這一狀況,首先,學校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部署教師深入實踐到相關產權部門和教育中去,通過參與學習和現實模擬,提高教師在知識產權保護教育方面的認知和能力。還可以開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選修課程,邀請律師和專業維權人士聘任教師,充分傳授其實踐經驗,調動其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能力,提升其知識面擴展和興趣的培養。
(三)建立健全維權保護制度
從長遠利益考慮,校企方要維護好學習的創新成果,必須建立健全維權保護制度和管理制度。學生在參與校企合作接觸社會的初期,其創造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僅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學生感受和成果,只會降低創新熱情。因此,有效管理進行引導,培養其自我保護創新成果的能力,通過建立懲處規則,對自我約束失效,竊取他人成果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建立校企合作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專門機構,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專利申請,與獎勵有效維權行為。
[1]李文江.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與保護[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
[2]史紅,周群.校企合作視角下的高職教材建設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3)
[3]趙潔.高職高專優質教材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
[4]李賀華,武春嶺,龔小勇等.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信息安全專業教材開發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3(2)
[5]沈海娟,申毅,孫霖等.關于高職教材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