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豪 李任鵬
好政策點燃致富夢
□李 豪 李任鵬
“這條綠色的裙子多少錢?是用什么面料做的?”
“您眼光真好,這是我們店里賣得最快的裙子,只要200元,樣式顏色都是今年流行的,你可以仔細看看這些布料,全都是我從伊犁進的,我給您試一下吧……”6月30日,五師八十六團五連職工巴哈爾古麗和往常一樣嫻熟大方的向顧客吐爾遜古麗推銷自己新做的衣服。
“不光四連、五連的少數民族群眾,還有不少漢族同胞都來這兒做衣服哩……”顧客吐爾遜古麗說。
每天清晨,五師客運站的第一班車還沒有發出,巴哈古麗就已經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巴哈爾古麗縫紉店”里忙活開了,在這間不到20平方米的門面房內,十幾匹布料,三臺縫紉機,一臺蒸汽熨斗和兩把剪子構成縫紉店里的所有家當。
“這些衣服海買斯(全部)是客人訂做的,馬上就要來取,這兩臺縫紉機是工會給我買的,特別好用,我現在每天都忙,客人實在太多了,我只好叫親戚來幫我,謝謝黨委的政策,亞克西……”巴哈爾古麗告訴筆者。她做夢也沒想到,兩年前,自己還守著3畝葡萄地生活,如今當上小老板。
她記得那時候家里遇到老人生病、孩子上學的時候經常拿不出錢來,過得也困難,心靈手巧的巴哈爾古麗想在連隊附近開一家縫紉店,既能增加家庭收入,還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房子……拿什么開店?”每次向家人提出開店的想法時,巴哈爾古麗一家人都為此犯難。
2015年10月,聽說八十六團工會計劃投資30余萬元舉辦女職工服裝縫紉技能培訓班的消息時,巴哈爾古麗興奮極了,她幾乎是跑著去連部報了名。果然一星期后,巴哈爾古麗就和另外的50名喜愛縫紉的少數民族女職工一起端端正正坐在培訓課堂里,經過3個月的刻苦學習,巴哈爾古麗學會裁剪制作服裝的方法、使用各種型號的縫紉機,還因成績優異被團場免費送到伊犁、博樂市等地區參觀學習,拓寬思路。
正當巴哈爾古麗開店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時,2016年3月,八十六團工會發放的5萬元小額貸款,使得學成技能的巴哈爾古麗當月就辦起了自己的縫紉店。
縫紉店地處五師客運站附近,人流多,加上面料講究,價格實惠,巴哈爾古麗每天都要迎接許多客人,入夏以來更是如此。“我現在每月都有收入,生意最好時月能掙5000元,姐妹們都說我太能干了”。巴哈爾古麗自信滿滿地說。
近兩年,八十六團工會有針對性地扶持和鼓勵少數民族職工群眾走出土地和家門的束縛自主就業,在各項優惠政策下,越來越多和巴哈爾古麗一樣的“店老板”、“致富能手”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