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市場發展遭遇波折。受低油價、低煤價引發的替代效應沖擊,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一度跌至10年低點,同比僅增長5.7%,2016年增長6.6%。今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我國天然氣產量12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2%;天然氣進口量72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5%;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2017年全年天然氣消費量將突破2400億立方米。
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北方“煤改氣”也在加速推進,這對天然氣市場無疑是打開了一扇陽光耀眼的天窗,但同時也給供需平衡帶來新的考驗。
首先,國內資源劣質化加劇和過高的開發成本直接導致天然氣大幅增產難度加大,供應保障能力持續下降。統計顯示,全國超過35%的待探明天然氣分布于低、特低滲透儲層,在新增探明儲量中,低品位天然氣比例達70%以上,且頁巖氣、煤層氣開發經濟性較低,制約其大規模增產。“十二五”以來,國產氣對消費供應保障能力下降20%。按照今年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國產氣的供應保障能力將下降50%左右。其次,境外天然氣進口運輸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在陸上管道進口運輸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多邊運營安全保障和協調機制,已建成的中亞、中緬等管線的天然氣過境運輸安全受到威脅。在海上LNG進口運輸方面,也面臨與原油進口運輸同樣的安全威脅。隨著LNG進口規模不斷擴大,海上LNG進口運輸安全日益成為我國能源安全重要組成部分。再其次,基礎設施能力總體不足和利用水平低,也是制約我國天然氣大發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主干線總長度、一次輸氣能力分別僅占美國的12%、25%。近年來,主干管線建設步伐放慢,2016年僅新增3000多千米的主干管線,不足“十二五”年均水平的40%。儲氣庫建設嚴重滯后,城市調峰、應急供氣安全形勢嚴峻。目前全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天然氣消費量的3%,遠低于15%的世界平均水平,絕大部分城市缺乏基本調峰、應急供氣儲備。
近期國家出臺系列改革文件,意在降低天然氣價格,為進一步擴大天然氣消費創造條件。這些政策手段主要針對傳統供應方式,包括管道運營成本監管、最高投資收益率限制、降低管輸費和非居民用戶價格下調等。若能在傳統供應方式改革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天然氣點供力度的改革,相信會對天然氣消費帶來持久的實質性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