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鶴
(518000 深圳市龍崗區人力資源局 廣東 深圳)
淺談物權法定緩和原則
張 鶴
(518000 深圳市龍崗區人力資源局 廣東 深圳)
物權法定緩和原則對于物權法定來說,不是對其進行完全的否定,而是對物權法定的不足進行緩和,物權法定緩和原則要旨就是為了適應這個日益復雜的社會需要而生成的物權,通過法律解釋的方法納入到現行法的體系中。在適應社會的各種需求的同時,又能夠保證法的穩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的性質,可以很好的解決物權種類立法不足,以及物權法原則之間的關系[1]。
物權法定原則;物權法定緩和原則;物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所提供的物權種類和內容處于一個比較滯后的狀態,在這個新時代已經不能很好的適用,出現了很多不適應的癥狀,必須要針對于物權法定原則的不適應性進行很好的改善,由于物權法定原則作為物權法的結構之一,在整個物權法結構體系中是處于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在對物權的種類上發揮著直接的作用[2],在物權的內容上也是有著確定的作用,并且在我國的《物權法》、《民法通則》上均有著明顯的規定。為了更好的對一些好的新型物權進行及時的保障,能夠使物權法很好的跟上新時代社會的腳步,以及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些新型的財產權的秩序進行很好的維護等,都需要采取一定的對策來進行緩和,使其發揮出更好的價值。
我國近幾年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是比較迅速的,導致物權法定原則在應用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僵化等問題,由于相關的立法人員在對相關的法律進行規定的時候,只是適用當時的時代,而相關立法人員不可能達到很好的預見性,對于時代的轉變,很多東西都會發生改變,物權法定原則也必須隨著時代的轉變而有所改變。物權法定緩和原則會更加適合于當今社會,以一種比較柔和的方式來對這種比較僵化的困境進行很好的處理,還有一種是物權法定忽視原則,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對于出現的困境是將其否定而不是進行很好的處理,相比較而言采取物權法定緩和原則會更加的合適,可以將這個僵局更好的打破,這是一種在物權法定原則的基礎上擴大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新種類的物權。
首先,物權法定緩和原則是要處于符合物權法定原則的立法原則的基礎上,在價值取向上是處于正常的物權制度上,不能有所偏離,對法律的權威的維護也要保持,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在近兩年發展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迅速的,從而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這都需要對其進行物權制度的規范化,對于這種多元化的呈現在物權制度上同樣也要有著明確的規定,在很多時候物權法定原則都不能對一些民間制度進行及時調整以及進行有效的創新,但是通過采取物權法定緩和原則可以很好的為這類問題提供一定的解決思路[3]。其次,物權法定緩和原則還具有著一定的包容性,對于一些自發的制度創新有著很好的包容性,并且在對于民間制度創新的機制也會承認,最后,物權法定緩和原則還可以對物權種類立法不足,以及物權法定原則不足之間的矛盾進行很好的解決,可以很好的界定一些成熟的非法定物權。
在以往的一些理論中,物權法定的“法”是由國家的相關的立法機構,通過法定程序來對相應的文件進行規范性的組合,但是從物權法定緩和原則的角度來看,將“法”的內涵可以擴至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就可以很好的克服物權法定僵化的問題。通過行政法規的制定方面可以看出,將行政法規作為物權法定中“法”的屬性,可以對物權法定原則的僵硬性進行很好的緩和;根據我國的立法程序來看,要將某一種新型的權利經過法律的正常的程序,才將其確定為物權,會花費非常長的時間以及非常繁瑣的過程,而司法解釋就是屬于一種相對而言比較成熟的補救方式,特別是對于法律上的一些漏洞可以進行很好的補救,在我國的應用范圍還是比較廣的。雖然這不是屬于一種法律,但是在我國實踐中是一種承認度比較高的司法解釋法律效力,并且我國有很大一部分司法解釋不是屬于個案解釋,其所作出的解釋不僅具有普遍性以及確定性,而且還有著非常明顯的公知性,以及很好的雙重約束力。
我國經濟體制的變化,會使市場經濟也在不斷的進行轉變和發展,由于目前物權法定中有很多的種類以及內容都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在面對目前的很多交易習慣中出現的一些新型的物權種類以及新型的物權內容,不能夠及時的應對處理,會使司法實踐處于一個比較不良的環境中。首先在非典型擔保上,《物權法》中主要是規定了抵押權、留置權以及質權這三種類型,而對于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非典型擔保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非典型擔保中的讓與擔保在社會中適用的范圍相對而言會比較寬廣,但是卻一直沒有正式納入法律中,在學界對于這種類型也有著一定的爭議,在法律上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在學界也沒有進行完全的統一,因此這種制度理論的模糊性,而導致在司法的判決中的結果也不是特別統一。
其次,是在典權方面,有部分學者認為這種制度的功能隨著時代的變遷均已喪失,再加上這種制度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在現代的法律中不需要對此進行什么規定,但是典權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即使在現階段還是會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因此這類觀點還是會存在一定的極端。在我國的物權法定原則的基礎上,典當就是指通過雙方的交易,將貨物放置典當行,典當行根據貨物的價值發放一定的現金,并根據交易內容擬好相關的票據,一般有兩種,其中一種是典當貨物的一方支付給典當行相應的費用以及利息,在一定時間內將貨物取回,還有一種是典當貨物的一方放棄將貨物贖回的絕當。但是在這一方面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經常就會出現被當成一種違反物權法定原則的類型,從而在很多時候都會視為無效,沒有得到相關法律的保障,對于這類情況可以通過物權法定緩和原則對物權的內容和類型進行擴充,對于新型以及一些傳統的行業在物權上進行及時的改善,可以采取行政法規將一些非法定物權界定為物權法定下的物權,可以很好的對這類矛盾進行解釋,并可以進行很好的處理,如果出現一些司法無法進行正確解釋的處理案件,可以將這類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后,在立法上對其進行改善使其規范化。
隨著我國經濟現象日新月異,傳統的物權法定原則已經在很多方面出現了缺口,對于這類現象不能無視或者是忽略,必須要正面面對去解決問題,而通過物權法定緩和原則可以對法律進行一定的完善,并且也不會脫離主旨。
[1]林思歆.淺議物權法定緩和原則[J].法制博覽,2017(18)
[2]蔡玉千卉.淺析物權法定原則的“緩和法定”[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3,34(10)
[3]楊立新.民法分則物權編應當規定物權法定緩和原則[J].清華法學,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