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遠兒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淺議婚約財產糾紛
甘遠兒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婚前給付彩禮的現象在我國比較相當盛行,已經形成了當地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甚至還有著比較統一的標準并且禮金數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的當事人為了給付彩禮,不得不全家舉債,家庭生活苦不堪言,如果雙方最終未能結婚,往往發生彩禮返還的糾紛。我國《婚姻法》對婚約財物糾紛如何處理,由于法律、法規對返還財物的類型、數額、主體都沒有明確規定,要做到在司法實踐中正確認識和把握此類案件的處理任然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婚約;彩禮返還;財產糾紛
我國婚姻法不把訂婚作為結婚的法定程序,并不等于禁止當事人訂立婚約。只是這種婚約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它的履行是以雙方自愿為條件的,只要有一方要求解除,婚約即自行取消。一方要求解除婚約,可徑行通知對方,無須征得對方的同意,更無須經過調解或訴訟程序。因為無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的婚約關系甚至同居關系,并不屬于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
然而,訂立了婚約,不等于雙方將來就一定會結婚,一旦雙方結婚不成,就會對此期間的財產往來形成糾紛,由于婚約的解除,往往引起給付財物一方與收受財物一方彩禮方面的糾紛。彩禮屬于財產的范疇,受我國民法的調整,且訴訟到法院的也越來越多。《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定夫妻關系。”由此可見,在我國男女雙方是否存在夫妻關系,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是唯一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第十條是這樣規定的:“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對于第(二)、第(三)項規定比較簡單也好理解,以雙方進行了婚姻登記為前提,既是發生糾紛,也應按照離婚糾紛來處理,在此不作過多贅述。在審判實踐中對于如何理解和運用第(一)規定,分歧較大。一種觀點認為:凡是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查證屬實,應一律全部予以返還。第二種觀點認為:不能一刀切,應具體案件具體分析,結合《民法通則》總則有關“公平”原則進行處理。這里的“應當予以支持”包括全部支持,也包括部分支持、甚至不支持。筆者傾向第二種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使得我國對婚約問題的處理有法可依。
首先,婚約沒有法律約束力。婚約訂立后,任何一方均可作出解除婚約的意思表示,無須征得對方同意,即產生婚約解除的效力。這是因為,婚姻是男女雙方基于愛情的結合,而且是雙方自主自愿,如果一方要求解除婚約,說明在他們之間已不存在結婚的基礎條件,因此應當允許,否則即是干涉婚姻自由。對因解除婚約而引起的財物糾紛,應區別對待。對屬于包辦買賣性質的訂婚所收受的財物,應依法沒收或酌情返還。對以訂婚為名詐騙錢財的,原則上應歸還受害人。對以結婚為目的的所為之贈與(包括定婚信物),價值較高的,應酌情返還。對婚約期間的無條件贈與,受贈人無返還義務。
其次,對因解除婚約而引起的財物糾紛,應區別對待。對屬于包辦買賣性質的訂婚所收受的財物,應依法沒收或酌情返還。對以訂婚為名詐騙錢財的,原則上應歸還受害人。對以結婚為目的的所為之贈與(包括定婚信物),價值較高的,應酌情返還。對婚約期間的無條件贈與,受贈人無返還義務。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在第十條中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下列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在第(二)項、第(三)項情形下,應當以當事人離婚為條件。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使得我國對婚約問題的處理有法可依。但由于這一解釋,沒有明確說明婚約解除后彩禮的返還,與離婚后彩禮的返還的具體區別,如返還的數額如何把握,對生活困難如何確定等。導致審判人員由于認識的分歧,對同一案件的處理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認為,應將婚約財產糾紛案件與離婚糾紛案件中彩禮的返還區別對待,我們通常理解的,要把“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作為彩禮返還的條件,而生活困難,有絕對困難和相對困難之分。所謂絕對困難,是指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維持當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所謂相對困難,可以是與給付彩禮之前相比,由于給付造成了前后相差比較懸殊,相對于原來的生活條件來說變得困難了。離婚時彩禮的返還要以導致給付人生活絕對困難為條件,但處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時,只要造成了給付人生活相對困難,就應予以返還。該司法解釋規定的三種情形,在處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時,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判另被支付方返還彩禮,而不能要求三種情形全部存在。對于返還的數額,在處理離婚糾紛案件中的彩禮返還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并結合查證的彩禮數額予以判決。而婚約彩禮糾紛案件中,只要是屬于法院查明的彩禮部分,即應全額返還。
婚約和婚約財產糾紛是現實中長期存在的現象,婚約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在我國根深蒂固,而且以后還會存在相當長的時間,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鑒于我國的這種現實情況,最好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制定一部統一的法律。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法律的健全和法制的統一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各種法律的不斷出臺,媒體的宣傳,以及普法力度的加強,人們的法律意識也不斷加強,用法律統一人們的思想觀念有現實的社會群眾基礎也有法律基礎。考慮到法律的統一,法律的嚴肅性,適用法律的統一性,以及解決問題的現實性,都有必要出臺一部法律,以解決這種無法可依的混亂局面,法律可以把原先體現在法律解釋、民事政策中關于婚約效力的態度上升為法律,在婚姻法中明確宣告婚約不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當事人可隨時解除婚約,并為婚約財產糾紛的解決提供一個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切實可行的依據,為一方當事人解除婚約以及解決婚約財產糾紛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法律武器。
[1]謝慧,《婚約財產流轉之分析》,載于《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2]張曉明,《婚約財產案件的分析與思考》,載于《沈陽師范大學》,2016
[3]黃藝如,《農村婚約財產返還糾紛的法社會學分析》,載于《華中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