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少林
(462000 漯河市人民檢察院 河南 漯河)
論檢察機關在留守兒童保護方面的作用發揮
申少林
(462000 漯河市人民檢察院 河南 漯河)
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家庭自身或兒童個人的成長問題,更是一種社會問題,必將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本文從農村留守兒童所面臨的成長現狀和特點入手,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進行心理、安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從而提出檢察機關辦理留守兒童案件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檢察機關;留守兒童;保護
近兩年的全國兩會中,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關愛留守兒童”的提案,將留守兒童保護的問題引入公眾視野。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家庭自身或兒童個人的成長問題,儼然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必將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2016年2月1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那么,做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人民檢察院怎樣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怎樣發揮檢察職能關愛和保護留守兒童,也成為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檢察職責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長期外出務工而被留在農村,由家中其他長輩或父母其中一方撫養的兒童。不同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年齡界定差異較大,一般有18歲以下、16歲以下、6~14歲、6~18歲、0~14歲等多種界定方法。根據父母外出情況,可以分為父母雙方都外出、父親一方外出、母親一方外出三種情況。2013年5月,全國婦聯發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中提到,全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占農村兒童總數的37.7%,占全國兒童的21.88%。
2014年,筆者受理了我市某縣一起初中班主任強制猥褻三名女學生的上訴案件。案發當晚,男性班主任酒后以查勤為名進入女生宿舍,先后對三名女學生實施猥褻行為將近一個小時之久。筆者查閱卷宗了解到,三名受害女生均是留守兒童,父親或母親長期在外打工,跟著爺爺奶奶或親戚生活,由于學習成績不好、表現不佳,班主任常以此為借口對其言語侮辱,甚至動手動腳,女學生長期的忍氣吞聲使得犯罪嫌疑人更加肆無忌憚,最后公然在女生宿舍猥褻三名被害人。案發后,一名女生跳樓被攔后產生厭學心理堅持輟學,一名女生被迫轉學,一名女生在爺爺奶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下對犯罪嫌疑人出具諒解書。我不知道這個案件會對這三個女生今后的人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或改變?也不知道這一個小小的個案究竟代表著多少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
(1)缺乏關愛所造成的心理缺陷。兒童時期,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最需要心理的關愛,但是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卻不得不面對精神的過早“斷奶”,心理營養嚴重不足,極易形成自卑、偏執、自閉的人格,表現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2)缺乏引導所造成的教育缺失。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力不從心,很少過問孩子的成績,更談不上有效輔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學校教育方面,由于農村教育資源有限,學校對留守兒童缺乏有效管理。
(3)缺乏監護所造成的安全隱患。監護缺失,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4)缺乏約束所造成的道德滑坡。由于留守兒童家庭環境不完整,缺乏管教、約束,對孩子的品行產生了負面影響。調查表明,近年來,有近20%的青少年犯罪分子為留守兒童,有些地方甚至多達50%。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權具有國家性和公益性的雙重屬性,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發展是檢察機關服務發展大局的職能之一,而留守兒童問題又與社會的穩定與進步息息相關。
(1)轉變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新《刑事訴訟法》第260條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該原則是檢察機關辦理未成人刑事案件的基本原則,也是辦理留守兒童犯罪案件的核心原則,它所反映的是“保護青少年,就是保護社會,挽救青少年失足,就是維護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這一理念。
(2)加強辦案過程中的社會調查力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規定人民檢察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
(3)堅持“辦案一體化”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未檢工作“辦案一體化”是指檢察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根據犯罪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結合主辦檢察官辦案模式,由未檢部門主辦檢察官自受理提請批準逮捕案件起,全面承擔、全程負責案件的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訴訟監督以及參與綜合治理預防犯罪等工作職責的辦案模式。
(4)加強法制宣傳和心靈疏導。留守兒童本身是一個充滿矛盾、很不穩定的綜合體,突出表現為生理上的迅速發育和心理發育的相對滯后,自我保護意識較弱,自控力和辨別力較差,所以,比較容易改造和引導。
(5)積極參與建立社區聯動保護機制。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而言,因父母的外出務工而打破穩定的家庭結構,以至于父母的監護長期缺位。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是農村社區,而農村社區的最大特點是以血緣和地緣關系為主體的熟人社會。因此,檢察機關應該積極參與農村社區的聯動保護機制的建立,以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未檢部門的檢察官可以與轄區農村婦委會成立親情活動室,定期與留守兒童交心、談心并積極受理留守兒童的咨詢和求助,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健康指導。還可以定期通過向轄區內留守兒童以發放漫畫手冊或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向他們宣傳法律知識、生活常識、遇險自救方法,增強他們自我保護與正確處事的能力。
[1]張琳,農村留守兒童的權益保護問題與對策研究[A].中州學刊,2009年9月第5期(總第173期).
[2]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11(03).
[3]劉潔輝,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原因及對策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2,(5).
申少林,男,漢族,57歲,漯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法學會會員,漯河市法學會常務理事,漯河市檢察學會副會長。曾先后發表《構建職務犯罪線索網絡收集機制之策》、《關于職務犯罪案件辦理質量效果的實證分析》,2009年主持研究的《法律監督在構建和諧漯河的地位與作用研究》榮獲漯河市社科聯優秀調研成果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