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勇 周逢緣
(405400 重慶市開州區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 重慶)
足跡勘查重點及檢驗在兇殺案件中的作用
余 勇 周逢緣
(405400 重慶市開州區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 重慶)
現場勘查中,相較于其他證據,足跡是案件現場出現率最高的物證。但近年來,案件偵查中足跡勘查運用日益被削弱,影響兇殺案件偵破效率,導致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和諧社會建設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究其根本是現場足跡提取合格率偏低,且樣本足跡制作不規范,導致足跡勘查對案件偵查的支持力度不夠,無法在庭審中得到充分利用。文章對足跡勘查重點及檢驗在兇殺案中的作用進行分析,證明足跡勘查的積極作用,并討論如何充分利用足跡勘查,最后結合具體的兇殺案件論述足跡勘查與檢驗的運用。
足跡勘查重點;檢驗;兇殺案件;作用
足跡檢驗能夠幫助警方鎖定嫌疑人年齡、性別等特征,縮小嫌疑人范圍,為兇殺案件的偵破提供依據和支持,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但如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足跡檢驗在兇殺案件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視。因此本文將以此為重點,分析足跡勘查重點與檢驗在兇殺案中的作用,深化對足跡的進一步把握,提高兇殺案偵破有效性。
不同鞋子的花紋有所差別,即便是同一品牌、時間出廠的鞋子,其鞋底花紋也會不同。通過仔細辨認,能夠了解此類鞋子的品牌、型號及價格等信息,同時還能夠判斷出鞋子的磨損程度,這些信息能夠縮小嫌疑人身份范圍。如針對某殺人案來說,警方在現場提取了殘缺不全的足跡,經過對比確定該鞋子的品牌的為“A”,該品牌產品價格較低,且主要購買者以農民工群體為主。經過走訪周圍的工地、建筑單位等,最后警方鎖定了李某,并在其住所找到了一雙該品牌的鞋子。經過審訊,李某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雖然足跡附帶的信息不夠完全,但各類信息整合到一起,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嫌疑人的行為習慣、行走模式,進而判斷出罪犯的體重、身高及習慣,以此來提高案件偵辦準確性。當前,流竄作案、多點作案成為兇殺案的主要特點,多個案件串聯到一起,警方偵破難度較大[1]。如果在案件偵查過程中,能夠收集足跡信息,并將信息進行分類和匯總,通過比較和分析,能夠透過事物現象追溯到案件的本質,在短時間偵破案件,從而抓獲犯罪分子,降低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根據足跡,能夠反映出人的身體結構、行走結構特點。在案件偵查時,通過現場與樣本足跡的比較,能夠深化對足跡對嫌疑人留下的線索。鞋底磨損特征檢驗,主要對花紋深淺、形狀等進行檢驗,由于每個人穿不同的鞋,產生的磨損度也有差別,故對鞋底磨損度進行檢驗,能夠進一步縮小嫌疑范圍。總體來看,足跡勘查重點及檢驗對于兇殺案的偵破具有積極作用,能夠以細節為載體縮小區域,以此來提高偵破案件速度。
對于案發現場的保護,是開展現場偵查的基礎。但在現實中,對于現場的保護力度不夠,有待進一步完善。多數情況下,案發現場涉及人員較多,加上民警的介入,導致犯罪分子進出案發現場的出入口留下的足跡被污染。因此在兇殺案件偵破中,要加大對案發現場的有效保護,減少對足跡痕跡的影響,為后期案件偵辦節省更多時間。一旦接到報警,要立即趕到現場,封鎖案發現場,避免人為因素對案發現場的破壞。
針對殘缺足跡來說,勘查人員應摒棄慣性思維,應以線索與證據為起點,打破常規思想,減少自身主觀因素的介入。因此在案發現場,勘查人員要第一時間獲取信息,認真聽取報案人、受害人對現場情況的描述,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勘查筆錄,盡可能做到全面、詳細。對于部分偵查人員重視度不夠、業務能力不精等現象,各單位要加大培訓和教育力度,落實好受案環節,規范報勘流程,從而提高足跡信息在兇殺案件偵破中的積極作用。
當勘查人員發現殘缺足跡時,要圍繞著殘缺足跡進行全方位、全面的核查勘驗,認真落實該項工作,盡可能突出重點。針對兇殺案發現場來說,需要采集的信息的較多,故不能夠出現任何遺漏。如針對犯罪分子搜索財物的關鍵點,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尤其是要將信息及時保存和錄入,不應放棄足跡信息。越來越多的案件偵破經驗證明,鞋印是現場遺留最多的犯罪線索。通過對鞋印的深入探究,能夠發現其中的規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勘驗方法,逐步規范足跡勘查和檢驗,以此來提高案件偵破有效性。
2016年,在某市小區居民樓內發生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案犯將受害人殺害后又故意偽造火災現場。案發時,警方接到的信息就是普通火災現場。待火滅后發現現場有一具女尸,后通知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勘查,最后確定為兇殺案[2、3]。由于火災對現場物證構成了嚴重的破壞,次日進行復勘時,在木板下面發現了一枚足跡。由于足跡上存在血跡,故警方初步判斷該足跡是案犯留下的,將此作為線索對周圍單元進行排查,發現嫌疑鞋子,通過足跡檢驗,最后認定該鞋印與案發現象的鞋印相似度極高,最后破獲該起案件。
根據上文所述,利用足跡勘查與檢驗,能夠對案發現場進行追蹤,直接認定犯罪分子,縮小罪犯抓捕范圍。隨著沉默權制度在我國建立,足跡在兇殺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愈發突出,通過對足跡科學鑒定,能夠促使成為有利的證據,在庭審中得到法官及辯護律師的采信,以此來發揮對抗假口供積極作用,將不法分析繩之以法。針對當前對于足跡利用率不高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勘查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力度,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能夠重新認識到足跡對于案件偵破的積極意義,并加大對足跡信息的分析力度,把握足跡信息規律,從而加大對兇殺案件的打擊力度。
[1]陳池,楊玉柱,朱圣博.應用全色足跡勘查光源檢驗平滑紙張表面遺留灰塵足跡[N].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03):16-20.
[2]唐培飛.足跡勘查重點及檢驗在兇殺案件中的作用[J].法制與社會,2014,(36):258-259.
[3]鐘新文.犯罪現場足跡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疆警察學院學報,2015,14(0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