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至韡
(200123 寧波通商銀行 浙江 寧波)
電子票據的書面形式擴大解釋的必要性探析
謝至韡
(200123 寧波通商銀行 浙江 寧波)
電子票據的書面形式沒有被納入《票據法》“書面形式”之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在訴訟上的可行性以及其作為相關證據的效力問題,近年來,我國網絡銀行的迅猛發展使得許多商業銀行都建立起了內部電子支付清算功能,然而相對于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和電子票據業務的日益普及開展,作為調整商行為最重要的一個部門法之一,現行《票據法》卻是顯得十分滯后,使得新出現的電子票據行為不能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之內,也使得電子票據的流通等行為的法律基礎處于“空白”狀態,大大束縛了當代商業市場的發展,因此,很有必要就電子票據的幾個與現行票據法相關的問題做一些探討!
票據法;電子票據;書面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以下簡稱《票據法》)于1995年5月10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討論正式通過,于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它標志著我國的票據行為將有法可依,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總的來說,新頒布的《票據法》是比較成功的,它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借鑒了許多國外先進的票據立法經驗。但是,隨著我國和世界經濟的逐漸發展,十年來,在票據領域內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新的交易形式,使得《票據法》的相關規定陷于滯后,在這里,筆者試著運用比較分析的研究方法,就電子票據和《票據法》理論與實踐對于票據的書面形式沖突做一下簡單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對我國票據法相關理論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思路。
之所以要擴大解釋《票據法》中的“書面形式”,并非某些人的一時喜好或者意愿所決定的,它是我們市場經濟體制下法治建設和票據無因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入WTO以后加強我國和其他國家經濟往來的需要。
首先,在中國金融市場體系中,惟獨票據市場沒有全國統一的服務平臺,導致票據市場效率低下,風險積聚,而與票據市場的迅猛發展不相匹配的,主要就是商業票據原始的手工交易方式。即使很容易找到合適的交易伙伴,無論多么遙遠,都要進行手工交易,導致票據市場交易成本和風險居高不下,交易效率不能夠得到有效提高,票據犯罪-特別是利用電子技術的票據犯罪難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對電子票據行為沒有相關的法律予以承認和調整,導致了法律的空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利用,破壞法治下的市場經濟秩序,阻礙了我國票據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在票據法理論中,國際上大多數國家一般都承認票據的無因性,認為為了促進商事交易的迅捷有效和安全的發展,票據在“要式不要因”,“要因不要式”二者之間只能選擇前者,無論是德國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概莫能外。只有法國法系的一些國家把票據作為一種有因證券,并不要求有一定的格式,不把票據的文義作為嚴格地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依據。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觀點已經不能解決各種各樣復雜的票據關系,1935年,法國法做了大量的修改,舍棄了法國以前的做法,參考了德國的相關規定。由此可見,要式性始終是票據的根本屬性,沒有了要式性,票據作為商事交易的一種支付手段,很難得到社會的支持和采用。因此,我們不可能舍棄票據的要式性這一根本屬性來迎合電子票據的發展需要。而1992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一份報告也指出,要在法律上完全取消書面形式要求是不大可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將《票據法》中的書面形式進行擴大解釋,將電子票據行為納入《票據法》中進行規范和調整,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
最后,這種做法已經在國際相關的商務實踐和立法中得到了確認。早在1995年,美國一些大銀行和計算機公司聯合技術開發并公開演示了使用互聯網進行的電子支票交易系統,并且預言“這個系統可能會引起銀行交易發生革命”,新加坡也于近年開發了亞洲第一套電子支票系統。1996年6月,經過眾多的國際法律專家多次集體討論后,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通過了《電子商務示范法》,首次適應因特網商業化和社會化的發展,提出了電子票據的法定書面形式:“不得僅僅因為信息是采取了數據電文的形式,便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強制執行性。”“如果法律要求信息須采取書面形式,那么,只要有關的數據電文中所含的信息是可以獲取的,并因此可用來事后引證,該數據電文就符合書面形式的要求;無論法律規定書面形式是強制性的,或者法律僅僅規定未采取書面形式的后果,均是如此。”之后,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其國內自身的電子商務立法中都確定了電子票據等數據電文的書面形式:1998年,新加坡頒布《電子商務法》,1999年,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也頒布《電子商務法》,美國全國統一州法委員會(NCCUSL)于1999年7月也通過了《統一電子交易法》(UETA),2000年愛爾蘭和2002年羅馬尼亞等國家的《電子商務法》都順應數字時代或信息經濟時代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基本上與聯合國示范法保持一致,主要解決商務手段電子化與傳統以紙面為基礎法律的沖突,即解決數據電子或電子記錄等同于紙面功能或效力的法律要件。如果我國還是拘泥于紙質書面的傳統形式,勢必會影響我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阻礙我國對外商事活動的迅速發展。
既然票據理論中,“無因性”作為票據行為一個不可動搖的特征,書面形式就是必要的,而國際上和國內電子票據業務的迅速開展和我國票據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又使我國相關的法律處于一片空白,并且我們有可能也有必要將電子票據納入傳統《票據法》書面形式之中。擴大解釋《票據法》理論和實踐中的“書面形式”,使其既為以紙面票據為工具的支付,又為以數據電文為基礎的電子支付和票據交易行為提供統一的規則,并能夠在訴訟實踐中得到運用,也算是我們目前“無奈”的選擇。
當然,關于電子票據的問題并非僅限于書面形式這一個方面,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問題(如票據簽名、原件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解決和探討,以提高我們立法的科學性,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但是這些都非本人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鑒于筆者水平所限,文中疏漏乃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1]張衛娟,邱素娟.電子票據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下的準用[J].《中外企業家》,2013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