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延寧
(430100 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檢察院 湖北 武漢)
采取“三個結合”健全刑事司法救助機制,傳遞司法溫情
黃延寧
(430100 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檢察院 湖北 武漢)
近年來,我院積極貫徹執行高檢院相關貫徹實施意見,建立內外聯動機制保障救助工作,完善以控告申訴部門為主,偵查監督部、公訴部等多部門配合的內部協作機制。通過采取“三個結合”,健全完善檢察救助工作機制,在辦案中主動開展司法救助工作,不斷豐富刑事犯罪受害人權利救濟途徑,通過有效地開展司法救助工作,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傳遞司法人文關懷,有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個結合”;刑事;司法救濟
(1)主動將司法救助關口前移。該院積極轉變執法理念,主動開展司法救助工作。控申部門加強與公安、法院和本院公訴、偵監部門的聯系與溝通,宣傳國家司法救助政策和精神,及時了解哪些案件有可能需要開展救助工作,及時提醒各部門對可能符合救助條件的案件在審查案件時注重把握救助信息,詳細告知被害人及其親屬辦理申請手續,全面掌握家境困難的刑事被害人各方面的情況。同時,該院業務部門在查辦案件過程中一經發現需要救助案件的線索,第一時間主動與控告申訴部門聯系,通過建立雙向反饋協作的信息通報、工作銜接等機制,實現司法救助案件在各部門、各環節間銜接順暢,快速流轉,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第一時間給予救助,凸顯司法救助的及時性。如許某交通肇事案中,許某駕駛小客車交通肇事致丁某及其子嚴重受傷、丁某女兒經搶救無效死亡,經認定許某負全責。案發后,雖然犯罪嫌疑人很快到案,但其實際賠償能力十分有限,蔡甸區院通過爭取政府救助、社會捐助、輕松籌等方式暫時舒緩丁某及其子醫療費的困境,但飛來橫禍也讓原本幸福快樂的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該院控申部門在獲悉該案的情況后,迅速與該院批捕、公訴部門聯系,積極與承辦檢察官溝通、調閱案件卷宗、走訪受害人家庭、主動了解當事人家庭生活狀況,及時掌握第一手司法救助資料后,主動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為丁某申請到救助資金4000元。
(2)積極履行控告申訴案件檢察監督職責,在監督法院案件判決是否公正合法的同時,積極依受害人申請進行司法救助。如該區村民程某與肖某因屋后積水問題發生糾紛,程將肖打成輕傷(重型)。2013年5月法院判處被告人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賠償2萬余元。但程某無財產可供執行,肖某因生活困難,遂于2014年5月到該院上訪,要求該院維護其合法權益。為化解社會矛盾,該院及時與區法院聯系,調閱案件卷宗,掌握第一手司法救助資料,同時與主審法官、執行法官溝通,了解案件未能執行問題的癥結后,耐心細致地向肖某釋法說理,主動提供相關法律服務,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為其申請到救助金3000元,幫助解決燃眉之急。
我院不僅積極向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屬發放司法救助金,傳遞司法溫暖,還積極創新救助模式,除申請救助模式外,還創新了檢察院主動救助、“資金+心理”雙重救助等模式,彰顯司法人文關懷。針對司法救助具有緊迫性、救濟性等特點,應盡可能迅速查明案件事實,幫助受害人解決最迫切最現實的生活困難。該院利用檢察官工作室、派駐村(社區)聯系點、依托各街場鄉鎮檢察服務站等平臺,積極開展救助工作,對被害人及其家庭的經濟收入情況、其受害程度、獲賠情況及賠償義務人可供執行財產狀況等情況進行詳細調查核實,確保司法救助的必要性、緊迫性、真實性和準確性。以真心、誠心、耐心和細心進村入戶走訪,及時消除被害人的抵觸情緒,鼓勵被害人重新燃起對美好生活新的希望,積極以物質救助+心理救助的模式幫助被害人重拾幸福生活的信心,通過幫促刑事被害人正確認識案件事實適用法律,逐步引導其理性接受事實,提前化解涉法涉訴等社會矛盾。
如2015年5月,李某與丈夫劉某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醉酒的劉某一怒之下當著女兒的面持刀砍向李某腹部致其胃腸破裂,后經鑒定為重傷二級。該院在審查批捕提審過程中了解到,李某和劉某的家庭較為貧困,劉某打工收入是家庭唯一生活來源。案發后劉某身陷囹圄,八歲女兒生活沒了著落,母親李某在醫院搶救治療亟需醫療費用。李某及其女兒的遭遇引起了辦案檢察官的高度重視,該院主動啟動司法救助程序,迅速為李某申請到了三千余元救助金。該院還將該案列為重點關注案件,逐一與李某和劉某夫妻雙方當事人親屬聯系,了解并掌握小女孩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并與區婦聯、團區委等單位溝通,聘請專業心理咨詢醫師,反復探討商定李某及其女兒的心理恢復方案并具體落實,打開了被害人的心結,及時撫慰受害人的身心創傷,助其樹立了生活信心。
(1)立足檢察職能,積極變“被動救助”為“主動排查”。該院定期對刑事案件受害人進行專項排查,重點對故意傷害、過失致人重傷、交通事故等易造成受害人重大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案件一一進行審查,通過與上級院貫徹實施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政策精神要求等進行對比,分析排查出有救助可能的案件,并結合“舉報宣傳周”、“憲法宣傳日”、“公眾開放日”等活動,豐富法治宣傳形式,通過新聞發布會、兩微一端等媒體平臺發布、網絡電視新聞報道、檢察長接訪、征求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等意見及建議、邀請人民監督員現場觀摩監督案件辦理等、在街場鄉鎮和村(社區)擺攤設點、現場為村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走街串巷向居民分發法制宣傳資料等宣傳形式,向群眾宣傳和釋明刑事司法救助工作,及時告知當事人具有申請司法救助的權利,讓確需救助的受害人根據自身實際及時提出救助申請。該院在司法救助案件辦理完畢當事人得到物質救助后,注重強化回訪機制,通過對受害當事人進行回訪調查,跟蹤了解受害當事人的生產生活現狀,持續向其傳遞司法人文關懷。
(2)積極加強外部溝通,注重爭取整合社會各方面救助力量。通過加強與區委政法委及區財政局的溝通協調,向區委政法委及財政局報送年度司法救助工作開展情況,并設立司法救助專項救助基金和涉法涉訴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該院還積極與民政部門溝通聯系,及時報送符合“低保”保障標準的刑事案件受害人及其家庭經濟困難情況,積極為符合條件的受害人爭取應享受的相關社會保障政策;對需要解決就業問題的受害人及其家屬,積極與勞動保障部門聯系,依法為受害人爭取相關就業崗位,或通過精準扶貧幫扶措施,幫助受害人就業、甚至開展種養殖等自主創業項目,通過增強刑事受害人及其家屬“造血”功能,引導和促進被害人接受案件事實,勇敢面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