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力
(100088 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現狀與缺陷
萬 力
(100088 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然而,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是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風險相對較高,為了保證消費金融公司的市場經濟效益,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有效加快消費金融公司發展進程,使得消費金融公司可以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本文就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 律制度的現狀與缺陷展開探究。
法律制度;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等;就現階段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現狀而言,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方面制度還不夠完善,使得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速度遲遲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我國政府部門應當制定根據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狀況,制定出相對應科學、規范的法律制度,為我國消費金融公司長久穩定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就消費金融公司現狀來看,其在設定主體方面全由銀監會進行決斷,只要銀監會認為可以設立主體的公司都可以成為消費金融公司,使得其主體設定不夠科學和透明,此種規定增加了出資人的種類,使得金融業務量增大,國內符合消費金融公司設立條件的公司都可以開展相應的經營業務,主要提供相應的消費貸款業務產品的境內非金融企業也可以進入到金融市場,可以有效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當規定市場推出時,消費金融公司有可能面臨推出市場,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定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可供參考和借鑒,使得制定的消費金融公司制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不是很強,其中人們必須清楚的知道消費金融公司屬于新型的企業類型,如果消費金融公司發生破產現象,其帶來的債券關系與普通的債券關系具有很大的差異性,若將其看做是普通的債券關系來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容易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如果遵循相關司法程序強制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使得接待人與消費金融公司兩者之間的權益處于不平衡狀態,在貸款催收方面,貸款催收相關法律規定中指出不可利用威脅、恐嚇等不正當手段進行貸款的催收,這樣比較寬泛的法律規定,增加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催收手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實際生活中催收貸款是否采取了威脅、恐嚇等不正當手段還是有待考究的,需要對威脅、恐嚇等不正當手段進行分析和研究,在貸款催收方面出現問題,借款人與消費金融公司產生矛盾,很難判斷催收手段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此種判決方式存在一定的疑慮,導致判決需要更大的執行力度[1]。
就消費金融公司法制建設角度出發,現階段消費金融公司規制法規位階較低,沒有明確的相關法律關系,法律制度的效力和影響力較小,我國規制消費金融公司各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明確,就國外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來看,消費金融公司規制法規位階比較全面性,法律效力較高,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的影響力較大,并且對于消費金融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都具備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指導開展相應管理監督工作,有效加快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進程,以及為消費金融井然有序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法律具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法律制度的制定速度遠遠趕不上金融產業的發展更新速度,由于我國目前消費金融公司法律監管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非常不利于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對其產生了很多消極的影響,也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高效、穩定的發展。
市場準入門檻設置相應的障礙是為了對金融市場準入方面進行嚴格的監管,從有效降低金融市場發展的風險爆發幾率角度出發,科學、規范的市場準入機制,即可以保證金融市場上合理的消費金融公司數量,以及促進這些消費金融公司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避免出現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產生惡性競爭循環現象,所以,需要根據消費金融公司的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出新型的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對于市場準入監管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第一,就境內出資人而言,如果能夠符合銀監會對出資人相關法律規定條件即可進入到金融市場中,第二,新型的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增加金融市場中非金融公司的數量,擴充了消費金融公司的出資人范圍,使得金融市場變得更加活躍,為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源動力,第三,對消費金融公司的資本重充足率展開嚴格的把控,為了更好的維護公眾的利益,有效減輕消費金融公司的經濟負擔,維護投資人的相關利益[2]。
目前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監管制度仍然沿用傳統的監管模式,隨著消費金融公司的不斷發展,其市場規模不斷增大,沒有設立專門的監管機制,使得傳統的監管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對消費金融公司展開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監管主體過于單調。消費金融公司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之一,其監管主體是銀監會,使得消費金融公司監管工作難以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第二,監管方式過于原則化。就全世界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方式來看,主要分為三種模式,分別為宏觀層面監管、中觀層面監管以及微觀層面監管等,對消費金融公司經營的金融業務進行內部的監督和管理,目前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方式主要是執行宏觀層面的監管方式,使得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過于原則化,不易操作[3]。
綜上所述,消費金融公司經營模式與傳統銀行經營模式進行比較,其是一種新型的運營模式,并且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與傳統商業銀行法律制度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近幾年,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獲得了客觀的市場經濟效益,但必須及時認識到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的事實,對于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和規范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需要借鑒國外成功的先例,吸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監管模式,完善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促進我國金融行業長久、可持續發展。
[1]陳夢靖.淺析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模式[J].經營管理者,2017(20):89-90.
[2]趙梅鳳.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煙臺大學,2016.
[3]韓煦.由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風險論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善[D].西安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