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宜
(443007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人民檢察院 湖北 宜昌)
法制沙龍
探討法律監督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張海宜
(443007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人民檢察院 湖北 宜昌)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能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標準和遵循。在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如何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全力保障綠色轉型發展。是擺在我們每位法律人面前的重要問題。
保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法律監督機關在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發揮職能作用還不夠,我認為還存在以下不足:
犯罪基本是運用審查批捕職能、審查起訴職能、查處職務犯罪職能等傳統職能均是事發后的審查行為,屬于發揮傳統職能打擊環境污染犯罪和環境監管瀆職犯罪等犯罪行為來保護生態環境。基本還處于重事后查辦、輕事前預防、較為被動所產生的后果。而環境污染和破壞一旦發生往往損失巨大,有些生態功能極難恢復,甚至不可逆,治理成本高昂。
破壞生態環境案件涉及相關的行政部門,為追求個人或部門利益,或為徇私情私利,貪贓枉法,瀆職弄權,對涉嫌犯罪的危害環境資源瀆職案件不向司法機關移交,這就讓法律監督機關在缺乏相關客觀證據的前提下無法挖掘破壞生態環境背后的職務犯罪。
少數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有時會為了片面追求"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在破壞生態環境案件發生后,又會片面追求個人或部門利益,對涉嫌犯罪的危害環境資源瀆職案件不向司法機關移交,以罰代刑。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執法部門在環境執法方面因監督的缺失存在很大的隱患。[1]
在群眾的認知中,法律監督機關就是打擊腐敗的機關,而不了解檢察機關的其它職能,特別是2015年全國人大授權最高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群眾基本不知情,遇到環境污染案件線索一般還是找環保部門進行處理,而在環保部門怠于履職后,群眾就不知如何處理了。由此可以看出,法律監督機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治宣傳上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守青山、護綠林,保護轄區森林資源,嚴懲涉林刑事案件,始終把涉林刑事案件放在優先位置,建立涉林案件“綠色通道”,對涉林案件優先審查,優先辦理,優先批捕,優先公訴,切實守護大好綠山,以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加大對河道非法采砂的打擊力度,堅決打擊非法采砂的犯罪行為,加強與水利部門的溝通聯系,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打擊一起,確保長江岸線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保障長江水資源供給和水環境、水生態保護。加大向水體非法排放、傾倒廢物的打擊力度。對向河道傾倒、排泄工業廢水的犯罪行為,堅決予以懲處,不讓水源被污染和破壞。
建立空氣污染快速反應機制。通過與環保部門建立空氣污染快速反應協作制度,著力解決空氣污染刑事案件發現難、取證難、治理難的問題。完善大氣污染案件行政執法與刑事追究銜接機制。對已發生的空氣污染事件要跟蹤監督,深入發案單位參與督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加強空氣污染的綜合治理,確保天更藍。
加大職務犯罪工作力度,嚴肅查辦環境資源領域的職務犯罪,深入查處一批職務犯罪案件。建立與行政執法部門的銜接機制。形成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共同配合、共同預防的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制度,發揮制度合力,健全執法司法聯動機制,切實防止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等問題的發生,構筑綠色發展的“防護網”。
發揮檢察聯系點、檢察官格格的觸角作用,結合業務工作,深入居村、企業、學校、提供環境資源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法律咨詢和宣傳。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環保監督。利用“兩微一端”,及時通報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環境監管領域瀆職貪賄案件的查處進展、辦理情況,達到震懾犯罪、教育群眾的社會效果。
依法辦理生態環境領域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進一步增強利用民事行政檢察職能服務綠色發展的能力,加強對涉及綠色發展的民事行政訴訟監督,促使行政機關糾正違法行為或者依法正確履行職責,形成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強有力的震懾。完善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定期與行政機關召開聯席會議,消除行政機關認識誤區和抵觸情緒,在線索摸排、調查取證、法律政策理解與使用等方面取得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協作配合的工作格局。
[1]曲冬梅.檢察機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人民檢察,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