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婷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論婚姻自由原則
張小婷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婚姻自由原則不僅在我國憲法中有明確的規定,也規定于普通民事法律中,該原則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兩項基本內容。而與其他民事權利一樣,婚姻自由原則所體現的權利并不是絕對自由,而是有限制的相對自由。只有正確的行使婚姻自由的權利,才能更好的對婚姻自由原則進行貫徹,從而促進婚姻家庭的和諧和睦并維持社會的穩定。
婚姻自由原則;基本內容;相對自由;權利
“婚姻自由作為一項法律原則,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后,婚姻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憲法是對婚姻自由具體原則的規定,而其下位法律是對婚姻自由原則具體內容的規定,因此,“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側面,是婚姻法理論的一貫認識。”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5條之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該條款的實質是婚姻實行的是排除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干擾,以實現結婚自由權,換言之,只要婚姻體現的是男女雙方自由意志就能夠結婚。但事物并非絕對,而且也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因此,所謂結婚自由只是一種相對的自由權利。
首先《婚姻法》對結婚的年齡有一定的限制,即男性結婚不得早于22歲;女性不得早于20歲。但現實中確實有不到法定婚齡就以夫妻名義同居的,而未達法定婚齡的“夫妻”屬于法律規定的無效婚姻,雖然該無效狀態可隨著時間推移轉變為有效,但在這之前會有不少的麻煩如不能進行婚姻登記領取結婚證等情形。其次是男女雙方各自的情況不得出現《婚姻法》第10條所規定的婚姻無效的情形,否則,由此導致的后果嚴重的可能是刑事上的責任(符合重婚的情形),而《婚姻法》第10條的規定也是基于對社會與家庭之和諧狀態進行的考慮。由上述可知,法律并非對結婚自由權的行使采取了放任的態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結婚的實質要件加以限制。
男女雙方若成為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夫妻就不能只對實質要件進行關注,形式要件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即經過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并領取結婚證的過程。首先,因婚姻具有極特殊的人身性質,所以進行婚姻登記的必須是男女雙方本人;其次,婚姻登記機關要對登記的男女雙方進行實質要件的一般審查,符合條件的,即予以登記。最后,《婚姻法》規定,夫妻關系自領取結婚證之時才正式確立。法律并未對不符合形式要件且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情形規定任何的不利后果,只是在這種情形持續下,若“夫妻”雙方感情不幸破裂要離婚,首先,要想協議離婚必須先補辦結婚證;其次,不愿補辦結婚證的只能起訴到法院聽任裁決,而法院只能依非法同居的情況處理(1994年2月1日后事實婚姻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結婚自由同樣受到形式要件的限制。
“婚姻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即夫妻雙方自愿、自主地解除他們的婚姻法律關系。[2]”因此,離婚自由的含義同樣體現了一種夫妻雙方的自由意志,這種意志同樣是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進行干涉的,而《婚姻法》第31條規定“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法律對離婚未附加限制條件。但對于離婚自由權的行使,法律仍規定了幾種例外。
為維護軍人婚姻的穩定以使得軍人能更好的履行其職責,我國《婚姻法》第33條的規定給予軍人婚姻相對特殊的保護。該條明確規定,現役軍人配偶要求離婚的,一律需征得軍人的同意。而為了不使該條款過于絕對化,該條的但書又規定“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以使該規定更加符合現實情況。關于《婚姻法》第33條需要說明的是:其一,該條款限制的對象僅是現役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所以,退伍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就不受該條之限制;其二,該條款僅限制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而若軍人一方提出離婚則不受此條款限制;其三,相比我國1950年與1980年分別頒布的《婚姻法》中對軍人婚姻的保護條款而言,現行《婚姻法》摒棄了“未經軍人同意,其配偶就離不成婚”的絕對限制而規定了但書,在保護軍人婚姻的基礎上也對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給予適當照顧;最后,本條規定的并非是對軍人配偶離婚起訴權的限制,對于軍人離婚訴訟案件,法院應當受理但會剝奪軍人配偶的勝訴權。
我國《婚姻法》有多處條款都能體現對弱者權利的保護,而《婚姻法》第34條也不例外,該條款規定在女方懷孕期、分娩后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后六個月內的情形下,男方不得提出離婚。首先該條款體現了法律對“特殊時期”女方的權益給予的特殊保護,相對而言,則反映出法律對該時期男方離婚自由的限制;其次,該條款僅限制了男方的離婚自由,“女方提出離婚的,不在此限”。最后,與《婚姻法》第33條對軍人配偶離婚自由的限制不同的是,第34條是對男方的起訴權進行了限制,換言之,法院對這種情況不予受理。但該條款有個例外,即“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此處則涉及到了法院的自由裁量權。
從古代的“婚姻包辦”、“毫無婚姻自由可言”到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首部《婚姻法》中對“婚姻自由原則”的初步確立,我國婚姻自由原則的確立體現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該原則的確立同樣反映出我國對待婚姻自由的重視程度。從宏觀方面來看,婚姻自由原則的正式確立使得我國在法律制度的建設上取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從微觀方面而言,婚姻自由原則體現了男女雙方在“分與合”的自由權行使的最大化以及法律對自由權的關注。但“為了保障公正和秩序,法律對任何自由和權利都有一定的限制,因為任何自由權利都有濫用的危險。[3]”因此,法律也必然會對婚姻自由原則進行一定的限制,以保障婚姻自由權的正當行使。
[1]趙秀榮.《論婚姻自由與借婚姻索取財物》.法制與社會,2012.01(上)
[2]周偉.《國家與婚姻:婚姻自由的憲法之維》.河北法學,2006年第12期
[3]夏永仕.《試論我國婚姻自由與婚姻幸福的保障》.法制與社會,2010年5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