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晨燁 林軍營
(317200 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天臺)
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機制之構建
洪晨燁 林軍營
(317200 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天臺)
本文分析了無過失醫療損害補償制度的特點及其補償機制建立的必要性,然后介紹了相關地方的實施現狀,闡述了建立和完善我國無過失醫療損害補償制度的具體措施。
醫療損害;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機制
醫療行為帶來的損害嚴重影響了醫患關系,對醫療損害的救濟和對醫患雙方正當權益的維護是當前醫患糾紛面臨的突出問題,在傳統侵權法無法解決該問題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我國無過失醫療損害補償制度是解決醫患糾紛的迫切需求。
無過錯醫療損害就是相關醫療主體的醫療行為對患者損害的發生沒有過錯存在,其具有客觀性、不可歸責性和后果的嚴重性等特點。由于醫療行為的高風險,即使所有相關主體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失,也難以預防和阻止醫療損害的發生。該損害一旦發生,在給患者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帶來損害的同時,也給所有參與醫療行為的個體和整體帶來負面影響,降低了人們對該醫療機構的信任度。
雖然無過錯醫療損害案件在醫療糾紛案件所占比例很大,但我國目前尚無相應的損害補償或賠償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而是按照《侵權責任法》的過錯責任原則來處理。但該方法在處理時存在救濟程序較復雜、救濟不夠及時及救濟覆蓋面有限等缺陷,使患者的損失難以及時填補,從而激化了本就緊張的醫患關系。為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分散醫療行為的高風險,保障正常的社會秩序,我國亟需建立完善的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制度。
因政治制度、經濟水平、醫療水準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各國的無過錯醫療損害救濟制度不盡相同,但多數國家均重視被害人的補償問題。無過錯醫療損害賠償模式兼顧醫患雙方利益,更加注重預防,不再過分依賴過錯的認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患間的緊張氣氛。
2014年3月30日,江蘇省鎮江市人民政府通過了《鎮江市無過錯醫療損害救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國內首次由地方政府資助建立的無過錯醫療損害救助制度,是醫療改革方面的一次重大創新和突破。《辦法》一方面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為遭受嚴重無過錯醫療損害的患者提供一次性的資金救助;另一方面引導患者通過合法途徑維權。在責任不明的情況下,患者可以免費申請醫學會鑒定,鑒定為有過錯的,醫療機構則直接按照《侵權責任法》承擔賠償責任;鑒定為無過錯的,患者可以按無過錯醫療損害救助的標準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或者,患者可以先對醫療機構提起訴訟或者醫療事故處理程序,在醫療機構確定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再通過救助程序申請救助。
該《辦法》由鎮江市患者權益研究會來負責組織和實施,各醫療機構自愿參加。適用對象主要是受無過錯醫療損害程度較深的患者,如果是因疾病自然轉歸、醫療差錯、第三方責任人或者患者自己造成的損害,則不予救助。該救助金首先通過醫療機構籌集,出資份額按年門急診量每人次0.2元和年出院量每人次5元的標準計算;其次是政府財政根據救助金的運營情況給予相應資助。
首先,《辦法》正視了“醫鬧”問題,幫助受到醫療損害的患者找到合法維權的途徑。其次,作為醫療損害制度的補充,《辦法》與人民調解、訴訟和醫療事故處理制度銜接密切。患者可以直接以法院的生效判決、醫療損害鑒定結論或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協議作為依據來申請救助,但不能再因該損害要求醫方承擔其他責任,這不僅給患者提供救助,還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約束了患者。再者,《辦法》減少了公安機關對醫療糾紛的參與,減少了對過激手段的壓制性處理,使合法維權變得更具有主動性和自愿性。最后,《辦法》引入第三方監督,使內部質量管理和責任追究機制能發揮真正的作用。但該《辦法》的僅適用于鎮江市,有較強的地域限制,尚不能成為解決我國無過錯醫療損害案件的賠償依據。因此,構建適用于全國范圍的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機制迫在眉睫。
為緩解醫患糾紛、平衡各方利益,我們需要盡快建立分散責任風險的機制。在當前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地方實踐,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制度。
考慮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機制對相關各方的重大影響,可通過立法的形式,建立起能夠調整政府、醫療機構和患者等相關主體之間多方面關系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確保該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有法可依。首先,可以參照外國經驗,選擇政府的衛生部門、民政部門來組織,采用多頭監管和社會監督等形式,減少腐敗現象,同時增加制度運行和資金流動的透明度。其次,明確無過錯醫療損害的補償范圍。再者,資金籌集可以從以政府為主、醫療機構以及社會為輔的方式逐步過渡到以醫療機構及社會籌集為主、政府為輔。最后,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狀況合理設定補償標準,規范補償程序。
考慮我國現狀可以建立由政府領頭的,多方主體按不同標準投入一定額度資金的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基金。由政府作為前期基金出資的主要推動者,盡最大限度吸收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醫療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參與其中,并酌情由患者根據醫療風險的大小,支付一定的費用(如在門診診療費及住院費用中予以單項支付)作為基金的來源。
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制度需要一個成熟的醫療責任體系和相應的醫療保險基金作為后盾,因此需要在平衡醫患雙方的利益基礎上完善我國的醫療責任保險體系。首先,醫療責任保險可分類為醫療過失責任險和無過錯醫療損害責任險,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其次,運用好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參照域外醫療保險制度的相關做法,我們需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增強政府對醫療保險監管的力度,并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來推行無過錯醫療損害補償制度。最后,由帶有商業性質的強制保險制度和純公益性質的補償基金制度相輔相成,在部分患者不能在保險中獲得賠償時,可以從補償基金制度中獲得補償,從而緩和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