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俐 王 濤
(317200 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天臺)
民間股票配資中,第三方資金監管人責任如何認定
王美俐 王 濤
(317200 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天臺)
股票市場上資金持有者和資金需求者通過一定的模式結合,共同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第三方資金監管,第三方監管人應當在監管權限內盡監管義務,否則應在其過錯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
股票配資;資金監管;責任
【基本案情】
2011年8月15日,許某某、潘某某(甲方)與朱某某(乙方)、某經紀公司(丙方)簽訂《資智配投資合作合同書》一份,三方約定由甲方出資100萬元,乙方出資30萬元。甲方開設證券賬戶,由乙方進行股票買賣操作,丙方進行監管。合同期限為2011年8月16日至2011年11月15日,甲方領取固定回報,丙方收取監管服務費,股票收益由乙方享有。合同約定:“丙方有權隨時監控甲方資金賬戶的情況,乙方應隨時配合丙方的監管。當乙方操作賬戶內的資產總值低于甲方出資總額的120%時,即戶內資產總額低于人民幣120萬元時,即認為達到警戒線,丙方應立即提醒乙方,并同時短信通知乙方予以確認,乙方收到丙方通知后,必須重新補充風險保證金至甲方出資總額的125%以上,即賬戶總額高于125萬元,方可繼續操作甲方資金賬戶,否則丙方有權終止乙方對該賬戶的操作權限。當賬戶內的資產總值低于甲方出資總額的115%時,即賬戶內資產總額低于人民幣115萬元時,即認為達到平倉線,丙方有權對該賬戶內股票做清倉處理,以保證甲方的資金安全,本合同自動終止……”。合同簽訂后,甲乙雙方均出資到位。2012年5月15日,許某某、潘某某(甲方)與朱某某(乙方)、某經紀公司(丙方)簽訂《資智配投資合作協議書》一份,合同第三條第4點載明“為保證資金運用的安全性,丙方有權隨時監控合作交易賬戶的情況,乙方要隨時配合丙方的監管,當乙方操作賬戶內的資產低于甲方出資總額的120%時,即戶內資產總額低于人民幣120萬元時,即認為達到警戒線,丙方應立即提醒乙方,并同時短信通知乙方予以確認,乙方收到丙方通知后,必須重新補充風險保證金至甲方出資總額的125%以上,即賬戶資產總額人民幣125萬元,方可繼續操作甲方資產,否則丙方有權終止乙方對該賬戶的操作權限。當賬戶內的資產總值低于甲方出資總額的115%時,即賬戶內資產總額低于人民幣115萬元時,即認為達到平倉線,丙方有權鎖定交易賬戶,進行強制平倉,停止交易,本協議自動終止……”。合同第三條第6點載明“丙方有義務保證甲乙雙方的資金安全,如因丙方對資金賬戶的監管不力或因股東卡等相關資料保管不善而造成甲乙雙方的資金損失,由丙方全額賠償甲乙雙方的損失。如乙方所持的股票出現連續跌停,導致丙方無法即時平倉而造成甲方本金的損失均由乙方承擔,合同終止時,乙方須全額歸還甲方出資總額。”合同到期后,甲方按照約定直接將證券賬戶資金余額取回,總額為765257.23元。
另查明,案外人許某某、潘某某于2012年9月25日起訴來院,要求朱某某返還投資款。本院于2013年9月5日判決,朱某某歸還許某某、潘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234742.77元,并支付逾期還款利息。
案件爭議焦點為:民間股票配資合作協議是否有效;資金監管人如何承擔監管責任。
【裁判要旨】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監管原告及案外人許某某、潘某某的資金安全是被告的義務,雖然在合同中表述為到達平倉線后,被告有權強制平倉,該處的“有權”應當作為義務來理解,其次被告提供的是有償服務,權利和義務應當對等,被告既然享有收益,也應承擔風險,再次被告在到達警戒線時未履行通知義務,在到達平倉線后未鎖定交易賬戶,盡管原告的損失與被告未強制平倉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但是被告未強制平倉導致了原告損失的擴大,綜合全案被告對原告平倉線以下的損失承擔次要責任,酌定為30%,即115422.83元,原告同時主張自起訴日起賠償利息損失,不違反法律規定,依法亦予以支持。綜上判決被告某經紀公司應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應償付原告朱某某損失計115422.83元,并賠償利息損失。
朱某某對一審判決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案件評析】
配資,是指提供資金一方以投資者所提供的原有資金為基礎,根據雙方協議而另行提供一定倍數比例的資金,供投資者進行股票、期貨、股指或權證等業務操作,投資者需為所配資金繳付一定比例的利息或管理費。
資金監管方應否賠償原告損失,有兩種意見:第一種觀點認為:被告未及時履行監管資金義務至原告損失擴大,應當承擔次要責任。第二種觀點認為:對擴大的損失,不應當承擔責任。
筆者贊同第一種意見,分析如下:
第一,從投資風險角度看。證券市場中投資者蒙受損失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外部客觀因素所帶來的風險;另一類是由投資者本人的主觀因素所造成的風險。綜觀主、客觀方面的風險,資金監管人的監管資金風險均未在其中,因資金監管人提供的是實時監控資金流向服務,并非控制股市風險,故股市風險衡量、防控均是投資人應當掌握的能力,投資人基于自身掌握的投資能力作出決斷、處置的,應自行承擔盈虧的結果。
第二,從風險因果聯系角度看。如上所說,股市風險除去一些客觀政策、經濟因素及不可抗力事件外,投資人主觀決策是風險主要原因力。股市風險不可避免,尤其是投資人判斷失誤時,憑借資金管理可使資金少受損失或不受損失。而當資金管理外包給第三方時,第三方監管人獲取固定服務費,也必然應當承擔相應的合同義務。本案中,某經紀公司作為第三方監管人,在朱某某操作的股票賬戶余額低至120萬警戒線以及低至115萬元平倉線時,未通知原告補交保證金亦未采取強制平倉措施,致損失進一步擴大。筆者認為,如果監管人及時強行平倉,可在一定程度上止損,但強行平倉是對風險結果的一種提早干預而非風險產生的原因力,故投資人朱某某的操作股市的風險仍應當由其自己承擔主要責任,而某經紀公司只需在其監管義務缺失致損失擴大的維度內承擔次要承擔。退一步講,如果監管人對其監管義務缺失致損失擴大承擔全部的賠償義務,監管人的權利義務不平衡,其獲取的服務費遠低于其可能承擔的風險,也不利于保護資金持有者的資金安全,對資金需求者既投資人來說則是變相的轉嫁股市風險,不利于民間股票配資的有序發展,故投資人仍應當對其判斷失誤的損失結果承擔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