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婭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 貴陽)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的重構
吳 婭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 貴陽)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具有保障、救助以及補償功能。現階段,我國雖初步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但該制度仍存在重大瑕疵,因此完善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迫在眉睫。一方面,我國應建立全國統一的救助基金制度;另一方面,應提高救助基金救助的力度,切實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權益。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重構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自施行以來,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效力層次過低,各省市以及區縣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領域紛紛制定實施辦法和意見,各地關于救助基金的實踐做法也迥然不同。救助基金實施效果不佳,啟動救助基金墊付的程序復雜,申請救助基金墊付的條件嚴苛,救助基金墊付的范圍和金額有限,諸多因素導致救助救濟制度實踐的低效。因此,對救助基金制度進行重構,彌補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的不足尤為重要。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作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救濟體制之一,其與侵權責任制度、交通強制責任保險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構成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的一體化救濟體系。
隨著道路參與人員風險意識的提高,通過購買交通強制責任保險以及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分散風險已成為普遍的共識。在侵權責任制度、商業保險制度、救助基金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四元救濟機制中,商業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被濫用的情形較為普遍。在課題組的問卷調查中,37.04%的駕駛人員認為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被濫用;59.26%的駕駛人員認為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能彌補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的不足,87.04%的駕駛人員認為在受害人不能按照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和侵權制度得到賠償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能使受害人有效獲得救助并得到及時搶救,75.93%的駕駛人員認為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能幫助弱勢群體,有利于創造和諧、互助的社會道德文化。因此,救助基金具有保障受害人權益,救助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并對受害人進行補償的功能。
我國現行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在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救濟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仍存在諸多缺陷。在課題組的問卷調查中,93.52%的受訪人員認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宣傳不到位,不知道如何申請基金墊付,53.7%的受訪人員認為申請道路交通事故墊付的程序復雜,42.59%的受訪人員認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省域內各自為政,42.59%的受訪人員認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資金閑置現象嚴重。救助基金的諸多缺陷要求必須對其進行重構,方能發揮其制度優勢。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作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四元救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對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權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現有救助體系之下,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主要通過侵權責任救濟、責任保險等商業保險救濟、社會救助基金救濟以及社會保障救濟。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保障的重要方式,是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的有益補充。
機動車數量的增加,給道路交通參與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道路參與人的風險。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肇事車輛逃逸,或者沒有繳納交通強制責任保險,又或者其保險公司破產的情形下,受害人傷勢嚴重急需搶救的,救助基金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部分或全部搶救費用的墊付,能在最大程度上爭取到受害人最佳治療的黃金時間,實現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的保障。
針對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存在的缺陷,完善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提高救助基金的實效,方能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保障的體系。
我國救助基金立法的區域化、碎片化,使得救助基金在各省域內的具體實踐千差萬別。我國救助基金層級過多,救助體制各異,區域化現象嚴重,導致各地資金數額極不均衡。例如,早在2002年,上海救助基金積累的資金數額已達到8000多萬,而實際支出只有4萬多元,導致大量的資金閑置;而其它省域內的縣級救助基金組織,因資金嚴重不足,不能發揮救助基金的救助功能。[1]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省市不同地區也存在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針對我國現階段救助基金各自為政的情況,應建立全國統一的救助基金制度,統籌協調救助基金的籌集和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實現救助基金對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救濟。
我國救助基金墊付的前提為肇事車輛未投有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或者肇事車輛逃逸,又或者肇事車輛所屬商業保險公司破產的情形,救助基金墊付的范圍為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喪葬費、部分和全部搶救費用,除此之外的其它費用,則不屬于救助基金墊付的范疇。在受害人死亡的情形下,對其喪葬費的墊付,能妥善處理死者的后事,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受害人家屬的慰藉。現階段,我國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的保險金額為122000元。司法實務中,法院在處理交通事故糾紛時,在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金額內,采取“不分責不分項”的做法,實現了對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最大保障。相較于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我國救助基金救助的力度甚微,例如,溫州救助基金提供給受害人的最高限額只有3萬元,遠遠低于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的保險金額。[2]還有一些地區的救助基金,其提供給受害人的救助金額不足3.萬元。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傷勢較重,救助基金僅墊付搶救費用,將搶救費用之外的治療費用排除在救助的范圍,不利于受害人的康復和治療。
我國建立救助基金制度的初衷,就是在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不能保障受害人的情況下,實現對受害人的救助。然而,由于申請救助基金墊付的程序復雜,申請墊付的條件嚴格,救助基金宣傳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符合救助基金墊付的受害人,并未得到救助基金的墊付,嚴重背離了設立救助基金的宗旨。一些地區積累了大量的救助基金資金,大量的救助基金資金躺著“睡大覺”,并未實現對符合條件需要救助基金墊付的受害人的救助。因此,在救助基金法律制度的重構過程中,暢通救助基金墊付的渠道,是實現救助基金高效運作的關鍵。讓符合申請救助基金墊付的受害人能夠順利申請基金的墊付,最為重要的是對救助基金法律制度相關內容的講解和宣傳。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為絕大多數道路交通參與人知曉,相較之下,救助基金的知曉度則不容樂觀。
救助基金作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救濟的重要內容,其在實現受害人的救助,保障受害人權益等諸多方面功不可沒。對救助基金法律制度的重構,是實現救助基金有效運用,健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救濟制度體系化的基本要求。重構救助基金法律制度,需要從國家層面建立統一的救助基金制度,消除現階段各地各自為陣的弊端。根據不同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情況,尤其是傷勢嚴重的受害人,需要擴大救助范圍,加大救助力度,以使其順利獲得醫治,進而得到康復。除此之外,暢通的救助基金申請墊付渠道,同樣是救助基金實現其功能的重要保障。
[1][2]李青武.中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3.
注:本文為貴州民族大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名稱《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研究》,項目編號16jsm015。
吳婭(1985.6~),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貴州盤縣,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