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華
(317200 派駐天臺縣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 浙江 天臺)
司法改革中基層法院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的思考
丁曉華
(317200 派駐天臺縣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 浙江 天臺)
本文旨在通過司法改革中基層法院紀檢監察隊伍為現狀,從而對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的三大必要性進行分析,繼而提出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的三方面舉措。
改革;紀檢監察;隊伍建設
2016年司法改革在全國范圍鋪開。當我們把主要目光放在如何推動改革時,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法院機關的內部監督工作,且未從法院工作全局對如何正確定位內部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如何在司法改革中強化監督力量予以足夠重視。從目前來看,基層法院因為集中了大量的案件,理應需要更為強大且全面的監督,而當前基層法院紀檢監察工作的有效開展,尚存在諸多問題,也缺乏足夠的重視。如果我們的監督隊伍建設跟不上,就有可能在廉政風險的防控上出現漏洞,從而影響司法改革的成效。
從筆者所在的浙江省基層法院來看,派駐紀檢監察組一般編有2~4人,司改后,紀檢監督被歸為司法行政人員,其職能除了執紀、監督、問責等外,還承擔著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協助管人管事等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有的基層法院為了抽出更多的力量充實到辦案一線,壓縮綜合部門的編制,將政工人事部門與紀檢監察室合署辦公,分散了紀檢工作人員的精力;有的法院將監察室作為法院內設機構,而非作為紀檢部門來行使職能,分管領導也不是紀檢組長,造成監察室工作有名無實。
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是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根據浙江法院的改革實踐,員額法官工資水平比普通公務員上調大約40%以上,司法輔助人員比照上調大約20%,而司法行政人員并未具體明確。另外,相比員額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相對明確的晉級通道,有限的行政領導職數使司法行政人員的晉升變得極為艱難。待遇和晉級得不到保障,導致紀檢監察人員安心工作的意愿大大降低,具備專業水平的骨干力量要求去辦案,一線辦案人員也不會主動加入監察隊伍,即使能補充力量,也是其他綜合部門人員,而綜合部門人員往往缺乏紀檢監察工作經驗和方法。
2014年,司法改革大幕在上海拉開,隨后在全國范圍鋪開。筆者所在的基層法院,首批員額法官已遴選完畢,績效考核、團隊組建等相關的配套制度也相繼出臺。司法改革賦予法官更大的獨立辦案的權力,同時也明確了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度。這是推進法官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重大舉措,對形成公正高效權威的法院工作格局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司法改革帶來的新形勢、新格局,也給紀檢監察工作帶來了新任務。如何深化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有效地監督審判權,執行權的運行,成為了法院紀檢監察機關的一個新課題。
2014年出臺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上下聯運的黨內監督壓力和紀檢監察機關的主業主責,既督促各級黨委(黨組)層層傳導壓力,又實行紀委書記向上級紀委書記報告履行監督責任情況。隨后,北京、山西、浙江作為試點,相繼成立了各級監察委。作為紀委、監察委派駐法院的紀檢監察組,其監督職能、監督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此次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紀檢監察工作體制、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做到“有作為、有地位”。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從嚴治黨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改進工作作風破題起筆,以力挽狂瀾之勢砥礪推進,黨內正氣上升,社會風氣上揚,推動解決了許多難題,辦成了許多大事。咬住作風建設不放松,盯住落實八項規定精神不懈怠,全面從嚴治黨,促進社風民風和政治生態全面更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共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紀檢干部只有把自身的紀律作風建設放在監督他人之前,用更高更嚴的標準要求自己,讓忠誠、干凈、擔當成為修身、用權、律已的尺子,才能有底氣去開展監督、執紀、問責。
如前文所述,司法改革背景下,紀檢監察人員被歸類為司法行政人員,鑒于待遇、晉升渠道的差別化,大部分人選擇進入員額法官或者司法輔助人員的行列,而履行好紀檢監察職責,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是基礎。為增強監督執紀問責能力,紀檢監察隊伍應當從司法行政人員隊伍中擇優選用,尤其要注重吸收具有刑事審判工作經歷的人員進入隊伍,這樣既能增強紀檢監察隊伍力量,也能順勢推進司法改革,達到配齊配強紀檢監察隊伍的目的。
為了加強監督職能,基層法院紀檢監察干部應具備兩方面的業務知識:一是紀檢監察業務知識,二是法院審判、執行等專業知識。隨著司法改革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法院紀檢干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職能、新知識、新問題,工作壓力也越來越重。所以,紀檢干部要有時不待我的急迫感,積極主動開展學習,依托紀律、監察委及法院的培訓項目,既學習紀檢監察業務知識,熟練掌控監督技巧,及時更新、補充審判執行等業務知識,以改變紀檢干部因法院業務不熟造成工作相對被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