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以“推動非遺傳承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2017年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開幕式在上海師大舉行。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上海師大校黨委副書記秦莉萍、市文廣局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處長楊慶紅,市教委宣傳處、市非遺保護中心和上海師大宣傳部負責人、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高校師生代表等出席了開幕式。
與會領導、非遺傳承人代表和學生代表共同推動主席臺上的操作桿,書寫著本次活動主題的卷軸徐徐展開,標志著2017年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倪閩景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六進”機制,以進教材、進課堂、進課外、進網絡、進隊伍建設、進評價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非遺”在學校落地生根。截至目前,上海已經建立了73所“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和18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校外實踐基地。“非遺進高校”共計開展了27場次主題進校園活動。上海師范大學作為典型代表,連續3年承接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并有效協助相關單位統籌開展全市“非遺進高校”工作,還成立了上海師范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以《非遺傳承研究》和《上海市中小學生非遺傳承與保護研究報告》等刊物為載體,孵化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習社團,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以后可以落地生根,接續傳承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開幕現場,上海師大舞蹈團和非遺傳承人易筋經引導法及古琴演出為觀眾描繪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迷人風采。另有近40名強記博聞、聰明智慧、心靈手巧,極富工匠精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設展表演,引起了現場師生的陣陣驚嘆。
開幕式后,首場非遺進高校主題活動《海派面塑——指尖上的舞蹈》在上海師大徐匯校區六教102室舉行,吸引了眾多師生的熱情參與。
經精心設計和策劃,本次系列活動推出了海派面塑、古船模型、傳統戲劇、海派剪紙、中國傳統服飾、中國筆墨文化等多個主題包,通過展示、講座、演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陸續在本市11所高校進行系列巡回展示,讓大學生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親身體驗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切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導他們體驗、了解、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民族文脈得以更好地傳播和繼承,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據悉,本次活動是《上海市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和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近年本市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為進一步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推廣方面的重要合作項目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高校是本市在非遺保護、發展與傳承方面所做的一種有益探索,實現了高校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