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林
(100080 北京市智匯律師事務所 北京)
關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7)的分析
朱 林
(100080 北京市智匯律師事務所 北京)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筆者作為多年從事于商標代理行業的商標代理人和商標律師,談一下該司法解釋的規定在實務中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
第三條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等“相同或者近似”,是指商標標志整體上與國家名稱等相同或者近似。
對于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等,但整體上并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的標志,如果該標志作為商標注冊可能導致損害國家 尊嚴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屬于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的情形。
分析:對于含有“中國”的商標能否注冊,商評委和法院原來有不同的觀點。商評委認為不能注冊,因為國家名稱的濫用有損國家尊嚴,法院則認為商標整體上與“中國”不同的可以注冊。后來在“中國勁酒”案件中,商評委向最高院提出了再審,最高院實際上支持了商評委的觀點。這次司法解釋把這條明確規定下來,法院在以后的判決書中可以直接引用該條規定了。
第十五條商標代理人、代表人或者經銷、代理等銷售代理關系意義上的代理人、代表人未經授權,以自己的名義將與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申請注冊的,人民法院適用商標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審理。
在為建立代理或者代表關系的磋商階段,前款規定的代理人或者代表人將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標申請注冊的,人民法院適用商標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審理。
分析:本規定明確規定了在磋商階段,代理人搶注的,仍然違反商標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在2001年商標法時期,在實際操作中,在代理形成前的磋商階段,及代理關系結束后的合理時期,代表人搶注的,都認定為構成代理人搶注。這個在新法和舊法時期沒有變化。這個應該是參照了合同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有前合同義務(否則構成締約過失責任)和后合同義務。
第十六條 以下情形可以認定為商標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中規定的“其他關系”:
(一)商標申請人與在先使用人之間具有親屬關系;
(二)商標申請人與在先使用人之間具有勞動關系;
(三)商標申請人與在先使用人營業地址鄰近;
(四)商標申請人與在先使用人曾就達成代理、代表關系進行過磋商,但未形成代理、代表關系;
(五)商標申請人與在先使用人曾就達成合同、業務往來關系進行過磋商,但未達成合同、業務往來關系。
分析:商標法第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二款有較大的區別,第一款不要求在中國使用,第二款要求在中國在先使用。上述第16條第(三)項規定,最后“未形成代理、代表關系”,按照商標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中規定的“其他關系”處理。這就要求在中國有在先使用,在2001年商標法時期,在實際操作中,是不要求在先使用的。這意味著這種情況的保護力度降低了。
第十七條 地理標志利害關系人依據商標法第十六條主張他人商標不應予以注冊或者應予無效,如果訴爭商標指定使用的商品與地理標志產品并非相同商品,而地理標志利害關系人能夠證明訴爭商標使用在該產品上仍然容易導致相關公眾誤認為該產品來源于該地區并因此具有特定的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如果該地理標志已經注冊為集體商標或者證明商標,集體商標或者證明商標的權利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選擇依據該條或者另行依據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三十條等主張權利。
分析:集體商標或者證明商標能否與普通商標進行近似性對比,實踐中存在爭議。上述規定似乎表明可以進行對比。這個還要看實際操作中如何明確。
第二十四條 以欺騙手段以外的其他方式擾亂商標注冊秩序、損害公共利益、不正當占用公共資源或者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屬于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不正當手段”。
分析:對于“大量搶注”適用哪個法條,即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還是第四十四條第一款,實踐中有不同的做法,這次規定予以明確。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依據在原行政行為之后新發現的證據,或者在原行政程序中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或者新的法律依據提出的評審申請,不屬于以“相同的事實和理由”再次提出評審申請。
分析:這似乎暗示,如果上次的評審中該交證據而沒有交,則不能以這些證據再次提出評審。這種極其嚴格的規定,最高院在其判決中早就這樣認定了。這條規定與修改前《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逾期證據不予考慮相似。但是由于這種認定過于嚴格,商評委和一、二審法院在實際操作中有時并不這樣操作。尤其是考慮到連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2013年1月1日起實施)都規定對于逾期證據可以采納(“采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這種規定確實太嚴格了。
這意味著代理機構在評審中要提交所有的證據,否則就沒有機會再提出評審了。
商評委和一、二審法院實際中如何操作,還有待于觀察。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對于相關事實和法律適用已作出明確認定,相對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對于商標評審委員會依據該生效裁判重新作出的裁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分析:以前商評委根據法院的判決作出的再審裁定,當事人仍然可以起訴,法院仍然要受理,受理之后不會進行實體上的審理,在開庭后判決駁回訴訟請求。這實際上是循環訴訟,程序空轉。這個規定改變了這一做法,節約了寶貴的司法資源。
本次司法解釋對多年來存在爭議的問題給予了明確的規定,對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也進行了改進。該司法解釋對商標實務領域是重要的規定,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和學習。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7〕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朱林(1978.5~),男,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中國政法大學攻讀在職碩士,律師,研究方向或主要工作性質: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