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強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股權質押擔保未能有效設立的責任承擔
●董立強
【要點】
股權質押合同簽訂后,合同雙方未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手續的,股權質押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但質權并未有效設立,債權人不享有質權。出質人有過錯的,債權人有權要求出質人在質押股權價值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案情】
原告:東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海建設公司)。
被告:德州豪門新型環保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門材料公司)。
被告:山東長河豪門投資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門置業公司)。
豪門材料公司先后向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分行(以下簡稱建行德州分行)借款7709萬元,東海建設公司與建行德州分行簽訂《借款擔保合同》,自愿為上述借款提供了擔保。上述擔保合同簽訂后,東海建設公司又與豪門置業公司簽訂《股權質押合同》,約定由豪門置業公司為豪門材料公司的借款提供反擔保。借款到期后,豪門材料公司并未按期償還,東海建設公司先后為豪門材料公司代償1237萬元。東海建設公司訴請法院判令豪門材料公司償還代償款及本息并要求豪門置業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豪門材料公司辯稱,對于東海建設公司主張的事實無異議,但無力償還。豪門置業公司辯稱,涉案股權并未辦理登記手續,質權未有效設立,無須承擔責任。
【審判】
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東海建設公司共代償款項1237萬元,其因擔保代償款項后,有權向債務人豪門材料公司追償。東海建設公司與豪門置業公司簽訂的《股權質押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合法有效。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26條第1款的規定,因涉案質權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故雙方間設定的質權并未生效,東海建設公司要求豪門置業公司在股權質押的價值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雙方如就《股權質押合同》存在爭議,可另案處理。
宣判后,東海建設公司不服,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東海建設公司與豪門置業公司簽訂的《股權質押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合法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26條第1款規定:“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本案中,豪門置業公司與東海建設公司簽訂股權質押合同后,并未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出質登記手續,質權并未有效設立,但質押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在質押合同有效的前提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的規定,豪門置業公司應承擔未履行股權出質登記義務的違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第2款規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中,豪門置業公司主張,之所以未辦理質押登記手續是因為東海建設公司并未以任何形式主張或要求豪門置業公司協助辦理股權質押手續,豪門置業公司并無過錯。二審法院認為,作為出質人豪門置業公司辦理股權出質登記是其履行《股權質押合同》一項重要義務,豪門置業公司對于是否積極履行該項義務負有舉證責任,但其并未提交相應證據,亦未證明系由于東海建設公司不予配合等原因導致。辦理股權出質登記是順利實現質押權的必備條件,以此保障實現的是質權人即東海建設公司的優先受償權,從常理看,東海建設公司會積極配合辦理股權出質登記手續。因此,豪門置業公司對于股權未出質登記,質權未有效設立負有過錯,構成違約,其應在質押股權價值的范圍內對于豪門材料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荊州市商業銀行與廣州世界大觀園發展有限公司等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一案的請示》的答復(2003年12月15日,[2003]民監他字第17號)的內容如下:“關于債權人主張擔保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不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否判令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同意你院的第二種意見。即,債權人要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而未提出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擔保人不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應承擔賠償責任的,可以根據擔保人的過錯程度,判令擔保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根據上述答復的精神,一審法院對于東海建設公司要求豪門置業公司在股權質押的價值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訴訟請求不應簡單予以駁回,而應根據豪門置業公司的過錯,判令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依法予以糾正。
東海建設公司基于對股權質押合同有效的認識,要求豪門置業公司承擔責任的類型上一審選擇了連帶清償責任,二審改為主張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對此,二審法院認為,東海建設公司要求豪門置業公司承擔因未履行股權出質登記義務而產生損失的訴訟請求及依據的事實和理由并未發生改變,只是在承擔責任的方式和類型予以變更,且二審中要求承擔的違約賠償責任輕于一審主張的連帶清償責任,實際上減輕豪門置業公司的責任,并非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如果判令東海建設公司另案主張賠償責任,勢必增加各方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和造成訴訟資源的浪費。綜上,東海建設公司的上訴請求成立,二審法院依法予以支持,遂判決:豪門置業公司在涉案質押股權價值范圍內對本判決所確定的豪門材料公司的債務未能清償部分承擔賠償責任。
【評析】
股權質押作為現代公司誕生以來出現的新型權利質押,不但可以滿足出質股東充分盤活股權資源,擴寬融資渠道的需求,也賦予質權人對質押股權交換價值的控制權和優先受償權,亦不妨礙目標公司對實物形態財產享有的物權和經營權,不影響目標公司的經營活動。但實踐中,債權人與出質人簽訂股權質押合同后,未辦理質押登記的情況時有發生,質權未設立時相應責任的承擔問題,在審判工作中的認識和裁判標準并不統一,有必要探討和反思。
1.關于股權質押擔保未能有效設立的責任承擔問題。以股權出質的,應履行法定的質押登記程序,方能產生設立質權的法律效果。《物權法》施行以前發生的質押行為,應適用《擔保法》的相關規定,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于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物權法》施行以后發生的質押行為,應適用《物權法》第226條第1款規定。如果未履行法定的登記手續,雖然質權尚未設立,但質押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出質人未履行合同義務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對于該違約賠償責任的性質,即出質人賠償責任與債務人清償責任的關系問題,目前存在著連帶責任還是補充賠償責任的爭議,筆者認為,違約賠償責任的目的是賠償因為違約而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如果債務人清償了債務,質押合同不履行就未實際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因此出質人所承擔的應為補充賠償責任,即對債務人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
2.關于質權人主張出質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不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否判令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審判實務中,有人認為,連帶清償責任是法定責任,債權人要求出質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明顯無法律依據,故應駁回債權人的訴訟請求,對于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根據不告不理的民事訴訟原理無需進一步審理。實則不然,債權人要求出質人承擔責任的依據均基于股權質押合同有效的認識,要求出質人承擔責任的訴求并無不同,只是在選擇承擔責任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且從承擔責任的大小看,違約賠償責任輕于連帶清償責任,實際上減輕出質人的責任,而且要求債權人另案主張權利的話,無疑增加當事人的訴訟成本。質權并未有效設立的情況下,債權人要求出質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未提出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出質人不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應承擔賠償責任的,可以根據出質人的過錯程度,判令出質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樣處理,并不違反民事訴訟不告不理的原則,亦不存在剝奪當事人處分權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案件審理中,人民法院對于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與法律規定不符的,應加以適當的引導和釋明。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