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萍
石仲新的創業路
□宋正萍
今年50歲的石仲新從小患有先天性脊椎畸形,由于當時家里條件差,加上自身身體狀況,年僅16歲的他初中畢業后就放棄了學業與同鄉來到了新疆,他先后在二師三十團趕過大車、蓋過房子、當過廚師、承包過香梨,每年所掙的錢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給家里的父母寄上一點貼補家用。1998年,石仲新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庫爾勒英下鄉幫老板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管理,為了盡快熟悉掌握蔬菜種植模式及技術管理,石仲新刻苦鉆研,不懂就問,還自費購買了許多大棚種植的書籍,經常學習到半夜,就這樣在學習中摸索,在管理中不斷積累經驗,短短3年時間,石仲新對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了如指掌。
2012年,石仲新緊緊抓住團場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在團黨委的支持和幫助下,四處籌集了120余萬元資金,在該團園林三連承包了32座大棚和部分撂荒的棗園。盡管石仲新對大棚管理很有經驗,但由于不了解當地的土壤結構,種植的蔬菜品質參差不齊,沒有固定的客商來收購,第一年不但沒有掙到錢反而虧了3萬余元。家人都勸
他放棄這個血本無歸、幾乎導致他傾家蕩產的種植行業。但他一邊勸家里人要有耐心,一邊對大棚土壤情況進行仔細研究,還請來了相關專家和當地的技術人員,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大棚育苗和間作蔬菜,積累資金支持大棚地暖改造,加上階段性的精細化管理,使蔬菜質量逐年提高,產量也大幅增長。2013年,他間作的各種特色蔬菜純收入近50余萬元。如今,石仲新種植的各種蔬菜還未到成熟季節就被客商提前訂購了。經過市場觀察和科學分析,2016年,石仲新還在大棚引種了丑桔、毛桃、白花桃等南方特色水果,以特色種植突破大棚收入的瓶頸。
如今,石仲新夫婦已在團場承包的32座大棚每年收入都在50萬元以上,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能手。
富裕起來的他沒有忘記左鄰右舍,為了帶動身邊大棚承包戶一起致富,2014年,石仲新帶頭成立了鐵門關“眾鑫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會員150余人,充分發揮合作社優勢,提高了菜農的種植效益。同時,農忙時節還雇傭連隊職工幫忙摘菜、裝車等工作,促進周邊50余名職工多元增收。
為提高菜農們的種植技術,石仲新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經常到周邊的大棚現場技術指導,在他的幫助下,該團大棚承包戶每年種植的蔬菜不但品質優,而且產量還高,收入連年增加。
“還是團場政策好,我承包的32座大棚每年收入70余萬元,以后我會盡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石仲新說。□